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何谓有效的金融监管

王君 来源:《经济导刊》2016年01期 2016.06.10 09:23:34
国家需要重新思考金融改革的战略目标,厘清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体系。

 

人们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多有歧见,然而对于危机暴露出来的金融监管失败则有共识。

纵观人们对待金融监管的态度,不难看出其中的机会主义倾向。当经济繁荣、金融机构普遍盈利的时候,人们往往掉以轻心,更多地把监管看作是金融发展的掣肘,主张放松监管。的确,这次金融危机之前,发达国家大多青睐所谓“轻触式监管”模式,就是明证。然而,一旦危机爆发,生灵涂炭,痛定思痛,则开始强调要加强监管。但倘若在低水平上如此循环往复,首鼠两端,则终究难以形成真正有效的金融监管。

由于金融监管领域并无独到的理论,所倚重的无非是现代经济学关于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成本收益的分析手段,再加上制定规则和实施监督,其中的逻辑和知识大多属于常识的范畴,不似天体物理或者导弹科学那样需要高深莫测的理论支撑。正因为如此,金融监管领域的研究者更容易鱼龙混杂,对问题的讨论亦难免庸俗而琐碎,使得这个领域充斥着似是而非的议论。

除了理论的缺失,笼罩金融监管的迷雾还源自其有效性难以量化。的确,如果说金融监管的当期成本可以度量,其长远收益则隐含在金融体系的稳健和危机之中。这种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称,也是人类对待金融监管机会主义态度的一个原因。可以想见,如果金融体系可以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有效运行,则取消监管会成为合乎逻辑的选择。但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用沉重的代价为金融监管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不可撼动的支持。然而,如何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始终是摆在各国监管机构面前的一个难题。

何谓有效的金融监管?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学者认为,既要纠正市场失灵,又要不阻碍市场创新。也有人把不发生金融危机,当作是金融监管的有效标志。如果这样,发生了金融危机,是否可以判定监管失败?其实现实世界远比这些定义复杂,因为一个金融体系稳健与否,是否发生危机,决定的因素很多,成败很难直截了当地归因于金融监管。

尽管有上述模糊地带,并不妨碍人类追求金融监管有效的努力,因为舍此并无他途。然而,有效金融监管的建立,决非易事,因为金融监管不仅是科学,更是艺术,金融监管的过程贯穿着大量的人为因素。金融监管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者的理念、眼界、知识、经验、领导力、分析能力与判断力,因此监管者有很宽泛的相机抉择的余地。从负面看,监管者可以不漏痕迹地滥用权力。事实上,不得不跟一些未必称职的监管者周旋,从正面看,跟人品与能力俱佳的监管者打交道,可以为金融机构带来无穷的价值,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改善经营,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乃至破产的危险。很多情况下,成也监管者,败也监管者。

真正优秀的金融监管官员,必然善于学习,可以凭借监管者独一无二的优势,在监管过程中快速掌握金融机构运作的机理,其独特全面的视角,能够在风险的判断上,比被监管者略胜一筹。

高素质的金融监管人员是稀缺的。如何才能吸引、挽留、激励人品与能力俱佳的监管者,始终是一个难题。在金融市场和产品快速创新、日渐复杂的今天,金融监管需要配备一流的系统和设备,使监管官员能够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有效地开展工作。

金融监管机构需要有法律规定的使命、任务、责任,以及为完成使命任务所必需的独立性。如果没有上述前提条件,监管者无论怎么优秀,也将无能为力。在中国目前的国家治理框架下,这些看似简单抽象的前提条件,如果要到位,需要做出格外的努力。国家需要重新思考金融改革的战略目标,厘清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体系。

(编辑  季节)



* 王君,世界银行全球金融与市场局前首席金融专家。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