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重庆制造业:逆袭者典范

范思立 来源:《经济导刊》2016年06期 2016.07.03 17:15:01

最新数据显示,2015 年前三季度,重庆 GDP 同比增长 11%,增速全国第一。自 2013 年以来,重庆已经连续七个季度蝉联全国 GDP 增速第一,并始终保持在 10.7% 以上。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全面形成,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和“七干线二支线”铁路网。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崛起,两江新区开发全面推进,以寸滩水港、江北国际机场、团结村铁路中心站三个一类口岸及配套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 型)为主体的水、空、铁全面开放格局基本确立,以长江黄金水道、渝新欧国际铁路等为支撑的向东向西国际贸易大通道全面形成。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重庆本是“光着膀子吃火锅”的传统消费型城市,倏忽须臾间,其经济增速独步天下,制造业逆袭全国。山城的经济增长动力何在?重庆的制造业转型路径又如何铺排?我们深入重庆调查,力求勾勒出内陆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庆路径。

 

制造业成为重庆经济增长着力点

制造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凝结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世界各国技术创新的主战场都在制造业。完成民族复兴的伟业,需要有若干个强大的制造业基地作基础;我国要保持与世界大国相称的国防实力,需要以若干个强大的制造业基地作后盾。

2015 年,重庆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增幅保持了 2014 年以来持续高于全国平均增幅 4 个百分点以上的良好势头,而且已经连续 5 年位居全国前茅。重庆经济增速能够保持全国第一,是因为有实体经济作支撑,这是重庆经济增长的竞争优势所在。

重庆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93%。继续大力发展制造业,才能创造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重庆把经济增长的着力点放在制造业上,这符合国家对重庆市的定位。

有速度,更有效益。重庆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 年,263 万辆的汽车产量,让重庆在成为中国最大的仪器仪表生产基地、最大的内河船舶研发基地、中国大型变压器生产基地之后,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2015 年上半年,重庆汽车产量 156 万辆、增长 22%,产值 2221 亿元、增长19%,占全市工业比重 22.5%,同比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3 个百分点。

和汽车产业相得益彰,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快马加鞭。2014 年,重庆共生产 6100万台笔记本电脑和 300 万台平板电脑,占全球笔记本电脑产量的1/3,以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 5000 亿元。2015 年笔记本电脑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2015 年上半年,电子制造业产值1932 亿元、增长 12.2%,占全市工业比重 19.6%。汽车和电子两个行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 49%。同时,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十大新兴制造业产业集群快速集聚。

重庆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2015 1-5月,重庆市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93.8亿元,同比增长23.3%,高于全国24.1 个百分点(全国为-0.8%);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7.3万元/人,提高11.6%;总资产贡献率12.1%,提高0.6个百分点。

调结构,多点支撑新格局

产业结构调整是和集群发展同步进行的。从历史经验看,一个地区产业的单一发展不利于整个经济的进步。例如,美国汽车城底特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急剧下滑,社会问题随之出现,而多样性特点突出的芝加哥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就强。长期以来,重庆汽摩产业“一枝独秀”,占比始终保持在40%左右。必须在总量扩大中实现结构优化,以结构优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009年开始,重庆通过引进培育,从无到有发展智能终端制造产业,推动电子产业占比提高到20%以上,与汽车产业旗鼓相当,从根本上改变了产业结构,形成了电子、汽车双轮驱动、其他产业多点支撑的格局。

目前,电子、汽车、装备、化医、材料、消费品、能源等“6+1”支柱产业占比分别在 6.9%—20.5%。按照计划,到2020年,重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将达到万亿元以上,制造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均衡,抵御风险能力更强劲。

 

汇聚全球资源,共同做强重庆制造业

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庆制造业的成长遵循着这一规律。重庆以打通国际物流通道为突破口,以加快笔记本电脑产业发展为抓手,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

