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中美媒体对两国贸易摩擦舆论特点分析

丁远哲 来源:本刊编辑部 2018.07.23 14:27:32

 

     近来,国际局势的变化深刻改变国内外的舆论环境,今年3月以来,中美两国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从特朗普政府加征钢铝关税起,在双方的谈判中,美国政府政策转向,总统特朗普不断主动挑起和推动贸易摩擦升级。国内外媒体跟进报道,我国国内舆情也随之波动,出现了一系列相关的舆情热点事件。

 

中美两国舆论引导的不同特征

    舆论作用的场域

1)报道来源。此次中美贸易摩擦是一个反复波动、不断出现焦点新闻的长期性事件,两国新闻媒体都对事件进程保持关注。以报纸、电视为依托并辅以网络化传播手段的主流媒体机构,和以大数据、移动客户端、社交网络为依托的社会化媒体是最重要的两股力量。

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属于政府间事务,主流媒体机构具有政治资源优势,在一手新闻报道的生产上占据主导地位,因而获得了更多的舆论引导机会。中美两国关于事件最新动向的新闻,均是由第一时间获取政府资讯的主流媒体发布。社会化媒体在该事件的舆论生产中则更多起到了解释、重构甚至干扰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特例,如特朗普通过个人推特公布白宫的最新意向,但由于这类信息数量有限,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此事件中主流媒体机构主导的传播格局。美国方面,主流媒体机构代表CNN、《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福克斯新闻网等都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了长期跟踪报道,社会化媒体如雅虎新闻、赫芬顿邮报、推特、脸书等拓展了新闻信息传播的渠道。这些新闻报道所提供的事件信息和观点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舆论和我国国内舆论起到了引导或干扰的作用。

中国方面,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及其旗下的社交网络账号、客户端,成为最重要的信息发布平台。事件后续跟踪报道的积极参与者包括财新传媒、第一财经等财经类媒体,也包括凤凰网、网易、新浪等门户类网站。除此之外,《环球时报》等央媒的社论引起国内外较多关注,主要的外宣媒体《中国日报》、CGTN等也通过刊发外文报道强调中国立场。

2)群体差异。虽然中美贸易摩擦这类国际争端容易受到大众关注,但不同群体的解读方式和理解能力显然存在区别。以中国为例,当贸易摩擦事件以集中态势爆发、相关报道以中美贸易战等标题或以鼓动情绪的方式进入舆论场时,往往能激发大众的强烈反响。但当涉及到具体的贸易政策和税费调整时,事件在大众中的影响力明显下滑,关注的群体相对局限于某些特定的行业,舆情呈现冷却态势。由于不同媒体受众群体的区别,这一现象可以在进行相关报道的媒体的性质上得到集中反映,如520日的舆情热点中美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中,中央媒体的参与度高达72.4%(图1),而419日的舆情热点中国商务部审查高通和恩智浦并购案中,中央媒体的参与度仅为13.8%(图2),远低于财经类媒体的26%

1“中美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媒体参与情况示意图(来源:知微事见)

2“中国商务部审查高通和恩智浦并购案媒体参与情况示意图(来源:知微事见)

 

因此,在对这样一个既有长期发展脉络,又有点状爆发可能的事件进行舆论分析时,就必须关注这种分众化的趋势,不仅要关注普通大众的情绪表达,也要关注互联网、商贸、科技、金融等特定行业的反应和态度。

    中美两国媒体的代表性观点和特征对比

1)重要的时间节点。中美贸易摩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闻报道或评论则要以具体的事件为根据。若要对舆论引导的方法和效果进行研判,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在这一过程中围绕事件为节点,对该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和舆论状况进行分析。根据知微事见数据平台的公开资料,今年39日,特朗普公布232措施(即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10%的关税)之后,在我国国内互联网舆论场中,中美贸易的相关舆情形成了约50次关注热点,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 中美贸易国内互联网相关舆情的关注热点

