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重大海洋科技创新,上海析易船舶的超临界滑行艇成为在中国海洋领域有重大影响力、在世界上也属于重大技术原创的创新项目。对于原创创新,关键在于如何支撑原创创新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招商引资到招才引智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招商引资”的基本模式是:引资对象是技术成熟、市场成熟、企业基本成熟的现成产业中的外来成熟型企业,而投资者投资中国的主要动力是为了追求更低生产成本。政府工作重心主要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产环境,包括解决厂房、水电、原材料、产业链等问题,然后再加上税收优惠、土地优惠、政府审批流程简化。补上这些优势要素,外来企业就会过来,自然支撑起完整成熟的产业链落地和发展。过去,我们很多方面与国外还有很大的距离,在中国谈创新是缺乏基础的,所以招商引资在那个年代是客观选择,这套做法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左右时间是非常有效的。
近十年来,中国很多地方的环境已经变化了,任务也不再是招商引资了,我们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得更远,这就会产生一个大变局。现在要搞原创创新,很多地方的目标已经改为“招才引智”,也叫招财引智,但核心是“智”,一般就是创业型项目,尤其在这两年强调硬科技的环境下,创业项目更侧重于技术原创型项目。
技术型原创项目的支持、发展和之前招商引资最大的不同是,技术原创型企业能不能发展起来,欠缺的要素并非企业外部的优惠环境,而是来自企业内部。这就需要不同的人才汇聚在一起,才能把原创型企业做起来。许多情况下要做技术突破,创新者往往要付出很多精力专注于此,没有机会积累经营管理经验和市场开拓经验,导致了历史上很多创新项目最终结果令人扼腕,或者被其他非技术创新当事人或企业所获取。因此,如何把能够支撑原创性技术的各种核心要素人才集聚到一起,对于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和成功非常重要。而政府要做的事情,一是促成这种机制的形成,二是对于这类企业在起步阶段的最关键问题——产品的试用和验证上给予支持。
技术原创项目的内外部痛点
硅谷是当代历史上公认的成功的创新体系,为什么说硅谷有创新性?因为硅谷有一种独特文化,把有实体经营经验的人群,通过天使投资群将“实战型人才流”输送到原创型企业里。在20世纪50-70年代,硅谷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合理复合体通过这种“人才循环流”模型逐步成形。这种“人才锻炼-循环-创造-再循环”机制在很长的时间里确实是有效的,支撑了硅谷的创新活力,并把创新转化成产业的能力。那么,这种循环体系通过什么动力机制把人才送到所需要的位置上呢?
技术原创型项目是以核心技术驱动的以重大技术变革为特征的项目。一般来说,相对于原有技术会有一个大的技术飞跃,所以毛利润一般比较高,生产成本不是太大的问题,因此也不是主要痛点。现在我国政府搞招才引智实行“孵化器三年免租”等政策,其效果比较有限,因为这不是技术原创型企业真正的难题和痛点。
技术原创项目需要解决的内部难题包括以下三点:
1.如何判断这个原创技术项目是不是真原创,真的有价值有前景?
2.管理与市场营销人才有没有结合,如何结合?
3.持续的融资支持。
从外部说,技术原创项目也有一个很大的难题,那就是原创出来的新东西,谁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还没有意识到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天使投资助力原创企业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地方政府采用的“招财引智”模式往往聘请第三方进行项目评审,但专家评审机制本身是有内在逻辑矛盾的:1.专家只负责评审,不是责任人,判断难免有随意性。2.了解项目的时间太短,难以真正理解项目。3.请过来的专家很难做到对真正的创新深入理解。最终,专家评审机制就会成为一个根据头衔、名声来做判断的机制。
在经营性人才方面,技术原创型企业要发展起来并持续下去,最初几年是靠独门绝技的技术,但这种技术不能长期持续,企业长远发展要建立完善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要靠敏锐的战略抉择能力和长期储备团队的建设和传承。而这些相关的人才,是要有“缘分”或良性机制才能走到一起的,政府通过“拉郎配”成功的概率是不大的。
在持续融资方面,大家不要被目前所谓的“风险投资”所欺骗。目前的风险投资基本上基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做投资决策,而原创技术型公司在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是没有业绩的,风投因此无法决策,也不能支持真正的原创创新。
上世纪50-70年代,美国在硅谷早期形成的天使人才循环机制是如何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呢?