以开放为动力,创建国际贸易大通道,使内陆城市变成开放前沿。物流过去是重庆外贸尤其是加工贸易的“短板”。为解决这一问题,重庆构建了“三铁一空”物流体系。一是代表国家积极进行“五国六方”协调,破解数十个难题,实现“渝新欧”常态运行,打通了中国通向欧洲的战略通道。现在重庆到欧洲只需 12 天,比海运时间缩短20 天左右,物流成本降低 18%,使重庆一跃成为面向欧洲开放的“桥头堡”,做成了沿海地区多年来想做、努力去做但没有做成的事情。二是打通出海大通道,实现“渝深欧”铁海联运、“渝沪美”江海与铁海联运常态开行,构建新的物流战略通道,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三是开通国际货运航线,实现从无到有,并迅速构建起立足重庆、辐射全球的国际航空货运网络;重庆已形成江海联运、铁海联运、空运、公路运输的多元化、“三位一体”立体物流格局,一举改变了江海联运一枝独秀的局面,有效破解了重庆口岸外贸物流瓶颈。便捷高效物流体系的构建让重庆有效地汇聚全球生产要素,有效提升了重庆制造业的水平和能力。

以市场为先导,引凤筑巢,创新通关保税模式。长期以来,综合保税区都是先申报批准,再引项目,这容易导致土地浪费和效率不高。重庆先引进了惠普、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重大项目后,量体筑巢,创新保税模式,获批设立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让出口退税的难题不再难,高效地享受出海口岸城市同样的优质服务和便利政策。不仅如此,通过努力,重庆还成为内陆唯一中欧“安智贸”(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城市,在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货物运输,不再需要重复报关和验关,成功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为“渝新欧”五定班列开行奠定了关键基础。

重庆加强与欧盟国家在高新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合作,引导重庆汽车、化工、矿产资源开发等优势企业向东南亚市场转移部分产能,从而强化开放引领作用、集聚全球要素资源培育和提升重庆制造。

“十二五”期间,重庆累计引资9000亿元以上,外商投资连续4年达40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工业企业 191 家,占入渝 500强企业的 83%。

 

依靠创新驱动,加快制造业转型

创新是国家之本,企业之魂,支撑民族大业的脊梁。

重庆力求在创新投入、研发主体培育、产学研合作、成果与人才激励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促进产业内涵式发展。一是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主动力,深入推进“工业研发千亿计划”。2014 年,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0.92%,加快培育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长安汽车研究院成功构建“五国九地”研发格局,成为行业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典范;重庆材料研究院成为重庆市首个国家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重庆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392家,国家级技术中心21家;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专利授权总量达1.5万件以上,增长13%。

二是着力推进产品创新。深入实施“上市一批、在研一批、启动一批”新产品滚动研发计划,长安自主品牌汽车不断推陈出新,CS 系列车型供不应求,2015 年上半年自主品牌汽车产销量居全国第一。5 兆瓦风力电机打入国际市场,西南铝尖端铝材首次用于空客A380 机型、汽车用铝合金获得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公司认证书,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进入这两个领域的铝加工企业;国际复合材料公司低介电常数玻璃纤维填补国内空白。新产品产值超过 3500亿元,增长35%以上,产值率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新产品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0%。

三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深入实施“专家百团千企行”质量提升活动,聚焦汽车、电子、装备等重点行业,开展整机和关键零部件质量协同提升专项活动,提高加工精度、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重庆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排名全国前十,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117件。

 

中小微企业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目前,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瓶颈不仅是融资难问题,更关键的是订单不稳、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重庆集中力量发挥四个方面的带动作用,击破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坚冰”。

一是聚焦订单带动,破解中小微企业受制于国际市场波动的风险。重庆采取“整机+配套”发展模式,通过整机企业的零部件订单需求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截至2014年,重庆全市仅中小微型笔记本电脑配套企业就超过800 家。

二是聚焦初创带动,破解有资金无项目和有项目无资金的困境。创新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发展风险投资资金,建立“3F”资金担保机制,支持个人资金投入技术创新项目等。

三是聚焦环境带动,破解企业成本大幅上升的困境。着力打造“低物流、低税费、低要素、低融资、低物业”的五低成本投资环境,为中小微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空间。

四是聚焦信息带动,破解中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困境。重庆成立全国首家国际电子商务交易认证服务的第三方机构——重庆国际电子商务交易认证中心,对国际电子商务活动创新建立实物交易认证机制,成功地破解了跨国电子商务交易的结汇问题。

 

体制改革为制造业升级提供新动力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生存的保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运用改革手段,解决经济长周期中反复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释放生产力潜能。

重庆赢在机制灵活。国内较大的液晶板生产品牌京东方的产品、技术、市场主要覆盖苹果、惠普、三星,其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其资金不足。为解决资金不足问题,重庆市政府下决心自筹330亿元和京东方合作。重庆市政府的做法是:让京东方定向增发100亿股,每股2.1元,重庆的企业认购210亿元股份,其余向银行贷款 120 亿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抓好工业领域内的体制机制改革,以制造业分工细化催生和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形成重庆制造业发展新的动力。

