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区块链技术发展与银行应对策略

曾相嵛 来源:《经济导刊》2017年08期 2017.08.30 17:41:44

 

2009年比特币问世开始,区块链技术逐步被人所知,到目前为止,已经七年有余。如果说比特币带给银行业的还仅是对数字货币的憧憬,那么区块链技术带给银行业的可能是根本性的变革。

区块链概述与未来发展

区块链1.0时代——比特币诞生及其发展

比特币问世之初,金融部门尤其是中央银行未对比特币做深入研究,对其认识仅是技术上的“新玩物”,不认为比特币会对金融系统产生实质冲击。

随着比特币交易的逐渐火爆,比特币与美元等众多纸币的兑换价格逐渐攀高。2011年初,比特币与其他货币兑换的交易平台开始建立,各类经济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各国央行开始着手研究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对法定货币和金融系统的影响。但是本着审慎的原则,各国中央银行并未急于表态,仅表示保持关注,但不认可比特币对货币的替代功能。直到2012年末才出现了首家官方认可的比特币交易所——法国比特币中央交易所。

20133月,美国财政部金融犯罪执法系统发布了《虚拟货币个人管理条例》,打击比特币被用于洗钱目的的交易。各国金融主管部门也开展了打击和整治的活动,但是,此后比特币交易依然火爆,至201311月,1比特币的价格创出了1151美元的新高。由于比特币在中国交易量巨大,但又不具备法定货币属性,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工信部等五部委发出紧急通知,关注比特币交易风险,导致比特币的发展遇冷。

1  比特币大事记

2009

比特币之父中本聪挖出世界上第一批比特币。

2010

第一个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成立;当年比特币价格首次超过1美元。

2011

比特币交易平台遭遇黑客攻击,安全问题受到质疑。

2012

首家官方认可的交易平台——法国比特币中央交易所成立。

2013

各国央行陆续表明态度,中国人民银行认定其为“网络虚拟商品”。

此后,比特币价格不断回落,交易逐渐趋于理性,其他类似的虚拟币种也在不断出现。然而,比虚拟货币更牵动人心的是该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开始不断发展。

区块链2.0时代——产业链形成

比特币的发行成功,推动了区块链技术走向成熟,以及相应的产品落地。导致区块链产品不断问世和产业链形成的原因,是区块链最重要的特征——去中心化机制。区块链技术最早出现于中本聪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该文奠定了比特币的理论基础,同时提出了区块链概念。作为一个计算机数据结构和编码学使用词汇,区块链具有很强的技术特征。然而,与其说区块链是一种技术,不如说这是一种颠覆性的机制,该机制最为核心的特征是去中心化,即打破以中央机构为核心的组织方式。由于该机制可以解决中心化机制的某些缺陷,对现有组织运行方式不失为一种补充,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1  中心化机制(左)与非中心化机制(右)

在中心化场景中,机制的运行必须依靠中央机构的信用体系,如图1(左)所示。以货币发行为例,现有的货币发行依赖于中央银行的信用,货币通过中央机构的发行得以流通,但是以“去中心化”为核心运行机制的比特币发行却不涉及这一问题。在非中心化场景中,众多的节点(如图1右)形成了共识,无需中央机构即可完成交流,实现运行。

从技术上说,去中心化并不是一项简单可行的任务。在货币发行场景中,打破中央机构组织架构至少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新货币发行权;维护交易账本;认可交易的合法性。针对这几方面,比特币运用了一些技术上的突破。

第一,“矿工”具有比特币的发行权。任何人都可以运行一个比特币节点,这个节点的运行仅需要下载一个比特币客户端即可以完成,而全球拥有数以万计的节点。因此实际上由大多数人决定了这个系统的运行,并无中央权威机构来确定。当节点运行比特币算法的时候,比特币就产生了,操作者被称为“矿工”。

第二,这些节点的运行保证了由整个系统维护交易账本,并且由所有节点产生的共识对交易的合法性进行认可。

第三,如何判定交易的合法性,比特币通过“技术+激励”机制完成。是否存在着不诚实的货币交易,比如双重支付是否会产生?符合逻辑的做法是惩罚创建双重支付的节点,但是由于节点没有身份,因而这种方式不可行。在比特币系统中,通过奖励诚实的节点,达到了减少不诚实交易的目的。

