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继往开来 在新时代做出新贡献

常振明 来源: 2019.11.19 14:41:37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中华民族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的历史征程。

改革伊始百废待兴,改革路径需要探索,作为改革开放的一项举措,在邓小平同志倡导和支持下,荣毅仁同志于1979年组织创办了中信,肩负起改革试点和开放窗口的历史使命。可以说,中信的成立因应了时代的需要,中信的发展始终与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紧密相连。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在历届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关怀支持下,几代中信人胸怀使命、勇于担当,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推动中信集团不断做大做强,较好地履行了国有企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发展进程中进行了不懈探索,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而独特的贡献

一是实现国有资产大幅保值增值,切实履行了国有企业经济责任。中信成立初期,国家初始投入资金为2.4亿元。成立10年后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为267亿元、27亿元,成立20年后分别为2682亿元、367亿元,成立30年后分别为21517亿元、1374亿元,每10年为一个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截至2018年年底,集团总资产68000亿元、净资产3348亿元、营业收入4674亿元、利润总额852亿元,分别较成立30周年时增长316%144%124%141%2009年中信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2019年为第137位;2018年在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名列第18位,品牌价值918亿元,居综合性企业之首。40年来,中信累计为国家贡献税收4072亿元。从国际大厦到京城大厦再到今天的中信大厦,不断刷新的北京地标新高度,也是中信不断取得新成就的象征。

二是服务改革进程,根据国家需要与时俱进地完善业务结构、推动转型升级。成立初期,中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拾遗补缺”作用,通过“三个引进”支持国内建设,聚焦国民经济急需而又薄弱的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领域,与外国投资者合作成立了一批合资企业,打破了“既无内债也无外债”的观念,率先在国际金融市场发行债券,利用外资救活了“仪征化纤”项目,促进了对外开放;除大力开拓投资业务外,中信还前瞻性地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国际经济咨询公司,创建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建设了第一座高档涉外商务办公楼,组建了亚洲第一家区域性的商业卫星运营企业,首家成立由国有企业创办的商业银行,逐步开展证券、信托、基金等多领域金融业务,在诸多领域创新探索、引领发展。2000年以后,改革经营体制,成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积极拓展有发展前景的实业投资业务,整合重组房地产、境内外银行业务和工程承包业务。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节能环保、现代农业、机器人、汽车零部件制造、消费等领域,不断巩固金融服务与实业投资并举的综合经营格局。

三是打造龙头企业,巩固竞争优势,一批子公司居于行业领先地位。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中信按照“做行业领导者或者与行业领导者合作”的理念,注重打造行业龙头企业作为中信的主要力量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信银行成立于1987年,依靠中信自身力量完成改制重组,2007年实现A+H股同步上市,近年来屡获英国《银行家》杂志“中国最佳银行”等殊荣,是国内领先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证券成立于1995年,2005年成功兼并华夏证券并化解其经营风险,2003年和2011年分别实现A股和H股上市,目前综合实力居亚洲证券公司第一。2002年更名重组的中信信托,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信托公司。1993年进入中信泰富的中信特钢,通过并购湖北新冶钢、大冶特钢和青岛特钢,2019年实现整体上市,成为全球最大的特钢生产企业,年产能超过1300万吨。中信重工1993年进入中信,2012年在A股上市,昔日的洛阳矿山机械厂今天已跻身我国装备制造业高端之列。2009年整合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成立的中信建设,卓有成效地开拓国内市场和亚、非、拉市场,承建了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等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项目。1988年兴建的中信戴卡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铝车轮和铝制底盘零部件供应商,铝轮毂全球市场份额近30%。中信出版的经管类图书占国内市场份额第一,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第二。1992年至2012年,中信作为开发建设主体成片开发的宁波大榭岛,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一个实质由企业管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服务开放战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化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20世纪8090年代,中信发挥对外窗口作用,根据当时国家短缺、长期依赖进口物资的需要,率先在海外投资资源能源领域,先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和新西兰等国家投资了波特兰铝厂、加拿大纸浆厂、美国钢厂等一批项目。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力发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在亚非拉的伊朗、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承建了地铁、高速公路、社会住房以及一大批工业和农业等项目;同时继续深耕海外资源能源领域,先后在澳大利亚、印尼、哈萨克斯坦、秘鲁、刚果(金)等国家投资了磁铁矿、石油、有色金属等项目,持续为国家资源能源供应贡献力量。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信依托海外投资和国际化经营的丰富经验,发挥品牌和人才优势,重点聚焦在沿线亚、欧、非洲国家开展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社会住房、装备制造、资源能源、信息通讯等业务,累计提供金融资金支持超过200亿美元,国际工程总承包已签约并开工项目31个,在施项目合同金额49亿美元。中信戴卡摩洛哥工厂是中摩现代工业产能合作的第一个项目,中信银行收购了哈萨克斯坦阿尔金银行,中信欧洲公司承接了华信在捷克的资产和项目缅甸皎漂深水港及工业园项目合同金额100亿美元,对我国西南地区面向印度洋方向开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对外合作过程中,中信与项目所在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中信成立以来,多次成功举办国际性经济研讨会,宣传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特别是在1989年特殊背景下举行的研讨会,邀请和接待外国政要来华交流,以独特方式促进了中外沟通,对打破西方国家制裁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是在港澳投资布局,积极促进港澳顺利回归和“一国两制”的实施。中信成立后不久,即于1987年在香港设立中信香港集团,并于1990年收购香港上市公司泰富发展,1991年重组后,中信泰富成为中信在港主要经营平台,陆续在香港投资了银行、贸易、航空、基础设施、电力、电讯、房地产等业务。1986年,中信收购濒临倒闭的香港嘉华银行,创造了香港处理“问题银行”样板的“嘉华模式”。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中信泰富发生澳元期货合约危机,中信采取一揽子市场化、专业化解决方案,帮助中信泰富恢复正常运营,维护了香港金融稳定。2011年,中信集团完成整体改制并成立中信股份,2014年,中信集团将中信股份成功注入中信泰富,实现在香港联交所整体上市,不仅支援了国家财政、改善了自身经营结构,而且完善了自身的资本金补充机制。2013年中信国际电讯收购澳门电讯,并加大投资,将其发展为澳门最具实力的全业务主导电讯运营商和澳门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运营商。多年来,中信以实际行动为促进港澳经济发展、稳定民心信心、确保港澳顺利回归和保持繁荣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是创新商业模式,推进业务协同,打响了中信综合服务品牌在服务改革开放过程中,中信逐步发展成为金融服务与实业投资并举、我国最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之一。综合经营是中信的鲜明特征,也是独特的竞争优势。近年来,中信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与客户共生共享、共创新可能,通过开展内外部业务协同提供综合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金融子公司联合开发和销售交叉产品;实业子公司以项目为先导开展联合投资,深度参与和支持区域发展;中信建设打造“联合舰队”模式,与国内企业“抱团出海”,在境外建成了一大批工程承包项目;中信戴卡开创“国民共进”模式,联合和带动一批民营企业发展;中信农业科技通过隆平高科打造“产业平台+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使中国种业企业首次进入全球前十行列。面对风起云涌的信息化浪潮,2016年集团启动“互联网+转型”战略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平台,通过联结内外资源、客户、服务等,推动传统企业向数字化企业转型,进一步释放综合性企业的协同效应。中信银行与百度合作成立的百信银行是国内第一家法人直销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打造“百信模式”;中信重工等子公司也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应用项目。