重庆市还加强金融服务业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如设立了总额20亿元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组建了8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等。由于金融业发达,使得重庆制造业总体融资成本处于低位。近年来,重庆培育和引进总部型、区域性金融机构,做强银行、证券、保险业,发展金融租赁、金融保理、信用保证保险、责任保险等新型业态;积极争取国家各类金融试点,设立民营银行,发展银行卡清算、再担保、跨境金融服务和互联网信用服务等业务。已经有一定跨境人民币结算基础的重庆还将融入人民币国际化加快的进程,深化跨国公司本外币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保险交易所、石化产品交易中心、巨灾保险试点等内容也列入了重庆金融发展计划中。

 

抓住新机遇,制造业跃升“工业 4.0

中国制造要由大变强,首先要加大“两化融合”步伐,用信息化带动整个制造业发展,让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同时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重庆制造业基础良好,制造业的总产值目前已经超过2万亿元。重庆市2014年“两化融合”指数为 78.96,西部排名领先。重庆将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帮助企业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构建产业发展效率新优势。

2015年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中,重庆市项目数占全国的10%,而资金扶持总额占全国的30%。2014 年,重庆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实现产值近100亿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150亿元。初步形成了集研发、整机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和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链雏形。

重庆将在基础较好的企业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试点示范;促进信技术在产品设计、生产、储运、销售等环节的全面运用;加快发展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制造业;创新商业模式,通过融资租赁、租用等灵活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智能化改造的资金瓶颈。

 

制造业如何“化危为机”

从全国看,受国内外需求放缓、增长动力接续转换等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行业发展分化明显,企业效益状况不容乐观。就重庆全市而言,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从行业看,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传统产业中低端产能过剩的影响加剧,如重庆黑色金属采选、纺织、煤炭等行业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农副食品加工、皮革、专用设备制造、铁路船舶交通装备等18个行业产销率不同程度下降。

二是企业盈利空间持续受挤压。从价格看,2015年上半年重庆市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2.4%,连续37个月处于下跌态势。6月末,煤炭、钢材、铝材、水泥等产品价格较年初下降了2.5%12%,汽车价格也已出现明显下降。由于价格下行的态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企业盈利空间继续受到挤压。从成本看,人工成本递增较快,年递增10%15% ;企业各类社保支出占工资的比例达40%;融资成本普遍高于15%2015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合计增长15%,高于主营收入增速2.4个百分点。

三是部分企业资金链处于紧绷状态。金融机构慎贷、惜贷、抽贷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银行出于风险防范考虑,惜贷现象加重,部分中小企业依然普遍面临着贷款难度大、审批周期长、贷款规模较小等问题。大量承兑汇票导致资金周转周期加长,资金成本进一步抬高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

一是加大产业扶植力度。近年来,重庆工业总量有了大幅提升,但工业规模依然较小,仅占全国的 2%左右。为改变这一状况,重庆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其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打造新的增长点。

二是推动川渝地区成为天然气产业发展试验区。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对于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都有积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川渝地区天然气藏量丰富,培育了一大批天然气化工企业,并在人才、技术等方面世界领先。定位为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重庆市,正朝着既定目标——世界制造业中心前行。

 

 

 

 

(案例部分)

重庆缔造的传奇:全球笔记本电脑基地

_吕红星

 

2014年,重庆市笔记本电脑在全球市场出现萎缩的背景下逆势增长,生产笔记本电脑 5471万台,增长35.7%,实现全球每4台电脑就有1台“重庆造”,单台价值提高12.5%,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2015 年上半年,重庆市生产笔记本电脑2730万台,与2014年同期持平。目前,笔记本电脑的产值占重庆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超过40%,成为重庆市与汽车制造产业并驾齐驱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从开始引进笔记本电脑落户谈判,到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重庆只用了短短7年时间。

 

引进惠普——将“没有”变成了“有”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

20077月,重庆市与上海惠普中国公司取得联系,希望惠普笔记本工厂能够落户重庆。对于一个没有多少IT产业基础的中国内陆城市而言,外界也并不看好重庆。而重庆在中国版图中的位置和地位引起了上海惠普公司的注意:重庆作为内陆唯一直辖市、西部大开发战略桥头堡,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及辐射力。2008512日,经过精心准备和细心周密的考量,时任重庆市常务副市长的黄奇帆亲自率领重庆团队赴美国惠普总部进行项目商谈。当年,重庆与惠普公司在北京举行重大项目签约仪式,400万台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项目备受海内外关注。