但是,在比特币完成去中心化实际投入运行的过程中,效率问题越发突出。事实上,比特币的产生耗费很大,这是由于“矿工”需要运行比特币算法才能不断产生比特币。目前,比特币挖矿算法所需电力已经达到数百万瓦特。为了达到去中心化的目的,比特币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实际中多数情况下,没有效率的区块链应用,无法用于产品设计和场景应用。目前比特币在不断向挖矿能力很强的节点集中。完全“去中心化”实现“公平”的同时,“效率”问题并未获得很好的解决。在现实应用中,还存在部分去中心化和分中心的折中机制。

    区块链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特征

发展至目前,脱胎于比特币的区块链应用已经成为众多科技公司、金融机构竞相追逐的投资热点。

2  区块链阶段性发展

目前,多数研究机构均认可区块链应用已经进入2.0时代,即区块链技术不限于数字货币发行,能够在其他理论上可行的领域进行试点,证实应用的可操作性和盈利性。如果将区块链应用作为一项产业来看,该产业所处生命周期已经开始进入成长期,但是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观察研究,如实际应用中是否会发生重大风险,以及法律和监管层面的不确定性等。为规避投资风险,加速应用落地,区块链应用产业内产生了清晰的分工,形成了包括基础研发、中间试点、推广应用的上下游产业结构雏形。

3  区块链技术应用产业的倒金字塔结构

现有的产业结构以三层倒金字塔形式构成(图3)。图中所示三个方面几乎同时在发展,并且具有显著的上下游关系。

目前,基础层方面以研究机构、实验室和科技巨头的基础研发为主,份额较小但是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全球专利引擎(patentcloud)显示,包含区块链字段的专利已经达到了数百项。中间层方面,各大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都纷纷建立起技术联盟,通过相互合作进行技术试点,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由数十家国际金融机构搭建的R3区块链联盟。应用层面,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均投入重金进行实际尝试。Coindesk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5年,风险资本投资区块链的数额分别为1亿美元、3.6亿美元和6.9亿美元,2016年第一季度即为2亿美元。基础层、中间层和应用层的规模形成倒金字塔模式,只有通过三者的上下游协同发展,区块链应用才能在未来数年内不断落地,完成实质上的技术革新。

未来区块链发展的路线图

区块链未来将为信息不对称领域建立起去中心化的信任体系。互联网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主要在于信息传递与互联的便利。区块链的节点网络体系打破了中央机构组织运行的方式,采用分布式记账进行交易,为交易双方提供了价值交换的方式,因此可以预见,区块链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主要在于价值互联。

《经济学人》杂志将区块链称之为“信任的机器”,因此,从应用角度看,区块链的主要应用集中于解决信任的场合,实现价值互联。由于技术瓶颈的限制,以比特币应用为基础,区块链的发展必然呈现逐渐演进的过程,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

短期来看,信任问题较为突出但中心化模式难以解决的领域是区块链迅速发挥特长的用武之地。例如,在产生信任的成本相对较高但又备受关注的领域,包括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等。中期来看,改进型应用将会占据主要地位,区块链可以应用在现有信任问题较多但是不可能根本性采取去中心化的领域,并将逐渐改进其效率。比如股份发行、审计、公证、食品安全等。长期来看,通过对组织的重新设计和价值重构,区块链将打破现有大多数机构和领域的运作方式,甚至颠覆运行机制,包括重构财务系统、征信系统等。

4    区块链发展路线图

伴随着区块链底层协议的逐步深入,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研发,并达成一致的行业标准,在可操作性、用户友好、可推广复制等诸多方面进行完善改进,才能使区块链得到尽快应用,适用于更多的业态。

区块链的发展与银行业应用

区块链发展与金融中介服务

对金融业来说,区块链所创造的分布式记账体系打破了现有的支付、清算和结算模式,将对金融中介服务业态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不论是股票交易还是跨境支付,都需要交易所和银行这样的金融中介机构提供服务,但是分布式记账体系却颠覆了这一流程。区块链采用“全民记账”的方式,该模式对现有的中介机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前,在大量的交易场景中,具有良好信用背景的金融机构胜任了中介服务这一角色,但是高昂的中间费用阻碍了交易,降低了流动性。以跨境支付为例,许多国际间中小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知之甚少,要通过诸如Western UnionSWIFT进行汇款,成本高昂且花费时间较长。而区块链跨境支付场景中,交易成本大幅降低,效率得到显著改善。

第二,交易量越大,对中央交易清算机构来说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越多,需要防范的安全风险也更大。但是,在区块链中,交易数据越多,因信息难以被篡改,交易信息反而越安全。这是由于区块链技术的特征所导致的:由于真实的信息被大多数交易方所了解,并且交易量越大,部分虚假信息就越难以在交易系统中达成共识。区块链技术创造的分布式记账体系有助于培育高效安全的清算支付系统。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交易清算机构均面临交易膨胀的难题,所以各国的交易结算机构对区块链反应积极(见表2),这些机构寄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减少成本,同时提升其安全性,合理增加结算量,从而提升盈利能力。