首先,风险投资(简称VC)本质上是狩猎型模式——“投钱换股-等待估值上涨-退出盈利”,主要依靠财务报表做判断,它做的是“打概率”,所以美国的VC并不真正支持创新。
而真正的天使投资是“投钱+投人”,这个加入的“人”要共同创业。在早期硅谷机制下,这种“人”的资金是他自己的钱——主要通过上一轮的创业成功增值变现所得。真正的天使投资人判断项目不看财务,主要靠对技术和创业者本身的专业分析,有很强的自身经验在里面,而且想的是我能给项目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往往在管理和市场开拓上发挥核心作用。所以,这种模式不是狩猎模型,而是农耕模型甚至工业模型,是要撸起袖子亲自干的,他聚焦的是加入项目后的“成功率”,而不是广撒网等待收获的概率。
VC的思维模型是发现缺陷然后回避风险,但世界上的原创创新型项目几乎都存在先天的团队缺陷,所以VC基本上无法参与原创创新。而真正的天使投资的思维是:知道且掌握创业团队缺陷的存在,但主动去弥补缺陷,帮助团队成功。
上世纪50-70年代形成的硅谷机制实现了这样一种互补:一方面,在技术上有很深造诣同时能够在市场、管理、生产等方面都很优秀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市场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强烈;另一方面,当时的硅谷机制通过10年左右的发展,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开始释放这样的人才:即在此前依靠技术创新而做大的企业里,曾起到重大作用,但中途离职或提前富足退休的人才。
经典案例是把自己创立的公司卖掉而财务自由的马库拉和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相遇。马库拉就是那个天使,为苹果最开始的良性运营、市场开拓和持续融资立下了汗马功劳。
综上所述,天使机制的存在的确解决了如下三个方面难题:
第一,项目判断方面,天使是拿着自己的钱去做判断,很多天使敢投就是意识到自己是可以完善该创新团队的缺陷从而把它做成功的;
管理和市场方面,这是天使投资的强项;
第三,持续融资,一般来说天使投资者的社会阅历和资源是比较广泛的,有利于牵线之后的融资。这样一种循环持续下去,会出现不断重复天使投资的现象,这是一种良性机制。
建立中国自己的“从零到一”基金
关于原创技术企业的外部难题——对创新产品的试用问题,在外部环境支持的情况下,天使投资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资源争取。美国硅谷的成功,其实和美国的传统机制是分不开的,那就是政府的某些机构愿意出钱投入且试用创新产品,二战后也就是硅谷诞生的同期,DARPA(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逐渐扮演了这个角色。
比如通信行业,在中兴、华为等本土电信设备企业发展的历史上,他们的第一台产品,只要能免费送给客户的销售人员,也会给予重奖。大企业的新产品尚且如此,原创企业的新产品要进入市场将更加困难,政府要做的事情恰恰就在这里。
以最近几年的人工智能交通监控系统为例,目前海康、大华在这个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这个技术最早出现在北京一家初创公司。很关键的是,杭州市为这些公司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新产品试用条件。例如,在道路上专门提供了各个公司的测试点,可以不经过城管、公安等直接在道路上试用自己的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完全零障碍。而在北京,那些初创公司就要自己去和城管、交警等诸多部门打交道,而且越是新的东西,现有秩序对它往往越是不友好的。这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反映的是怎么解决原创产品应用的问题。
如何解决中国原创型创新项目的识别、支持和产品采购试用问题,建议建立一个中国专门针对原创的投资基金。这个基金直接深度参与其中,不仅要投资原创创新项目,而且还可以购买创新产品作为第一批试用者,主动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帮忙疏通下游渠道,把采购的产品用到最适合的地方去,可以称它为“从零到一”基金。
我认为,从内部补上项目识别、市场管理和融资,从外部主动创造“第一个吃螃蟹”的市场,在这种机制下,中国是不缺原创技术型项目的,未来市场潜力巨大。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通过建立这种“从零到一”基金的长效机制,相信中国的大量千里马会奔腾而出。
(编辑 宋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