七是投入大量资源,积极回馈社会,切实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20世纪90年代起,中信先后承接洛矿、541总厂等当时遇到经营困难的国有企业和改制剥离企业,通过持续投入资金、改善管理和引入市场机制等措施,已成功推动其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中信积极主动承担对口支援西藏申扎、定点帮扶云南元阳和屏边以及重庆黔江等少数民族贫困县任务;按照党中央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等部署要求,三十年来累计投入扶贫援藏资金6.67亿元,通过开展产业和消费扶贫、小康示范村建设等,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较早参与美丽中国建设,成功打造了河北黄羊滩治沙造林等绿化工程;第一时间参与抗击地震等各类重大自然灾害行动,大力支持教育、体育和文化事业发展。此外,中信在实施境外项目过程中也注重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民心相通,在当地树立了中国企业负责任的社会形象。

同志们,40年栉风沐雨,40年春华秋实。今天的中信已发展成为“综合优势明显、若干领域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综合性企业集团”。中信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中信的成就是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真实写照。中信取得的所有成就,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历届领导班子和几代中信员工的顽强拼搏,归功于股东、投资者和客户的信任与支持。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荣毅仁、魏鸣一、王军和孔丹同志,他们是中信不同历史时期的领路人,为中信各个阶段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我们要特别感谢广大中信员工,40年的奋斗历程融合了几代中信人的智慧、心血与汗水,他们用勤劳勇敢、创新卓越、诚信奉献,凝聚成推动中信前进的磅礴力量,成就了今天的中信事业。我们要向这些前辈以及所有中信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40年发展历程中,中信形成了很多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一是坚持加强党的领导。成立初期,中央专门为中信制定了“党组六条”,确保中央的决策意图在中信得到贯彻。历届党委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信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自己的“根”和“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探索具有国企特色的党建之路,以政治建设引领中信始终行进在正确方向和轨道上。二是坚持服务国家需要。中信始终以服务改革开放事业为己任,根据国家需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优化业务格局,积极履行国企责任。三是坚持开拓创新。创新是中信的基因,中信始终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在业务、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方面主动创新的同时,始终保持自身的生机和活力,为综合性企业改革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宝贵经验。四是坚持走市场化道路。荣毅仁同志亲自制定的中信第一个章程就明确了公司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中信多年来始终按照市场规律参与竞争、运用市场资源推动自身发展;同时采用市场化激励机制,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专业技术能力的优秀人才。五是坚持打造优秀品牌和企业文化。荣毅仁同志亲自倡导的“32字中信风格”以及在此基础上提炼形成的“12字核心价值理念”,是中信40年形成的最宝贵无形资产和文化财富,激励着一代代中信人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重义守约的义利观,扎根中信、弘扬品牌、服务社会、奉献国家,推动中信事业行稳致远。

党的十九大明确规划分两步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长征目标和路线图,中华民族正昂首行进在强起来的新征程上。中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国家战略、助力民族复兴,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认真弘扬中信优秀企业文化,把自身命运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紧密相连,以打造百年基业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积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全力推动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业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中信集团应有的新贡献。

                                (编辑  季节)



* 常振明,中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