2  近一年交易清算机构与区块链发展

2015年下半年

2016年上半年

近期

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首次将比特币衍生工具纳入监管范围,正式将比特币与其他数字货币定义为《美国商品交易法》下的“大宗商品”。

12月,纳斯达克首次在对私人投资者发行股票时采用了基于区块链的交易平台Linq

德国证券交易所投资数字资产控股(DAH)约5000万欧元,对区块链技术进行验证。

韩国交易所(KRX)开发用于场外交易的区块链交易系统,希望通过这样的系统降低交易的成本。

欧洲清算系统宣布与科技公司合作,将尝试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更为高效廉价的结算服务,伦敦贵金属交易市场将首先参与试点。

澳洲证券交易所已考虑使用区块链来替代原有清算和结算系统,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

资料来源:官方报道

当然,由于区块链技术仍然处于初始开发状态,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性能低、单位时间内交易频次少、技术应用生态环境缺失等缺陷。因此,对支付清算业务,区块链首先改变的可能是场外业务。由于场外交易是离散的,流动性比较低,交易量也不大,涉及用户少,因此可能率先落地,接下来才会是场内交易业务。在简单的金融中介服务中,将区块链作为“点对点的全球互联网货币”,可以要求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实时的支付清算业务。从深度应用上来说,作为一种底层技术意义下的革新,当底层的节点网络搭建起来之后,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搭建资产属性和工具类的应用,因此,区块链可能通过变革金融基础设施,从而彻底改变金融业现有的面貌,对金融中介服务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银行积极参与区块链应用产品试点

在互联网浪潮中几乎迷失的商业银行,目前又将面临着区块链技术应用带来的挑战。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15年度报告中,将区块链技术称之为“银行业游戏规则的颠覆者”。

一家美国加州的区块链技术创业公司于2015年发起了一项基于分布式共享分类账技术的开拓性商务应用R3 CEV,至今该项目已吸引了超过50家全球知名金融机构加入,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商业银行。这家联盟希望借助试验拟定行业标准,加速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

同时,世界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和国际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开展研发,或者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尝试应用区块链技术。截止到目前,包括票据交易、银团贷款在内的传统银行核心业务,均在各银行区块链实验室进行了模拟交易(表3)。

3 国际领先银行的区块链布局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

20154月,瑞银集团在伦敦成立了区块链金融研发实验室,重点探索区块链在支付、电子货币和结算模式等方面在商业银行领域的应用。

201510月,瑞银集团区块链技术实验室的Peter Stephens在峰会上介绍,瑞士联合银行(UBS)在区块链上试验了20多项金融应用,包括金融交易,支付结算和发行智能债券等等。

2016930日,瑞银集团推出了一个项目原型,旨在将国际贸易交易的整个周期都复制到超级账本(Hyper ledger)的Fabric区块链上。该项目是瑞银与IBM共同合作进行的,该原型在设计上全面结合支付交易,将贸易金融交易、外汇支付等融合到一个精心制作的智能合约。

纽约梅隆银行

20154月,纽约梅隆银行已经尝试将比特币的去中性化、点对点模型基础应用到银行系统,并在内部开发了一款虚拟货币BK Coins,该硬币可以用来兑换礼品卡、优惠券和其他津贴。

巴克莱银行

20164月,巴克莱银行宣布,尝试运用智能合同和区块链技术交易金融衍生品。

20166月,巴克莱银行与比特币交易所Safello达成协议,将探索区块链技术如何加强金融服务业,改变银行运作模式。

20169月,巴克莱银行和以色列一家初创公司共同完成了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贸易交易。将信用证、提货单、国际贸易流程的文件放到区块链上进行不可篡改的验证。通过区块链技术,传统需要耗时7-10日的交易处理流程被大幅缩短至仅不足4个小时。

花旗银行

20157月,花旗集团创新实验室主任KennethMoore透露:花旗银行已开始启动并运营三条区块链。这三套独立系统搭载着花旗银行的数字货币-花旗币(CitiCoin)。Moore还将花旗币视作跨国转账的一种方式,并预测将形成一个内部挖矿网络,终端节点可以通过该网络完成必要的工作量从而对账本进行维护。

