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数字经济与产业转型机遇

朱岩 来源: 2020.10.28 10:58:57



数字化转型是在疫情之后我们国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引擎,我们希望能够借助于数字化转型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的发展。

充分利用生产要素推动经济发展

数字化转型,是要充分利用我们新的生产要素去推动经济的发展。今年49日国家正式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份文件拓展了生产要素的内涵,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之一。       

我们知道,土地、资本等等要素都是掌控在以政府为核心的市场主体手里。一旦说某一个新要素的出现,那可能它会带来经济上的巨大革命。我们之所以现在如此重视数字经济,这是和数据要素市场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的。虽然我们现在看到各种统计中说到,我们的数字经济占了百分之多少,实际上那个统计里边包含了很多传统产业的数据,而并不是真正都是数字产业的直接贡献。习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做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这样两件事情。

挖掘数据内涵价值

如何把我们数据内涵价值发挥出来?当一个企业面对土地、面对资本的时候,我们知道该如何去使用,如何去创造价值。但当我们面对的是100T的数据的时候,它到底有没有价值,有什么样的价值?它的价值创造的方式,肯定不同于土地、劳动力、资本这样的一些要素。我们需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这是我们做数字化转型的最基础的工作,应该说它是理论的贡献,也是实践的土壤。

政府在上述文件里讲了三个方面。

首先是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这部分数据,不论是工商注册方面的,还是交通方面的,还是其他的一些市政数据,这些数据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要善于挖掘,勇于思考,尤其是对参与这一类数据的企业而言,更要想办法从中间创造更多的价值。因为这是政府所能掌控的资源,要推进它的市场化,就要有更多的市场主体能够参与其中。比如说公交系统,原来公交系统是政府的补贴大户,例如北京公交,有20万员工,北京市政府一年要补贴150亿元左右。以前我们只看到这是城市便民的基础设施,没有去挖掘它背后的数据的价值。如果仔细地分析这家公司,它拥有几千公里的运营线路,12000个站台,3万辆公交车,每天有1000万人次的乘车量,这样一家企业在数字时代,如此巨大的数据量是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的。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发掘这些数据背后的价值,把这些数据资产推向市场,北京公交就不再需要政府的补贴过日子了。如果能省下来150亿,意味着可能可以补贴三个清华大学了。这是在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时一个非常实际的、有巨大价值潜力的一件事。

目前政府数据已相对标准化,但还没有实现跨部门的共享,数据跨部门打通,这里要做的工作还是很多的。真正大量的数据还不是政府的数据,而是来自于社会上的海量的数据,这部分数据资产的价值是更加难以去挖掘出来的。

第二方面,国家提到要提升社会数据资源的价值。通过什么手段来提升,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也就是说,我们一定是在这些新业态、新模式当中找到社会数据应用的一些新的方法,才有可能把其中的价值创造出来。现在全国各地可能很快出现类似土地交易市场的数据资产交易市场。数据资产交易也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行业,我们要起到对社会数据进行规范,对它的新业态给以支持的作用。当然核心是要去解决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安全保护,这里面包括了确权、定价、交易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模式。这是经济发展进入数字经济阶段之后,需要加以利用的社会生产要素。利用的方式,是上云用数赋智,这六个字听起来比较拗口,其中有三个层次。

上云的是企业,推进打造数字化企业的工作。现在大企业都在自己干这个工作,中信集团也在做自己的云。我们更加希望中小微民营企业能够上云,可是对这些企业来说,它上云最大的问题是成本太高,在生产要素发生改变之后,我们要让中小企业能够通过上云创造出新的价值,就是要转型,要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这样它才能有价值。

我们不是为了上云而上云,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帮中小企业解决它的经营困境。中小微企业现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融资难、融资贵。其原因是,现有的金融体系基本上是以主体信用为核心,简单说就像是当铺一样,你必须要有几A级的主体信用评级,你必须要有抵押物给我。我们的中小微企业以灵活性见长,它的主体信用评级肯定比不过国有企业,它能抵押的东西都已经抵押得差不多了,这时候怎么办?