时间

事件

影响力指数

39

特朗普正式签署钢铝关税公告

62.1

322

美国宣布对价值约6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关税

65.4

323

中国拟对美葡萄酒加征15%关税

49.2

326

商务部:对欧盟及美韩日泰进口苯酚进行反倾销调查

59.9

329

商务部在例行发布会上回应中美贸易战

41.1

42

财政部发布通告:对美国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66.4

43

美国发布拟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清单

71.7

45

商务部:调整美国等地进口乙二醇和二甘醇的单丁醚反倾销税

49.6

45

中国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106项商品加征关税

70.3

47

特朗普:或再对1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67.7

415

华尔街日报:美司法部正调查华为是否违反向伊朗禁运有关制裁

63.2

416

美国商务部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出售零件7

71.4

417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实施反倾销措施

64.7

418

多家基金下调中兴通讯估值

61.5

418

美国对中国产钢制轮毂产品发起双反调查

55.8

418

中兴创始人侯为贵出山救火

53.8

419

商务部回应中兴被封杀:随时准备采取必要措施

72

419

商务部称对进口卤化丁基橡胶采用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55.0

419

中国商务部审查高通和恩智浦并购案

55.7

420

中兴通讯:美国封杀令已激活

55.0

420

中兴回应美方禁令:极不公平,不能接受

62.2

420

中兴通讯就出口禁令事件举行新闻发布会

60.7

421

美司法部要求四大运营商配合反垄断调查

45.6

422

网传华为将撤出美国市场

50.0

428

商务部就美发布《特别301报告》做出回应

58.5

53

美财长将率团访华与中方就中美经贸问题交换意见

58.7

54

美国防部禁止军事基地销售华为中兴手机

45.8

55

中美经贸磋商就部分问题达成共识

62.3

55

中兴通讯:已提交暂停执行美国拒绝令申请

55.0

58

海关总署:加强对进口美国苹果、原木查验

50.4

59

商务部:中方已同意赴美就双边经贸问题继续磋商

61.6

59

中兴通讯发布公告:目前公司主要经营活动已无法进行

55.7

513

特朗普称将恢复中兴业务

66.7

516

美国众议院驳回特朗普对中兴通讯辩护

46.1

517

商务部新闻发布会回应中美贸易摩擦问题

59.6

518

商务部发布终止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反补贴的公告

55.0

520

中美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

70.1

522

中兴危机迎重大转折,美国商务部有望取消禁售令

59.1

522

汽车关税下调

72.5

524

美国商务部启动了对汽车进口的232调查

61.8

525

中国反垄断机构约谈全球第三大存储厂商

43.6

529

白宫称将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征收关税,商务部迅速回应

60.9

530

7月起大范围下调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

59.0

531

加拿大宣布对美征收报复性关税

57.0

531

美国宣布对加墨征收钢铝关税

69.2

62

美光等芯片企业遭中国反垄断机构调查

58.9

67

欧盟批准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额外关税

57.5

68

中兴与美商务部达成和解协议

60.2

613

中兴复牌,将解聘和替换所有高级副总裁及以上领导

62.5

615

中美再次互加关税

69.4

(来源:知微事见)

截至620日,知微事见平台的全平台事件影响力指数均值61.8,当影响力指数高于65时,该事件在互联网的影响力应超过其他舆情事件,受到公众特别的关注。

根据表1数据,舆情热点在两起新闻事件发生之后最为集中,一个是42日的财政部发布通告:对美国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表现为中美在关税问题上相互出击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舆情热度延续至47日;另一个是416美国商务部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出售零件7,引发的舆情集中震荡一直持续到422日才告一段落。可以基本判断,有关这两起事件的报道和评论在整个中美贸易摩擦的事件链中起到重要的舆情导引作用。

2)中美两国媒体报道的内容对比。针对“关税纷争”和“中兴事件”,本文选择了8-10篇来自不同性质的中美两国主要媒体的报道或评论,并对其关注点、内容和观点进行了分析,见表2-5

 

2 美国媒体对关税纷争的报道或评论

媒体名称

时间

报道/评论的题目或主要内容

CNBC

4.4

崔天凯表示中国将以同等力度回击301清单

华盛顿邮报

4.4

中国戏谑回应特朗普关税政策:来而不往非礼也

福克斯新闻网

4.4

华盛顿州农民家庭对中美关税战发表看法

CBS

4.4

中国宣布对价值5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税

CNN

4.5

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对特朗普中期选举不利

福克斯新闻网

4.5

特朗普力挺对华加税:我们必须做别人不会做的事

华盛顿邮报

4.6

中国回击特朗普贸易政策,是时候忧虑了吗?

华盛顿邮报

4.6

中美能否避免贸易互损?

