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崇敬抗疫英雄 激励时代前行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线的英雄群像
王润泽 王汉威 徐诚 来源: 2020.11.04 13:22:22

 

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在抗击疫情的前线,武汉人民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充分彰显了英雄精神,这是此次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重要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①]

 

在抗击新冠肺炎前线,英雄的事迹不断涌现:来自全国各地的援鄂医疗队伍来到武汉,义无反顾投入临床救护的一线工作,警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来自社会各界的勇士们坚持奋战在抗疫前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所体现的英雄精神正是此次疫情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重要法宝和制胜武器。

 

永远铭记英雄的牺牲和奉献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在危机四伏的大环境下,总有那么一些人选择勇敢逆行,把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国家和社会,把无尽的缅怀与哀思留给了中国人民。

   夏思思是协和江北医院的一名消化内科医生,业务能力过硬,医学基础扎实,是科室最年轻的业务骨干。思思还是个十分热心的姑娘,“我家离医院近,大家伙有值班、顶岗、出差周转不开的,都我来。”119日晚,夏思思夜班结束回家,突然高烧至39度多。经检查,她的肺部CT出现磨玻璃影,高度疑似感染新冠肺炎。

   这一切都起源于14日晚夜班时夏思思接诊了一位76岁的老人。下班回家的路上,她得到医院通知该患者确诊新冠肺炎,而她这次接诊也被同事们认为是一次高危接触。接诊之后,夏思思几乎没有回过家,一直在为那位病人协调会诊、联系转科转院,积极参与治疗。夏思思的丈夫、武汉市第四医院医生吴石磊回忆说,“每次打电话或者匆匆忙忙回家,她都会说,是我的病人,我不管谁管”。

夏思思突发高烧后,立即接受了隔离治疗,并于125日转入协和江北医院济和病区,后来高烧退去,但又出现胸闷、憋喘等症状。到2月初,夏思思的身体状况一度好转,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显示阴性,此时她心头最放不下的还是工作。她在同事微信群里说:“我会尽快归队的。”可到26日晚,病情突然恶化,夏思思不得不转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并采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之后,夏思思处于昏迷状态长达17天。223日清晨630分,夏思思经救治无效殉职,年仅29岁。

 同样,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90后”医生彭银华也把年华定格在2020年伊始的严冬里。“学医”是这位农村出身的寒门青年自小的愿望,朴实的彭银华在进入科室后,总是默默干活的那一个。

201912月底,彭银华所在的医院收治了第一例疑似病毒肺炎的患者。疫情暴发初期,武汉郊区的患者们大多会选择来此治疗。121日,呼吸三病区正式成为隔离病区,开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在武汉“封城”前两天,患者纷至沓来,呼吸三病区一床难求。可呼吸三病区仅有5名医生,庞大的患者数量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医护人员也不顾上彼此之间的分工,出现紧急情况,谁有空谁就上,每个人都处在“忙不过来”的状态。为了抗击疫情,彭银华还推迟了原定于正月初八的婚期,他说:“让更多有家人的同事多休息,我年轻,我先顶上。”临近年关的每个夜晚,和未婚妻简短通话后,彭银华总是继续全身心投入到与新冠疫情抗争的病房。在超负荷工作快一个月后,123日,彭银华感到有点乏力和发热,两天后症状亦无缓解,CT检查显示肺部出现问题。130日,彭银华病情加重,转至武汉金银潭医院接受治疗。

在确诊后,彭银华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彭医生一直都很积极,他特别乐观,他在同事群里说等他好了,隔离完,他又可以和大家一起战斗了,他还会鼓励同事。”安徽援鄂护士长凌云这样回忆道。与病魔抗争的同时,彭银华还一心想着减轻同事们的工作负担,尽可能地不去麻烦护士长。不幸的是,彭银华的病情迅速恶化,陷入昏迷,最终多个器官衰竭,于220日牺牲,年仅29岁。

此外,还有许多牺牲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主持着两小时改造门诊部、3天内完成其他病患转移、整体改造院区并建好300张隔离床位的繁重工作,即便从院长变成了病人也始终鞠躬尽瘁;襄阳市南漳县交警郑勇在大年三十晚上站好最后一班防疫限流岗后,因为肝硬化而最终倒下;河北省柏乡县城阳村村干部李增运在疫情防控一线连续奋战20天后积劳成疾而牺牲……这些烈士在各个医院、交通卡口和全国大大小小的城乡街道奋战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用炽热的生命书写了担当与无私。抗疫事业中牺牲的英烈们的名字,应当也必将被人民所铭记。

在抗疫前线独当一面的英雄

 

如果说整个医疗系统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那么科技事业就是在为了能在可预见的未来最终战胜新冠病毒。自疫情暴发以来,无数科研工作者奋战在研究病毒和疫苗的第一线,不仅让全世界对新冠病毒的基因密码有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疫苗的开发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任丽丽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员。该研究所在病毒测序、试剂开发、血清研究方面是一支国际知名的“中国力量”。自1月疫情暴发到2月底,任丽丽所在的团队熬了二十多个通宵。第一时间拿到病毒样本后,任丽丽两天两夜没合眼,和团队的另外7位成员用仅仅50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弄清了样本里的疑似病原。“不拼不行。我们要及时拿出科学数据,支撑一线检测和防控。”任丽丽说。