我们是希望通过上云盘活动产而不是不动产,就是要解决交易信用在整个经济循环中的价值,而不止是主体信用。如果我们的金融能够变成是以交易信用为核心,这时候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但是交易信用、订单这些东西造假太容易,很难识别它的真伪。我们通过鼓励上云用数赋智,鼓励企业用大智移云、区块链等等新技术,实现资产(尤其是动产)的可穿透,从而使金融机构能够了解每一笔订单的真实性。这就可以用它的交易信用代替它的主体信用,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

利用数字资源创造新价值

第一个是数字化企业,是要去鼓励大家做这样一些事情;第二个是产业链;第三是产业生态。

我们从这三个角度,可以看到怎样利用数字资源帮我们创造新的价值。这里需要做两件事,第一是要有硬的基建,就是现在国家强调的新基建。第二个要有软的基建,就是我们的数字化的生产关系。

硬基建不同于传统的基建。从投资的角度比较,投资主体要实现多元化,尽可能地鼓励市场化运营的模式,而不是传统基建如PPP这样的经营模式。

新基建所覆盖的范围,实际上涉及到每一个行业,新这是一个万亿级的投资,可带动十万亿级的产出,它完全不同于一般理解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投资的计算方式。这里要有新的盈利的模式,比如说5G5G留给中国的窗口期其实并不很长,我们需要加速找到它价值创造的方式。如果仅仅投资建500万个基站,投下万亿资金,但如果没有带动效应,可能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损失。

运营商现在正在算账,5G基站的密度远高于4G,总体耗电量大幅增加。中国移动这样的运营公司,目前每年电费消耗就是百亿级。如果电费消耗要增加810倍,意味着这家公司的利润将会被吃光。因此必须有新的盈利的来源。

所以新基建的瓶颈不在基建自身,而是在于企业在新基建中的价值创造。我们怎么能够在新基建的过程中让企业发挥作用?5G的真正价值创造的地方不是在To C端,而是在To B端。对大量的企业而言,一旦当To B端的5G网络进到厂子里边去了,它的价值从哪里来?这是在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时要思考的问题。

数字化的生产关系特征

从软的基础设施角度来看,重要的是重构生产关系,价值来自于生产关系重塑的过程之中。我们现有的生产关系是层级化、职能化的,这一套生产关系是适应于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需要的。现在需要跟数字化生产力匹配的新的数字化的生产关系。这里举个例子,货币是最典型的生产关系,一旦它变成了DCEP,也就是我们正在第二批试点的中国的数字人民币,它所带来的社会方方面面的变革是极其巨大的。

这类的数字化生产关系,它具有一些在数字时代的典型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数据透明。我们原有的层级化很容易出现上级对下级信息不透明,这就会带来权力寻租,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等等现象。我们现在的很多产业生态,实际上是在低端循环,如果这种低端的产业循环不被打破,我们不可能实现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所以我们首先要敢于在企业内、在产业链内、在我们的产业生态内做到数据透明。

第二个特征是全员可信。在1994-2019年这25年间,消费互联网在中国创造了很多奇迹,但是消费互联网没有解决的一大问题是可信的问题。我们现在说进入到产业互联网阶段,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可信,是企业之间要建立一种新的信任关系。一旦新的信任关系建立起来,企业和企业之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第三个特征就是身份对等。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的国家,我们一直希望能够做到人人平等,现在有了区块链等等这样的技术手段,能够让我们实现身份对等。它的好处是“智慧人口红利”,就是它有利于充分释放每一个人的创造性。就劳动力而言,我们的“人口红利”可能告一段落,我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但我们现在可能还没有能够充分开发每个人的智慧。原有的层级化、职能化的架构,导致我们每个人一辈子工作下来,往往会有“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的感慨,这中间造成了多么巨大的浪费。假如我们能让每个人“人生如意十之八九”,所能创造的价值将会远远多于现在创造的价值。这样的生产关系才能够释放更加巨大的生产力,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财富。

所以,在数字化转型中,我们希望构建的社会、构建的企业是二维的,一个是实体市场,也就是城市;另外一个是虚拟市场,银行不再只是在各个社区、各个城市去开设营业部,而是要在网络空间里经营,我们可以叫PCS或者叫CPS,因为人是在一个双重空间里面的。我们的人群已经从树状结构变成了网状结构,所以我们要重新构建这样一种类型的企业,构建相应的社会,而企业治理模式和社会治理模式就会发生改变。

(编辑 季节)



* 朱岩,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

2023年10期

总期号:2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