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

——深刻理解40年来世界之变的政治脉络
张树华 来源: 2022.02.16 13:14:10


 

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面临着冷战结束30年来最危险、最复杂的局面。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急剧调整。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对各国政治经济制度的一次检验。

冷战后世界之变的政治学分析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20171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做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回首最近100年的历史,人类既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一个多世纪以来,和平与发展这一人类共同面临的任务依旧没有完成。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当今世界面临着冷战结束30年来最危险、最复杂的政治局面。大国间信任缺失,国际间出现了治理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政治对立、价值纷争、经济制裁等取代了原来的对话与合作。“混乱、对抗”成为全球政治的主题词,大国间的政治关系正演变为势不两立、剑拔弩张。

世界政治生态的深刻变化颠覆了世界多数人对西方政治的传统认知,也冲击着百多年来一直带着“山巅之城”光环的西方思想体系和学术体系。一直奉若神明的西方政治学与经济学理念与逻辑已经无法解释“西方之乱”,更无力回答“世界怎么了”“世界向何处去”等现实发展中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多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成败兴衰的历史经验表明,方向决定命运,道路决定成败,制度决定兴衰。百年来,正是有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终于走上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在不同道路、不同理论、不同制度竞争的关键时期,如何反思西方各国传播普世价值背后的政治玄机,如何对我国的政党制度、国家制度以及经济社会各项实践做好梳理总结,如何对当代中国政治思想、中国政治制度及实际运行机理做出提炼,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辨识西方政治模式的基因缺陷和“政治病毒”

世界历史中每一次跌宕起伏都有其深刻的政治根源。更好地认识当今世界的变革与调整,理解中国的突破与超越,首先需要科学认识多年来世界政治演变的特征与逻辑,辨清西方自由民主的缺陷和逻辑陷阱,破解西式“民主人权”话术,树立政治自信和学术自觉。

2016年开始,世界跨越了又一个政治“分水岭”: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发生在老牌西方大国身上的“黑天鹅”事件,进一步暴露了西式民主模式的缺陷,颠覆了世界对西方传统政治的认知。以美国为例,近年来美国政治深陷政治单极化与社会分裂的泥潭。以司法独立、三权分立、新闻自由等为标榜的美式民主政治反而将政治分歧、权力争斗和种族冲突推向极致,深深撕裂了社会民众和政治精英。

从“历史终结论”到“西方民主已死”再到“美国政治衰败”,冷战结束30年来,国际历史进程的大反转与当今世界政治图景的大反差令人深思。近年来,西方国家的民粹主义、种族主义等思潮泛滥,导致政治撕裂和社会矛盾频发,暴露了西式民主政治的制度缺陷及其现实困境,自由思想逐步异化衍生为一种偏执的“绝对自由”。例如,在当今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下,一些西方国家将戴口罩、居家隔离等基本防疫措施都视同为妨碍自由的象征。西方政客防疫不力,他们蔑视科学,将病毒溯源政治化,热衷于政治作秀和权力游戏;对美国自身种族歧视、暴力盛行、在大选期间攻占国会等政治病症不去着重解决,却对外不断释放“对抗、撕裂、制裁”的“政治病毒”。美式民主异化变质,美国政治劣质化趋势日益显现。

长期以来,“自由、民主、人权”是西方政治学的核心命题和基本逻辑,成为西式政治套餐的标配,也成为自视为自由民主“教师爷”的西方政客手中的大棒和标签。这套命题不仅是西方政治学的模板和经典教学案例,也是观察和评判包括非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政治的唯一标杆。然而,近年西方政治乱象和政治困局、西方国家对外推行“人权、自由”等价值观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所导致的窘境,引发了国际上对西方民主及政治发展等问题的争论与反思。

