经济导刊
分享:

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思想方法

刘金祥 来源: 2022.02.23 10:36:58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不断变化的人类社会要获得更快发展实现更大进步,须臾离不开人类调动和激发自身的“革命”“改革”因素,“能动”地破除陈旧思维的束缚,打破僵化体制的羁绊,主动地顺应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和时代发展的浩荡潮流。正确党史观是用唯物史观科学认识党史、准确把握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立场观点方法,为学习和理解党的百年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提供了重要思想方法。

     百年党史展现了唯物史观的强大生命力

《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强大生命力” 。

中共百年党史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正反两方面经验与教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出了一条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和成功实践证明,唯物史观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指南,而且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思想方法。

 坚决抵制资本主义反唯物史观思潮

《决议》指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党毫不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排除各种干扰,从容应对关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一系列风险考验”。

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一方面世界各国工人阶级运动的蓬勃发展、社会主义革命的陆续暴发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确立;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但许多西方政客和学者坚持单向一维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无视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矛盾日益激化的客观事实,回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阶级对立、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社会、经济、政治方面的突出问题,大肆鼓噪资本主义制度无可替代的神话与不可战胜的赞歌,极力为西式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张目。特别是20世纪80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而资本主义呈现上升之时,这种理论狂妄和思想猖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彻底地显现出对唯物史观的漠视和排斥。反对和贬抑唯物史观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全部社会理论、政治哲学和历史观的逻辑基础,他们的思想观念中弥漫着西方意识形态的雾霾和普世价值的烟尘,通过西方国家宣传机器的宣扬和推介,成为后来某些国家工人运动和政治体制“向右转”的外在诱因。正如革命导师列宁所说,这些思想“好像密那发从丘比特脑袋里钻出来一样,原原本本或者改头换面地从资产阶级的报刊搬到社会主义的报刊,尽管一生下来就非常完备,但也深深地打上反唯物辩证法的烙印”。

唯物史观是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

《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具有批判作用和革命功能的唯物史观,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思想方法论。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唯物辩证法的活的灵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从本国国情实际出发,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性胜利。

1978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矛盾分析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将破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作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主要依据和重要目的,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业绩和史所罕见的成就,这再度引发了当代西方政客和学者的极度恐慌和深切畏惧。20181月,时任中央情报局局长蓬佩奥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说:“中国对美国企业和经济都构成威胁,中情局的作用就是确保我们的决策者了解中国的挑战,以便他们做出选择反击威胁。”20184月,美国财政部国际事务办公室助理希思·塔博特向彭博社确认,为了减少给国家安全造成相当负面的后果,美国考虑动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禁止中国企业投资半导体和5G无线通信等行业。由此不难看出,违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无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已经成为彼时美国政经学三界人士的根本立场,其最终目的就是阻止中国发展和遏制中国崛起。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领伟大实践

《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

曾几何时,东欧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前苏联共产党,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一重要思想武器,对党的历史采取虚无主义态度,对本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视而不见,对本国政治经济的内在困境充耳不闻,脱离国情党情改革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最终丧失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西方政客和理论精英们为此迫不及待地宣布社会主义即将整体败亡,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将逐步普及全球。前有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撰写专著《大失败》,浓墨重彩地描绘“后共产主义”时代的光明前景;后有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发表《历史的终结》一文,直截了当地宣布西方自由主义已经不战而胜,由此引发了一场西方政治家和理论家们大肆进行资本主义制度吹嘘和意识形态炫耀。一些西方政治家和思想家曾推断,20世纪后半叶是社会主义走向衰落的历史阶段,进入21世纪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将不复存在,布热津斯基曾非常自信地预言:“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它的实践与信条将不再与人类状况有任何关系。”这些论调都有意漠视了一个最基本的客观事实,社会主义制度正是在20世纪人类历史进程中确立下来并且为中国共产党所接受的,它绝非个别人主观意愿的产物,更不是历史的偶然性结果,其根基深植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之中。

当年支撑布热津斯基和福山等人观点的主要现实依据,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的个案和特例。那段时间西方资产阶级利用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政治统治和经济管控,使得资本主义在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上取得了重大进步。然而,把资本主义制度在某一历史阶段的相对稳定加以绝对化、神圣化和理想化,证明不了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摆脱和超越了与生俱来的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化在资源配置效率上的不协调。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扼杀和欺凌,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贫富两极分化和其他种种带有根本性质的社会病灶表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保护神,科技发展只是事物的表象,而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后果才是事物的本质。

在唯物史观看来,科学技术是历史进步的有力杠杆和动力源泉,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归根结底推动着原有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完善,继之而来的则是新的科技革命引发的更广泛的社会变革。

树立正确党史观 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决议》要求全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当前,我国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交汇阶段,正处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来自国内国外的种种挑战和诸多压力,面对前进道路上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风险,党员干部要更加充分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牢固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深入系统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切实掌握和自如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努力把唯物史观的思想伟力转化为推动新时代党的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还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审视新问题、思考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以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好新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历史方位与矛盾转化、伟大梦想与伟大事业、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辩证关系,更加坚定、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确保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程不偏离航道、不迷失方向。

(编辑  宋斌斌)



* 刘金祥,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