(来源:雅虎新闻)

 

3 美国媒体对中兴事件的报道或评论

媒体名称

时间

报道/评论的题目或主要内容

华盛顿邮报

4.16

美国企业被禁止向中国的中兴公司出售电子零部件

彭博社

4.17

中兴的愚蠢行径将破坏中国的芯片计划

彭博社

4.17

中兴事件反映美国发动大规模技术战的意图

财富

4.17

美国禁止中国电子公司中兴在七年内购买美国技术

Zerohedge

4.19

中国以高涨的反美情绪回应中兴制裁案

Newsmax

4.19

美国对中兴禁令激发中国爱国主义情绪

CNN

4.20

中兴公司回应美国禁令:完全无法接受

美联社

4.22

中兴公司称其正思考应对美国禁售令

(来源:雅虎新闻)

 

针对关税纷争事件,大部分美国媒体报道的切入点是从中国公布回应措施出发,多个报道中提到中国的回应措施可能对特朗普的中期选举造成不利影响。从观点来看,大部分美国媒体并没有批评中国的关税政策,但都把中国加征关税的行为视作对国家利益的保护,而与自由贸易准则无关(这些美国媒体依然不认可中国是世界自由贸易维护者这一观点,相反,他们认为中国长期以来的不公平竞争恰恰是造成当前局面的根本原因)。正如CNN的报道,大部分美国媒体都在为特朗普追究中国在贸易中占美国的便宜这件事点赞,但认为其采取的方法不当,一味抬高关税使得美国脱离盟友的支持和国际规则的框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这些报道均对中国回应态度的强硬和出现全球贸易战的潜在风险表达了担忧。

针对中兴事件,美国媒体的关注点多在制裁措施对中国发展战略的影响和中国的激烈回应之上。这些媒体基本都援引美国政府的提法,认为中兴公司未遵守相关法规,在去年遭遇巨额罚款之后仍不对经营管理作出改进。大部分报道均指出,中兴公司的业务将受到较大冲击,甚至由于中兴和中国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制造业发展(中国制造2025)。而在解读中国回应时,美国媒体屡次将中国政府和民间的回应描述为爱国情绪,尤其在引用中国相关人士对事件的评论时,极少出现对事件本身的理性分析。

 

4 中国媒体对关税纷争的报道或评论

媒体名称

时间

报道/评论的题目或主要内容

人民日报(海外版)

4.3

中国亮剑,坚决打赢

新华社

4.3

中国对美商品加征关税,若美一意孤行中方将再还击

央视财经

4.4

美国农民喊话特朗普:我担心我们会成为第一个牺牲品

人民日报

4.4

美国对我市场准入方面的指责不符合实际

经济日报

4.4

美国挑起贸易战,全球产业链受伤

人民网

4.5

勇于亮剑,敢于反制,善于打七寸

新华视点

4.6

中美贸易争端背后,是制造业的博弈!

环球时报

4.6

即使中美贸易归零,中国也不会后退

人民日报(海外版)

4.7

美国豆农担心成为中美贸易摩擦受害者

(来源:人民网)

 

 5 中国媒体对中兴事件的报道或评论

媒体名称

时间

报道/评论的题目或主要内容

环球网

4.17

中兴通讯遭美国禁购7年,小题大做目的何在?

中国经济网

4.18

美下重手只会倒逼中国企业加快创新

新华社

4.18

美国封杀中兴背后,华盛顿凭什么乱挥大棒

财新网

4.18

中兴事件宣示中美关系的转折点?

人民日报

4.19

强起来离不开自主创

人民日报(海外版)

4.19

我们占据了管道,人家掌握着开关

人民日报(海外版)

4.20

遏制我发展,与你斗到底

光明日报

4.20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隐患

CGTN

4.20

中兴公司反对美国贸易禁令(英文)

中国日报

4.21

特朗普的高科技竞赛会伤及美国自身(英文)

(来源:人民网)

 

针对关税纷争,中国媒体报道的观点和角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美国出台关税措施是霸权主义的体现,如果发生贸易战,美国要负主要责任;第二,美国的做法违反WTO原则,美国对我方的指控缺乏依据;第三,美国的做法于己不利、于我无伤、于世界有害;第四,面对美国的挑战,中国敢于捍卫尊严,敢于主动出击,敢于抵抗到底;第五,中美贸易争端是也是,应该借此机会进一步推动国内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改革。

针对中兴事件,中国媒体的报道有两种主要的倾向,一种是批评特朗普政府的禁令出于霸权考虑,是有意要限制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因此必须坚持斗争、捍卫中国企业的利益;另一种是认为此次中兴事件反映了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层面的缺失,应当以此为教训加快自主创新。

