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一带一路”推动中缅“胞波”持续升温

丁工 来源: 2020.07.15 15:49:32



 

2020117日至18日,应温敏总统的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缅甸进行了为期2天的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参加了温敏总统举行的一系列重大国事活动和交流项目,同包括昂山素季国务资政在内的缅方主要领导人进行了深入会谈,并见证签署达成29项各领域合作文件,双方还共同发表了联合声明。时值中缅建交7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新年伊始对缅甸的出访,将在中缅关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进一步推动两国友好关系,以及合作空间更加广阔。

中缅“胞波”情谊新起点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共有2200多公里漫长的边境线,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以“胞波”(缅语指“一母同胞”兄弟)相称。根据文献典籍记载,早在公元前4世纪,两国人民的先祖就打通了贯穿川滇缅印的商贸通道,公元8世纪,两国著名艺术家留下文化交流的历史印记。中缅两国都曾创造过辉煌壮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也同样在近代都曾遭遇到严重的民族危机,先后成为西方列强宰割、奴役的对象,国双方有着携手反抗殖民统治、一起反对霸权压迫的共同经历,在赢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后,又共同努力探索富强道路。

自建交以来,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各自国内有何变化,中缅两国始终互视对方为国际政治舞台上可以借助的重要力量,双方均一致认为两国共同利益广泛、合作基础深厚。上世纪50年代,两国携手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妥善处理了复杂的边界问题,不仅成为中缅交往史上的一段美好佳话,也开创了当代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准则,为当今世界处理国与国关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两国建交70年的历史进程中,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两国的前途命运早已紧密相连、交融共生。目前,中国不仅长期保持缅甸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重要投资来源国地位,也是缅甸开展外交活动和参与国际事务的主要合作伙伴。

如今,中缅都已进入国家发展的新阶段,两国战略利益愈发契合更进一步推动彼此互为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合作伙伴。

2015年缅甸政治改革后,新成立的政府将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福祉作为国家建设的工作重心,缅甸新政府非常清楚增强自主和永续发展能力需要与中国展开深度合作。缅甸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印度洋的第一站,在中国外交战略印度洋的战略布局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位置。中缅同处发展新阶段让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站在了新起点,随着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推动了两国深厚的“胞波”关系在合作新平台上再出发。尤其是,两国领导人就深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达成新的重要共识,为实现中缅合作的广度、深度、高度同步晋级填充新内容、注入新动能。

推进中缅合作的具体路径和实施方案

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是通往南亚、中东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与东盟连接的交通枢纽。缅甸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之一。

2013年以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缅两国形成以产能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金融投资和油气管线为新增长点的合作新格局,规划中的中缅经济走廊也已显现雏形、初具轮廓。随着中缅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入发展,两国关系呈现出政治上高度互信、经济上深度合作、文化上广度交流,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多边机制框架内密切配合的鲜明特点。基于此,习近平主席将缅甸作为新年首访国家,对两国关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中缅交往史上堪称一次里程碑式的外交活动。根据此次出访双方共同达成的协议,两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从如下方面用力。

第一,推动以基础设施合作为龙头的互联互通建设。基础设施是当下缅甸发展中遇到的一个突出短板和瓶颈,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例如,缅甸是东南亚国家中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天然气出口国,共有104个油气开采区块,约有1.6亿桶石油和20万亿立方天然气。但由于缅甸的炼油厂破败不堪,运输管道年久失修,油井设备正常维护以及油气储运和炼制的成本节节攀升,导致产能无法满足日常生产和居民生活需要,时常出现燃料供给短缺的局面。虽然“一带一路”前期成果推动中缅在能源管道、交通运输和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取得重要进展,但距离满足缅方实际需求还存在很大的缺口。鉴此,中缅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统筹推进皎漂经济特区、仰光新城三端支撑走廊、边境经济合作区,协调推进公路铁路、电力能源等互联互通骨架建设,既能够提升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和增进双边互利合作,又可以充分发挥缅甸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特具独有的经济走廊作用。

第二,推动以产能对接为主线的经济发展建设。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中国在科技、资本、人才、管理等方面都已具备较为雄厚的实力积累和技术底蕴,中国在工业生产、技术创新和先进制造等领域的综合实力,已经步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中高端层次。缅甸自然资源丰富、先天条件优越,农业和矿产采掘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但对外贸易仍然是以初级工业制成品和低附加值的原料加工产品为主体出口货物,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处于较低的层次。中国与缅甸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的客观差距,决定了两国在开展产能错位合作、产业转移对接方面拥有巨大的互补优势和协同效应。

因此,中国和缅甸依托“一带一路”载体进行产业对接,不仅有助于促进两国共同发展、惠及两国民众,更有利于缅甸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大规模、大力度的产业链、价值链重构,扭转长期依赖木材、铜铁矿石、天然气等原材料出口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

第三,推动以人文交流为抓手的民心相通建设。“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基础是各国人民之间的充分交流和相互了解,要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营造彼此欣赏而不是相互贬损、彼此包容而不是相互排斥的良好氛围。因此,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少不了政策对接、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软”助力。

历史上,中缅边民之间友好往来的源远流长,促成边境沿线“两国一家”、“跨境同族”的人文亲缘特色,铸就中缅“胞波”情谊历经千年始终如一的内质品格。两国跨越千年、绵延至今的“胞波”情谊,既是维持民间往来高位运行的动力和源泉,也是推动人文社会交流和双边关系发展的活力和资源。中缅可以通过联合开发、经营共有民族的文化产业资源,共同举办文化艺术展演、体育赛事活动,进而涵养、形塑两国合力共建“一带一路”的公众民意和舆情生态。除此之外,双方还同意将2020年确定为文化旅游年,中缅可以借此共同规划开发旅游线路、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两国人民通过旅游观光来增进彼此间的情感联系和心灵沟通。

习近平主席此次对缅甸的访问时机特殊、意义重大、成果丰硕,体现了对中缅胞波情谊和深化中缅关系的高度重视,表达了在新起点、高平台上规划、部署、实施中缅合作的深切愿望,标志着中缅关系开始步入新阶段、迈入新时代。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爆发,缅甸全国上下以不同方式表达对中国的支持,捐赠防疫物资,捐物捐款。3月份以来,受到疫情的影响,缅甸400多家纺织企业面临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有27家企业濒临停工倒闭,当地时间317日晚间,15吨纺织原材料从中国广州包机运抵缅甸仰光,缓解了缅甸企业的燃眉之急。与此同时,中国驻曼德勒总领事馆还向缅甸曼德勒国际机场捐赠防疫物资。中缅两国守望相助,共同对抗疫情,正是中缅命运共同体的见证与写照。

(编辑  杨利红)

 



* 丁工,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

2023年10期

总期号:2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