突破西式政治逻辑和分析框架的束缚

40年来中国强劲的发展结束了西方学术界鼓吹的“人类历史终结论”,推翻了“西方中心论”。

自人类社会产生政治现象以来,研究政治兴衰与制度的成败便成为贯穿其始终的主题之一。古今中外,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社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面临着政治发展和治乱兴衰的挑战

冷战结束以来,西式民主政治乱象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政治失序最重要的乱源之一。西方大国加快对外输出民主,策动街头政治、“颜色革命”,非但使对象国没有收获民主,反而导致了文明冲突、恐怖泛滥、政局动荡。在西方一些国家,在民主泛化、治理赤字的同时,并没有生产出更多合格的政治产品,却造成了劣质化、极端化、分裂化等政治难题。

回顾冷战结束30年来的历史进程,我们发现,“民主”始终都是居于国际政治领域核心位置的热门话题。多年来,凭借对“民主”话语的垄断,西方世界将自己包装成全人类的“普世价值”和全球性的政治标准。美西政客犹如掌握着“民主”的定义权,一面随意给一些国家乱贴标签,一面挥舞着胡萝卜和大棒,将民主作为政治工具,肆意对外输出或打压他国。

作为二战结束以来世界范围内政治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主化与政治发展”始终都是国内外政治学界关注的热点、难点之一。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民主化与政治发展”是政治现代化在政治层面或政治领域的集中体现之一,是人类社会由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的转变过程。那么,作为人类社会一种带有共通性的政治现象和发展趋势,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发展进程究竟有何异同?民主化是否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模式?人类社会的政治发展进程是否只能遵循单一的、线性的路径展开?民主化过程是否可以被评估乃至被测量?可以运用哪些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来加以测量?要探寻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需要我们站在世界政治的宏观视角,结合政治发展、民主化的理论视角对不同地区和国家政治发展历史做出详尽的考察和分析。

苏联—俄罗斯的兴衰起伏是最鲜明的“政治镜鉴

在世界近200个政治主体中间,原苏共、苏联以及当今的俄罗斯无疑是最接近和最值得深入研究的对象有着90多年建党史、74年建国史和执政史,其兴衰史是绝佳的政治镜鉴。30年前,苏联东欧国家相继发生政治突变,直接导致共产党下台、国家政权更迭、发展道路改弦易辙。

苏共曾是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头号大党,苏联是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苏联社会出现“停滞状态”,陷入封闭僵化的死路,最终在戈尔巴乔夫带领下走入改旗易帜的邪路,导致亡党亡国。1983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考察几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后得出结论:苏东共产党人已经丧失信仰。这些国家正在崛起的一代领导人,不是思想家而是务实派。戈尔巴乔夫自己承认,他早就不相信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因此在上台后便用“西欧式的社会民主思想”来改造苏共。

一个政党失去信仰、方向迷失、自我否定、思想上失去灵魂,政治上也就失去了定力和主心骨。党的政治路线正确与否,则直接关系着党的兴衰存亡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苏联剧变关键在苏共,导致苏共蜕变的关键问题又出在苏共内部。苏共政治思想变质、苏共内部组织上的瓦解是导致国家分裂、苏共败亡的直接原因。

党的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成败的关键。戈尔巴乔夫在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6年多时间里,推行了一条“由削弱到放弃”苏共领导地位的错误路线,导致地区分离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甚嚣尘上。在境内外反共势力的合力下,苏共作为国家政权的政治核心,作为凝聚苏联各民族的政治领导核心被动摇、打垮、推翻了,完整的苏联被瓦解也就不可避免。这验证了一个政治逻辑:没有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苏联,也就没有社会主义事业。

回想和反思30年前苏共从政治蜕化、权威散失、组织裂变直至失败和崩溃的历程,足以证明,执政党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密不可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苏联兴亡的历史不仅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的宝贵遗产,也是饱含研究价值的学术宝藏。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与苏共败亡的悲惨历史相反,有着光荣传统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的历史征程中砥砺前行,跨过了一个又一个急流险滩,表现出极高的政治战斗力和政治领导力,交出了一份令人民满意的政治答卷