在重庆笔记本电脑基地设计者们看来,惠普400万台还不足以撑起重庆笔记本电脑基地的梦想。重庆要发展成为笔记本电脑基地,必须创新模式,解决物流成本问题。重庆淘汰了“两头在外”(即原料从境外购入,生产产品出口到国外)的模式,而采用“一头在外、一头在内”的垂直整合一体化模式,即沿袭销售市场“一头在外”的同时,将原材料、零部件等生产全部实现本地化,聚集在同一城市和地区,从而大大降低了进项物流成本。通过“一头在外、一头在内”的垂直整合一体化模式,重庆把一个整机所需要的零部件80%本地化,使得零部件运输几乎没有物流成本,剩下20%极少的战略物资在世界范围内配置,从而一举解决了成本问题。

为使惠普的产品通过波音747400满载不经停地直达欧洲,重庆市更改了机场设计,并调整了现有铁路运行线路,提高了铁路时速。经过多方论证最终与惠普、代工厂商确定了“重庆—(铁路运输)—深圳—(海运)—国外码头”这条“战略通道”。同时,“渝新欧”铁路的开通使从重庆到德国只要13天,比从中国沿海经满洲里到欧洲快7天。海陆空运输线的贯通一举解决了交货期问题。

解决好了物流成本和交货期这两大难题,重庆理所当然地成为建立全球笔记本电脑基地的最佳选择。

 

由“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

重庆市意识到,光有惠普这个品牌厂商还不够,“筑巢引凤”只是第一步,要想使企业“搬不走”,就应该“引凤筑巢”,迅速形成“品牌厂商 + 代工企业 + 配套零部件厂商”这一完整产业链。惠普来了,其代工厂商富士康、广达和英业达就成了下一个目标。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曾回忆说:“我进富士康总裁郭台铭的会议室,一个开场白就把他给挑起来了,我告诉他今天不是给他一单生意。惠普搞了400万台笔记本给重庆。富士康过去做了很多零部件加工,但没有做一台整机。如果富士康到重庆,将可以获得上千万台的份额,既做整机,又做零部件,条件则是必须把零部件厂商带过来,零部件基地要搬过来。”这一说法立马吊起了郭台铭的胃口,当即就把十几个部室主任和四个副总裁一起叫来参与会谈。原本只有半个小时的见面,最后被延长至三个半小时,合作意向基本敲定。

20098月,富士康与惠普一道,落户重庆;200912月,英业达携手重庆;20101月,广达如约而至;2010121,全球第二大笔记本电脑厂商宏碁(Acer)将其全球生产基地和中国第二营运总部布局重庆,这是宏碁公司在全球战略布局的唯一一个复合型基地。

在短短的几年内,采用电子集群发展战略,聚集全球资源合作,笔记本电脑从无到有,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当制造业在重庆扎堆,为其服务的物流、金融、各种中介、检测,各种各样的服务业也会扎堆,从而产生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据了解,重庆市近年来一步步实现了“5+6+860”的电子产业集群,“5”就是5个品牌商,搞研发、产品设计、推出新产品的世界级龙头企业;“6”就是6个代工企业,全球 92%的产品都是这 6家代工企业代工,它们在重庆扎堆;“860”就是860个零部件厂落户重庆。截至2014年年底,470个零部件厂已经投产,产值600亿元。目前已开工投产600多家,其余的正在施工,估计到2016年投产。

“产业集群有三种概念:第一种叫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集群,比如做电脑,提供电脑零部件的就是上游,整机做出来以后销售、物流企业就是下游。第二种就是同类企业集聚,是干同一个事情的企业扎堆,比如我们电子产品,五六个代工企业扎堆,五六个品牌商扎堆,大家在一起互相竞争。第三种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二者相互促进。”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经济师涂兴永介绍说。

当前,重庆市的产业集群发展完整地囊括了这三种概念,由于这个集群的存在,2014年,全球电脑的1/3是“重庆造”,共6000万台。2014年全球笔记本电脑销售1.9亿台,重庆占1/3,占全中国产量的50%还多。这就是集群式产业发展的作用,这些光鲜的数据说明这个集群是有竞争力的,重庆的集群发展模式是成功的。

