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的大趋势

刘元春 来源: 2021.06.16 14:28:17



 

我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下一步的投资重点是什么?商业机会在哪些地方?“十四五”规划是我国第一次在实现全面小康、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时点,在大国博弈最为关键的时候所制定的一个五年规划。

2015年中国GDP达到美国GDP 60%的时候,西方学者已经按照60%分界线作为战略指导,全面转变对华战略。未来五年,将是中美大国博弈,从“不对称”向“对称”阶段进行转换的关键五年,也是我们突破“卡脖子”问题、关键技术能够迈出实质性步伐的关键时期。

很多国际组织测算,按照现有的趋势,中国GDP总量将在2028年超过美国。这个赶超的过程恰恰是我们最艰难的一个过程。我们必须把握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的大趋势。

“十四五”规划第一次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论、新发展格局”进行专门阐述,成为整个规划的总纲。新发展格局就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战略目标和路径具象化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将“现代化”这样一个原来觉得有些模糊的概念指标化、体系化,将战略目标和路径具象化。 

一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相应的测算。目前全世界共有约70个高收入国家,其中居中位的国家,即排名第35位这一区间最典型的国家是葡萄牙,其人均GDP2.3万美元的水平。未来15年要达到这个水平,如果不考虑汇率的因素,我国的GDP增速必须达到6%左右。如果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我国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需要在4.5%-4.8%的水平。到那时人均GDP刚好翻一番。

按照这个测算和假设,“十四五”期间要求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5.5%-6.5%区间,平均增速是5.8%。聚焦到2021年,增长目标应该是在6%以上。

为什么是6%以上?如果我国要在未来五年稳定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按照现在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人均GDP每年增长200美元,未来五年共增长1000美元,到2025年我们将达到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值,也就是人均GDP13375美元的水平。要实现稳定跨越,就要超过门槛值的20%。也就是要达到1.5-1.6万美元。有人讲,既然我们要高质量发展,就不应该设定GDP目标了,这个认识是片面的。高质量发展依然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做文章,依然要落脚到GDP的可持续增长上面。

《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主要目标,是GDP增长速度6%以上,新增就业1100万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进出口国际收支平衡。其中,GDP年增长6%是底线管理,是我国经济常态化运行的一个底线。

原来大家预计,2020年美国经济增长率是-4%-5%,最近的核算结果是-3.5%。美国国会最近通过了拜登政府提出的1.9万亿的疫情刺激计划,同时又在策划2万亿的基建投资和产业技术投资,加起来4万亿,这相当于美国GDP 25%左右的水平。    

在这一强刺激政策下,IMFOECD调整了对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认为美国今年的GDP可能达到6.5%,意味着它的GDP实际增长在1.3万亿美元左右。如果今年中国经济增长6%,意味着新增不到1万亿美元。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中美之间的差距就不是进一步缩小,而是拉开了。大国竞争很重要的就是要咬住。这个咬住当然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咬住,而是要比谁能够率先步入常态化增长。

拜登上任美国总统之后,第一个是实行刺激计划,第二个是疫情管控力度比想象要快。大国在疫苗注射方面,谁的速度快,谁就能够全面开放;谁注射慢,谁就会被全面开放的国家带来新的封锁。

因此,我们在抗疫取得伟大胜利、经济保卫战取得伟大胜利的基础上,今年的压力比去年还要大。其原因,一是预期抬高了,去年企业亏损一点无所谓,今年持续亏损,可能情绪就不一样了。二是大国博弈已经进入关键期,谁先复苏,谁先常态化,谁就先拔得头筹。 

科技自立自强摆在最突出位置

“十四五”规划纲要不仅将创新驱动放到核心位置,更重要的是把科技自立自强放在最突出的战略位置上。

中美大国博弈产生了贸易战、技术战、人才战,以及延伸一系列的新冷战迹象,这就要求我国的发展模式,从原来的两头在外、以外促内的发展模式,转变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上。国内大循环很重要的是,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要科技自立自强,解决面临的很多关键问题。为此国家专门出台了四个层面的计划:第一个层面是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发挥我们举国体制的优势,在国家实验室、地方创新中心、区域性创新平台方面进行全面新构建,出台的政策很多。第二个层面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第三个层面是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第四个层面是在基础研发上有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同时,在产业领域要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防止利用“科技自立自强”讲故事、争项目,制造新泡沫。从去年到现在,很多省、市、县都在围绕这方面做文章。但是很多地方其实根本不具备在高端领域技术创新的能力,而是借着科技创新项目搞圈地、要信贷、要一系列优惠政策,特别是利用科创板做文章。目前国家正在加大一系列审核。现在很多的券商、VC、基金等等都在瞄准国家战略布局,企图捕捉一系列的投资机会。这也引起大家的一些讨论,比如一说“卡脖子工程”,很多企业站出来都说自己要从事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研发;很多企业不顾自身条件,一拥而上去搞创新,这是一个误区。当然创新链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创新泡沫过度膨胀。

