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党政有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张宇 来源:《经济导刊》2014年05期 2014.05.05 23:17:06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是当前理论和实践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澄清了在这个问题上流行的一些错误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微观经济领域的市场决定作用应该与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层面党的领导、政府的积极作用相结合;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既有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管得过多、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够充分的问题,也存在一些政府该管的事情没管好的问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从解决这两个方面问题入手。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是当前经济理论的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澄清关于政府作用的若干流行观点

在这个问题上,目前有一些流行的观点是不正确的,需要加以澄清。

有人认为,市场经济的最优模式是“大市场小政府”,这种观点把政府和市场完全对立起来,并且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政府是无效的,因此,发挥市场的作用就必须弱化甚至取消政府的作用,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然而,政府的优劣不在于大小,而在强弱。能充分履行社会职能、代表社会利益的政府就是强政府。不能充分履行社会职能、代表社会利益的政府就是弱政府。事实上,从早期资本主义到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所承担的经济职能是多了而不是少了,政府的规模是扩大了而不是缩小了,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早已超出“守夜人”的范围,广泛介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政府的强弱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大市场、小政府”的自由主义理想早已成为历史遗迹。

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是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所以,除了制订市场规则和维护市场秩序外,不应当承担更多的职能。这种观点似是而非,很有迷惑性。确实,如果只是从市场交易和市场竞争的角度看问题,政府无疑是裁判员而不能是运动员。然而,除了交易和竞争之外,一个社会就没有别的经济问题了吗?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些角度,如经济发展、国际竞争、保障民生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等角度考虑问题,就会发现,政府则绝不仅仅是裁判员,而是重要组织者、发动者和参与者,是主导性的力量。

有人认为,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弥补市场失灵,即在存在着垄断、外部性、公用品和信息不对称等市场机制失效的情况下,对市场进行行政调节或管制。这种观点只是微观经济学的观点。实际上,市场经济主要的缺陷并不在微观方面,而在宏观方面,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讲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具体表现为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贫富两极分化、失业和经济危机和经济运行的无组织性。这一点,凯恩斯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干预理论也是承认的。

有人认为,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宏观调节”,即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这种看法也是不全面的。宏观调节只是政府经济职能的一个部分,并没有能囊括政府其它一些重要的经济职能,如微观规制、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同时,社会主义经济中政府特有的一些经济职能,如计划协调、统筹兼顾、国有资产管理等,以及与中国特殊国情和发展阶段相联系的经济职能,如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等,也没有在宏观调节这一概念中得到体现。

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服务,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是政府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但是,关键问题在于,这里的服务对象是谁?如果对象是人民群众,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在理论上还可以说得通。但是,如果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实际上是资本),就很成问题了。我们现在所讲的建设“服务型政府”,并不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或职能的完整概括,而是意在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上述这些流行观点的根本错误,就在于照抄照搬西方新老自由主义的陈腐教条,否定了政府的积极作用,脱离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制度和发展阶段,违背了客观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界定政府的作用

那么,到底应当如何认识和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呢?弄清这一问题,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握三个主要的维度:

一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核心是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的供求、竞争和价格的波动,调节生产,配置资源。不过,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有条件的,包括法律体系、竞争规则、宏观环境、社会保障等,这些条件的形成和完善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存在着局部失灵问题以及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的弊端,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缺陷也离不开政府的作用。

二是国情和发展阶段。现实的市场是具体的,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受技术、经济、法律、政治和历史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文化传统浓厚而独特,生产力发展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经济体制长期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过程之中。在这种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现阶段中国的市场经济是极为罕见的,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它们的规模、结构、运行方式和体制机制,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照搬照抄别国的理论和经验,是行不通的。

三是我国的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即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结构,是一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与基础,是决定一定社会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主要因素。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在这样的根基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

这最后一个方面的维度,是当前特别需要强调和重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结合,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特别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就会被瓦解,深化改革就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一方面要求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另一方面则要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体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富裕,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两方面的关系上,前者是制度基础,后者是实现途径;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具体讲,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作用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计划统筹。政府从社会的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统筹兼顾各方面的重大关系,在全社会范围内对经济运行进行自觉的有计划的调节,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宏观调节。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中社会供求的矛盾运动进行调控,以实现社会供求在总量上和结构上保持基本平衡,为市场经济的运行创造稳定的宏观环境。

市场监管。政府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为经济运行提供正常的市场环境。

制度创建。政府通过自觉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共服务。政府通过提供非盈利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弥补市场失灵。

保障民生。政府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国有资产管理。政府作为国有经济的所有者,代表全体人民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监管,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促进公有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收入分配调节。政府对收入分配过程进行调节,实现共同富裕,保障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推进可持续发展。政府通过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还包括了党领导经济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思想理论、价值观念、道德范畴等等。特别要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是党执政兴国的主要任务。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和驾驭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政府的上述这些作用,既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殊要求,同时也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微观经济领域,体现为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方面。从社会发展和宏观经济的层面看,则需要强调党的领导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党政有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和制度优势,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正如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的,“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清醒认识,绝不能受“小政府大市场”等新老自由主义错误主张的误导。

市场有效,党政有为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认识到,从微观个体的角度看,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个人自由和公共权力、政府与市场之间存在着对立的一面,因此,必须简政放权,才能释放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又要认识到,从社会和长远的角度看,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个人自由和公共权力、政府与市场之间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实际上,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的落后和不成熟,不仅表现在市场作用比较弱,市场体系不全,市场秩序混乱,价格信号扭曲等;也表现在政府的作用比较弱,政府无能,法制松驰,腐败盛行等,这样的市场经济必然是缺乏效率的。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国家干预最小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广泛推行,也造成了失业率不断攀升,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突出,生产持续低迷,金融危机频繁爆发,世界经济严重扭曲。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这既得益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稳定的社会环境、有效的宏观调控、适当的行政干预、明智的发展战略以及强有力的组织和协调。市场有效,党政有为,是中国经济成功的一个秘诀。

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管得过多、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够充分。如,政府行政审批的范围过大、权力过分集中,一些重要资源的价格机制还未理顺,国有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行政化倾向严重,城乡体制分割,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善等。二是一些该管的事情没管好,政府的作用还需要有更好的发挥。如,政府宏观调控的计划性、有效性、权威性有待提高,环境污染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突出,市场监管不到位,对贫富差距扩大的收入分配调节乏力,民生建设和社会保障不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不巩固,腐败现象严重等。现今,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比较突出,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