自主自强,加快构建中国政治学学术体系

国际上围绕民主问题的争论,既是话语之争,又是理论之争、思想之争,更是制度之争和道路之争。只有冲破西式民主的话语体系,才能摆脱“挨骂”的境地,才能避免充当被西方民主“教师爷”教训的“小学生”。只有走出西式民主框架,才能与西方平等对话,也只有打破西式民主的政治逻辑,才能避免在思想上迷失、在实践中迷路。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治国安邦经验和政治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来积累了独特而宝贵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这些光荣的历史都是政治学研究无尽的宝藏,为超越西式政治模式提供了绝佳的学术滋养和历史机遇。

中国政治学界要在科学把握世界政治生态图景的前提下,突破西式政治教条的天花板,全面总结和提炼中国发展的共同价值和国际意义。中国政治发展成就破解了“民主化悖论”,对“西式民主”袪魅,不断突破许多发展中国家遭遇的政治转型陷阱和发展困境。

新时代中国政治学人应紧跟时代步伐,站稳立场,善于从全球视野和各国政治成败兴衰中比较提炼中国政治发展的经验优势与理论结晶。通过深入总结中国道路成功的政治实践,突破西式民主理论束缚和逻辑陷阱,构建民主研究和政治分析的路径,以全面发展观和共同发展理念把握中国发展以及世界政治大势。

总结中国经验,提炼核心概念,构建中国叙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最伟大的实践。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成功,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有力地回击了西式民主一元论及其话语霸权,拓宽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为非西方国家提供了非凡而宝贵的政治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是全面性、协调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是民主、秩序、效能等政治价值的有机统一。中国政治建设以提高政治发展力为宗旨,70多年来中国持续、稳定的政治发展实现了政治稳定、政治秩序、政治绩效、政治能力、政治动员、政治廉洁等指标的协调性和全面性的增长,大大提高了政治发展力。

中国政治发展并不是照搬照抄他国现成的政治模式,而是将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深植于中国大地,具有开创性和原创性。其基本经验是: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发展始终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核心。这一稳定的政治核心,有利于制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规划,有利于形成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的方针政策,有利于集中力量调配、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维护稳定的政治发展氛围,维护社会安定,有利于寻求最大公约数、增进最大共识度、形成最大凝聚力,避免因利益分裂、社会冲突消耗改革发展的认同与合力。

第二,中国政治发展很好地体现了发展目的的人民性、发展价值的包容性和发展方式的兼容性。全面、科学的政治发展避免对“民主、自由、人权”等抽象化、简单化的议论,旨在有效驾驭民主化进程,力求超越西式狭隘的“民主、自由”说教,跨越民主化政治陷阱。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秉持全面性、稳定性、发展性、协调性、包容性,追求民主、秩序、效能等政治价值的有机统一。

第三,中国的政治发展进程秉持了全面发展的政治理念,注重政治发展的全面性、集成性,体现了全面协调性、动态发展性、主权历史性的辩证统一。全面协调性不仅要求政治发展价值要素如民主、秩序、效率的有机统一、平衡协调、因势而动,而且要求政治发展应当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强调政治发展与经济、文化、社会、人的发展相互协调和共同进步。动态发展性则强调政治发展必须以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与现实国情为基础,建立多维的发展构架,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主权历史性强调政治改革和民主化要立足国情,坚持走自己的路,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的相互促进是中国发展的基石。中国稳定的政局和政治治理形式作为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中国全面发展的政治理念、价值取向和经验原则丰富着世界政治面貌,丰富了人类发展的内涵和理念,无疑将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与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西方国家一些学者继续局限于“民主-专制”“西方-非西方”的两极对立思维模式,而中国发展注重协调性的发展,秉承包容性的价值理念,为当今国际社会提供了非凡的答案。

(编辑  季节)



* 张树华,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

2023年10期

总期号:2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