新一轮的科技布局,可能比前几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更为严密。

实体制造业是产业核心

“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一次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放到产业政策的核心地位。

2002年到现在,我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37%左右下降到27%左右,下降了近10个点。现在大家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的衰落都是从产业空心化和产业泡沫化开始的。中国要想不重蹈日本“失去的20年”的覆辙,就必须把制造业的核心抓住。

“十四五”的战略规划有几个很重要的方面。一是房地产的调控,“十四五”期间房地产不可能全面放开,不可能让房地产泡沫持续下去。以“三稳”为核心的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构建,是整个“十四五”的常态。去年我们出台了“三道红线”,今年又对商业银行进行五档划分,不同档次的商业银行所持有的房地产信贷贷款要有不同的比例约束。最近对于地方的一些企业资产负债,又进行了红线管理。我国目前对于房地产的管控已经精准化。原来是一城一策,现在是对金融行业、对房地产自身进行全面的结构性管控。有人讲,今年这么严,明年是不是会松一点点?今年宏观经济很重要的约束因素,就是对于房地产的调控进一步加码。

二是金融让利还将持续。我们目前金融占GDP的比重依然高达7%以上,房地产贷款占6%左右,两者合计在14%强,这个比例差不多是全世界最高的。整个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去年整体利润依然达到2万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二点几。很多大银行的行长叫苦,金融是不是今年还应该让利呢?但是国家的态度很明确,还是持续让利。

《政府工作报告》对于金融的定位是服务实体经济,这一精神在“十四五”规划中也有充分体现;同时,“十四五”规划将制造业放在核心位置。制造业发展中很重要任务,就是产业基础高端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同时产业链、供应链要与创新链相匹配。就是说,中国制造业在各重要和关键环节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把创新作为盈利的重要基础。

数字化上升到重要位置

“十四五”规划把“数字化”“数字中国”作为一个核心,把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企业上升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这将是在工业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社会形态。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并驾齐驱

“十四五”规划中不是简单地强调城镇化,也不是简单地强调三农问题,而是把两者放在并列的位置来进行表述。这说明中国在下一步乡村和城市的协调发展方面,将要有一些新的思路和举措。

碳中和计划产生新机会

“十四五”规划第一次将“3060”纳入规划当中,也就是我国将于2030年、2060年分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计划。所谓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3060”计划的实现,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未来产业增长、区域布局、功能规划的路径,在一些能源消耗产业的布局方面,将要做出重大调整。最近各个部门都在测算,这个测算对于很多传统企业是成本,对于很多新型企业是利润,对于很多金融和交易意味着一些新的机会。

前不久,人民银行易纲行长讲,碳达峰、碳中和产生的资金需求是上百万亿计。这就意味着我国将围绕着碳交易、绿色金融,以及相关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产业,都要进一步考虑这些战略性因素。

积极应对人口问题

“十四五”规划第一次将“人的全面发展”纳入其中,并且列为单独的一章,第一次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

“十四五”时期是否应该把人口生育全面放开,这是一个争论的焦点。“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提高人口生育政策的适应性和弹性容忍度。更重要的是,将生育政策放在减轻生育负担、激励生育上面,而不是简单在生多少个的数量上面。

大家知道,这几年新生儿的增长数量急剧下降,2019年下降到1400万人,2020年的新生儿在1200多万,意味着少生200万人。所以中国的生育政策是很重要的。

我国面临的更重要的问题是老龄化。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即将公布。人口情况的变动,可能意味着在很多政策上面要有进一步的思考和调整。由此给未来的产业发展、商业机会带来的变化也是很大的。

全面凸显共同富裕

“十四五”规划全面凸显了共同富裕,同时将“优化收入分配政策”单独成章。

收入分配涉及到大家最核心的利益。最近国家进行了一些调研,2020年减税降费各种福利政策中,最让企业有获得感的是减少社保费用的缴纳,企业对此感受度最强烈。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世界难题。中国在未来十五年给出的答卷实际上是最考验人的。

安全领域扩展

“十四五”规划从传统的安全问题向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健康领域进行全面扩展。

就经济领域而言,很重要的就是技术安全、金融安全、种源安全等等。这是一个大转折。如果在一些关键技术上没有看家本领,如果没有一些技术性的突破,要想在产业链上具有议价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产业基础设施、关键零部件等上面要反思,就要求我们在一些战略上做出重大的调整。

(编辑  尚鸣)

 



* 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