许多企业之所以落户重庆,诚然与重庆的产业集聚有直接的关系,但重庆市提供的优惠政策无疑也起了重要作用。例如,重庆根据笔记本电脑生产企业的现实要求,获批设立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成为内陆唯一拥有两个保税区的城市(重复)。

台晶(重庆)电子有限公司于2010年入驻九龙坡区的金凤园区,主要从事计算机芯片、石英晶体颗粒、石英晶体振荡器及相关电子元件专用材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在石英元器件开发领域已成为全球第三。台晶重庆项目总投资8800万美元,一期项目于2013年投产。

为了更好地共同应对企业财务、社保等一系列问题,包括台晶(重庆)电子有限公司在内的17家笔记本电脑配套企业成立了电子信息产业联盟,从而拥有了抱团发展的合作平台。台晶认为,产业联盟是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社会性产业组织。联盟成立后,可在区域内形成优势互补,促进企业共同发展的良性态势。

经济增长实践表明,任何国家都无法依靠一种增长模式实现经济的长期繁荣,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增长动力的转换。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更需要重塑工业增长动力机制。重庆这些年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靠的主要就是产业的集群化,当前取得的这些成绩主要是集群化带来的,但产业集群化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今后产业集群又会面临新的挑战。

 

要考虑青黄不接,更要考虑青黄相接

目前,笔记本电脑的产值占重庆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超过40%。为改变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的状况,重庆以“1+N”多元组合模式,由“一枝独秀”发展成产业森林,推动产品从单一的笔记本电脑向打印机、显示器、路由器、交换机、平板电脑等拓展,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由“一枝独秀”演变成产业森林的格局业已形成。

数据显示,2014年,在全市生产笔记本电脑5471万台的基础上,重庆生产了显示器995万台,增长23.2%;打印机1944万台,增长1.2倍;手机3546万台,增长2.3倍。2015年上半年的最新数据显示,手机、显示器等产品订单大幅增加,产量分别达7953万台和859万台,分别增长64.3%和49.9%;液晶显示屏、集成电路、印制电路板、汽车仪器仪表等产品受新投产企业带动,增长迅猛,增幅均超过25%。全市电子制造业实现产值1932亿元,增长12.2%,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9.6%。

根据重庆市笔记本电脑配套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赵阳判断,移动互联的异军突起使笔记本电脑面临巨大冲击,虽然呈下降的趋势,但笔记本电脑会相对稳定,不会有大的变化。“针对这种趋势,我们要未雨绸缪,走高端路线,提高电脑的附加值。”赵阳进一步表示。

    为不断提高以笔记本电脑为核心的信息产业的竞争力,着力突破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优化产业布局,持续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从而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重庆市正积极寻求信息产业内涵式发展路径。路径有三:

一是全面构建全流程产业价值链,开创加工贸易“微笑曲线”全流程引进的范例。

二是积极实施“云端计划”,努力打造亚洲最大离岸云计算中心和国际信息港。

三是持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

在产业培育的初期,各方面资源还没有配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政府发挥导入作用非常重要。特别是视野、远见和追求以及果断力、决策力,对于重大项目引进的成功非常重要。以重庆市从无到有引进惠普为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我们到过全球许多地方,也考察了许多城市,谈过很多项目,发现重庆的领导和重庆团队是非常专业、高效的队伍。”惠普高层对重庆领导和工作团队的评价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变农民工为城市工人。农民工实行的是“九三工作制”(九个月工作,三个月要回家),这会强迫企业停产放假。户籍改革之后,农民工变城市工人,实行一年12个月的工作制,节假日休息。这不仅是笔记本电脑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也是重庆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

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始终处在代工制造的低利润环节,而在整个笔记本电脑产业体系中,传统加工贸易环节只有3%的利润率,研发环节的利润率是12%左右,而结算环节的利润率超过18%。为此,重庆在笔记本电脑品牌商、代工商和零部件制造企业大量集聚的基础上,着力打造IT研发机构集聚地,启动“云端计划”,建设中国最大的离岸和在岸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重复)。目前,惠普的全球软件研发中心已在重庆投入使用,惠普亚太结算中心已由境外移至重庆,年结算额上千亿美元。宏碁智能终端全球研发中心已正式落户重庆。通过产业链条向高端拓展,有力地推动了重庆电子信息和加工贸易由小到大、到强的嬗变。

 

                                               (编辑 季节)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4期

总期号:299期

2024年03期

总期号:298期

2024年02期

总期号:2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