2015105日,花旗银行关闭了花旗币测试平台,但花旗币所有区块链已在2015年圣诞节前后完成。

桑坦德银行

20156月,桑坦德银行内部已经确定25项区块链可以应用的领域,包括国际转账、贸易金融、联合贷款以及抵押品管理等。

2016526日,桑坦德银行在员工内部试运行区块链支付APP,英国分行是首家将基于RTXP的区块链技术引入跨境支付中的英国银行。

20167月,桑坦德银行任命数字资产控股(DAH)首席执行官Blythe Masters为其桑坦德银行高级区块链顾问。

摩根大通

20162月,摩根大通进行了一次内部测试,在涉及到2200个客户的测试中在伦敦和东京进行资金转账。

同月,摩根大通与初创企业数字资产控股(DAH)进行合作,推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实验项目,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复杂程度,并且解决摩根贷款资金流动性错配的问题。

数据来源:各大知名银行的官方网站

银行应对策略

我国银行业应当吸取互联网发展中的经验教训,需要认清形势,积极应对区块链技术将要带来的变革,加强对该区块链应用产业未来的研判。

一是充分预判区块链技术应用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抓住契机强化银行科技部门建设,迎接产业发展的风口。在上一轮互联网浪潮中,银行的变革往往只是前端使用数字技术,中后台的基础架构仍然采用原有的信息系统,从而在与互联网科技公司的竞争中丧失了大量的客户和市场。而区块链技术是继互联网之后最具创新的技术之一,同样也作为底层技术,这将对银行基础架构的更新提出要求。银行业应当充分预判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和阶段,抓住契机,提早布局。

二是充分认识短期内银行中间业务受到冲击的痛点,抓住这一特点有针对性进行重点投资,做到有的放矢,推进区块链应用向纵深发展。根据区块链产业发展路线图,区块链在短期内将革新银行作为中心化组织中的中央机构职能,直击银行中间业务的弊端,因此中间业务部门当前受到的影响最大。以跨境支付为例,目前跨境支付九成以上是B2B支付,其中绝大部分通过银行完成。跨境汇款费用高,且通常需要一天以上才能到达,通过区块链技术降低跨境支付的费用并提高效率,势在必行;实际测试中区块链用时不到一个小时,服务价格也较低。此外,传统的供应链或贸易金融流程高度依赖人工,包括纸质文件和验证单据大量存在,失误风险较高,管理水平低。区块链可以通过分布式账本管理,降低伪造、人工失误等风险。现已有不少试验涉及到供应链金融板块,银行业必须及早参与,以免错失业务转型机会。

三是通过同业合作,积极广泛布局,促进银行业务沿区块链应用向更广空间发展。随着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银行业已经意识到这一颠覆性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国际知名金融机构认为自建团队应对区块链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区块链技术对银行业的影响来自于多个方面,从现有的技术联盟测试统计来看,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中的应用场景之多,也远超理论设想。以零售业务、对公业务、金融市场的分类来看,现有的区块链应用试点内容几乎已经覆盖了这三大板块各业务条线的方方面面。总体来说,商业银行对区块链应用的研发应该持开放态度,通过合作降低成本,做到技术试点尽可能覆盖银行现有业务。

在零售业务方面,现有的测试除涵盖支付结算外,还有消费方面的积分兑换、礼品卡以及区块链app等,如纽约梅隆银行、桑坦德银行。对公业务方面则包括了跨境转账、供应链金融、银团贷款等内容,在公司业务领域较强的桑坦德银行和摩根大通率先进行了试验。金融市场板块则至少包括债券交易、金融衍生品交易,如瑞士联合银行和巴克莱银行。面对如此多样的应用场景,银行只有通过同业合作和加入区块链联盟,才能以合理的成本获取区块链应用的核心技术,获得创新带来的发展机遇。

四是尽快形成合适的投资战略,并注意风险防范。商业银行应尽快参与区块链技术应用探索并积极投资于各类应用场景的开发。然而,与历次技术革命相似,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同样具有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特征。对银行来说,可以通过自己成立专业部门或子公司进行独立研发,也可通过参与技术联盟进行合作开发区块链应用。有效应对区块链技术对银行业带来的变革,还需分门别类进行对待,视银行自身实力、风险管理能力和业务特点进行布局,优化投资。

总体来说,银行应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应当坚持两个原则。一方面,银行试点区块链应用必须控制风险,防止在试点中发生导致业务能力倒退的事件;另一方面,通过积极试点解决传统业务中的痛点,在创新中发现良药。

(编辑  杨利红)



* 曾相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中信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