伴随着病原体的逐步明晰,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确诊方法的效率。武汉大学和武汉臻熙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联合攻关,对纳米孔靶向测序检测方法进行探索。公司检验实施部负责人、1994年出生的辜家爽便是其中一员。春节期间,团队人手不足,已经回家的辜家爽立即响应号召,于2月初投身这项技术的科研攻关,“我们都是年轻人,关键时刻应该冲上去。”实验结果让辜家爽和同事们都非常欣慰,团队研发的检测方法不仅灵敏度更高,还能同时检测其他呼吸道病毒,用途更广。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到包括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在内的多家医院的病毒核酸检测中。

与任丽丽、辜家爽在实验室里奋战不同,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90后”医师、医学博士董锦沛的研究工作是在临床一线开展的,他在抗疫实践中不断钻研,一方面与医院不同科室的同事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另一方面参与临床资料的收集。董锦沛参与撰写的关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问题的论文已经发表并见刊于权威杂志。在工作和科研任务如此繁重的情况下,董锦沛还参与了两项医疗队设计的临床试验项目。“用科研力量与病魔斗争,责任很重。”董锦沛说。

临床的治疗大多针对现有的患者,而抗体和疫苗的研发则更多地关系到未来。131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严景华在为抗体筛选的失败而深感焦虑,自春节以来,严景华团队的关键词就只剩下两个,其中一个是“失败”。“看着武汉的患者数量级往上蹿,心里着急,想赶紧做出来”,她的焦急可见一斑。另一个关键词则是“坚持”。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又继续研发之后,到3月中旬,团队在重组蛋白疫苗和治疗性抗体研发两个方面均已取得重要进展,临床试验业已有序开展。

此外,中医方面的学者也在抗疫中展现出了自己的风采。为了总结中医症候特征和演变规律,优化诊疗方案,进一步推进救治指导和药物评价,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张俊华需要依据第一时间从隔离病房传出的中医临床诊疗数据。时间紧,任务重,压力是多方面的,病情症状的搜集和临床效果的评价不可偏废,自然科学的高度严谨和实际治疗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又时常产生冲突,对药物和具体治疗方法的评估体系也亟待建立,更何况救治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进还会发生转移。“就好像盖大楼,图纸却在不停变化”,张俊华说,“这种任务平时要干半年的,但现在不行,不能拖前方救治的后腿,顶着一口气也得把它磕下来。”最终,在张俊华团队的努力下,系统按时上线,不仅为一线的诊疗活动提供了充分参考,还建立了新冠肺炎临床试验核心指标集,对中医研究亦有独特贡献。

就像无数医护人员在一线奋战那样,科研工作者们也在为全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也是抗疫事业中的英雄,同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致敬。

 

弘扬抗疫英雄的高尚精神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英雄的牺牲和奉献牵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英雄的荣誉和表彰关系到国家和人民。20208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以表彰他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做出的杰出贡献。

弘扬抗疫英雄的高尚精神,要牢牢把握“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本质内涵,牢牢抓住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年等重要群体。每个时代都会有英雄,每个时代的英雄都会推动时代的发展。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2200多名医护人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党员就要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满腔赤诚为国为民。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中,英雄在灾难和困难面前,自觉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扛起如山使命,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又一道坚不可摧的铁壁铜墙。青年是整个社会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在中华民族的百年奋斗史中,广大青年总能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4万多名驰援湖北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线的医疗人员中,有1万多名医护人员是“90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95后”甚至是“00后”。他们义无反顾投入一线,将青春燃烧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的青春浸染着中华民族伟大英雄精神的底色。

弘扬抗疫英雄的高尚精神,要在全社会培育崇尚英雄和学习英雄的氛围。中华民族的奋斗史离不开英雄的牺牲和奉献:在枪林弹雨的革命岁月,英雄用血肉之躯,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不懈抗争;在改革开放的建设年代,英雄艰苦奋斗,把赤诚的奉献精神镌刻在中华大地上;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工作中,英雄勇当先锋,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争创一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数千名建设者日夜兼程,仅用10天时间建成了一座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每一位建筑工人、医护人员、志愿者等都是英雄,他们夜以继日,相互支持,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的英雄精神。

弘扬抗疫英雄的高尚精神,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有助于阐释中国抗疫经验中体现出的制度优势。在精神层面,英雄精神的理论内涵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爱国主义始终都是蕴含在英雄精神中的核心要义。在实践层面,中国做出的有效应对体现出应急管理体系上的制度优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英雄精神能将其转化为应急管理效能的提升,有利于展现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优势和特色。[②]在疫情蔓延之时,英雄敢于向险而行,扛起时代赋予的责任,用生命践行使命,用使命守护生命。此次抗击疫情斗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也必将成为时代记忆的重要篇章而永载史册。

“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献身的时候,我们都要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我们都做不到,让谁去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话语直抵人心。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英雄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的精神符号,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弘扬英雄精神,是此次疫情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重要基础。

(编辑  杨利红)

 



¨ 本文为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项目“武汉抗疫亲历者口述史研究”(项目编号G2004)的研究成果。

* 王润泽,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汉威,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徐诚,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



[]毛瑞康:《弘扬抗疫斗争中的英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49日,第005版。

     []李永杰:《中国抗疫经验凸显制度优势》,《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710日,第002版。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

2023年10期

总期号:2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