3)中美两国媒体报道特征对比。从上述报道内容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媒体存在显著区别。总的来看,其差异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美国媒体对中国提高关税的报道力度明显高于特朗普提高对中国关税,而中国媒体对二者的报道力度都相对较高;第二,美国媒体讨论更多为具体事件本身,而中国媒体较多对事件进行延伸,尤其是将话题引向霸权主义;第三,美国媒体无论在阐述中国还是美国出台贸易政策时,都较少从世界自由贸易秩序的角度讨论,也较少提及中美贸易战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第四,美国媒体更多以特朗普政府政策陈述事件,对国内话题的关注程度高于国际层面,而中国媒体则大多从国际竞争的角度考虑问题;第五,从整体情绪上看,美国媒体显得较为负面和忧虑,中国媒体则显得较为激昂和强硬。

在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之后,不少国内媒体在报道国外舆论反应时,都更多展示它们对特朗普政策不满的一面,而忽视了其报道固有的结构性因素对国际舆论的引导作用,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美国媒体报道的字里行间反映了他们对中国官方宣传刻板枯燥的评论和偏见,如《华盛顿邮报》使用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戏谑语句评论中国官方僵化呆板;彭博社、Zerohedge等媒体在报道中,将美国商务部对华为违规的指控和殷一民我们有强大的祖国的宣言放在一起,暗指中国政府参与操控不公平竞争,批评中国企业家的国家主义倾向;多家美国媒体援引美国政府部门的说法,称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建立在阻碍外国企业公平竞争和剽窃他国技术的基础之上。这些报道体现出西方媒体涉华报道一贯以来的特征,对我国塑造良好国际形象有不利影响。另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是,美国政府和美国媒体都有意将自己塑造成事件的受害者,而中国媒体的强硬态度往往被美国媒体用来指责为一种非理性的情绪,佐证了它们的观点。多个美国媒体的报道中有引述中国中央媒体的报道,通过截取某些情绪化的语句,达到扭曲事实、丑化中国合理利益诉求的传播效果,对国际舆论环境和中国国内舆论环境造成一定冲击。

 

国内社交媒体负面衍生舆情分析

我国国内社交媒体的舆情反馈,是在国内外媒体报道的双重作用下进行的,考察这一部分的舆论状况,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国内外媒体舆论引导作用的范围和效果。

中美关税争端中兴在美禁售令两起事件出发,梳理中国社交媒体上具有影响力的评论和文章,通过分析这些文章的观点和立场,可以大致勾勒相关事件的国内互联网舆论生态。表6案例是综合考虑发布时间(与事件发生时间接近)、影响力(阅读量应在10万人以上)、代表性(有一定数目的支持群体)、争议性(与官方口径不一致、引起广泛讨论)等因素。

 

6 相关事件国内社交媒体上具有影响力的评论和文章

时间

内容/标题

4.4

没有美国产品,中国2020年会不会成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

4.17

中兴被禁,华为、海康告急!中美舆论战直刺中国缺芯软肋

4.18

中兴通讯被罚:人比猪蠢

4.19

东京博士:中兴被灭事件之我见

4.21

中兴损失5000亿,中国消费者将苹果归零

5.9

我抓到了谋杀中兴和华为的凶手

5.11

中国刚输了芯片一战,结果在通讯领域又被联想出卖了

5.15

中兴惊天逆转,中国付出重大代价,你不知道的真相!

5.15

2018中国房价暴涨与中美贸易战深层关系

5.18

联想真的冤吗?

5.21

联想和华为的1994

 

受到爱国情绪的感召,我国的社交媒体舆情基本与主流媒体引导的方向一致。但是,在由主流媒体设置的议题之外,也有部分衍生舆情通过社交媒体,在一些特定的群体广泛传播,其中的一些信息造成了恐慌、愤怒等负面社会情绪。尤其在大中城市科技公司、互联网、金融、教育等行业,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中,这些负面信息的传播较为迅速。从推文的内容来看,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文章过分夸大事态严重程度,引发公众恐慌情绪,给市场带来不良反应。第二,部分文章罔顾事实、借题发挥,批判中国的国民素质与国民性,贬损民族尊严。第三,部分文章渲染房价、产业结构等中国经济固有问题,激化社会矛盾。第四,联想投票门舆情可被视为中兴事件和中美贸易战的一个衍生事件。在该事件中,自媒体表现较为活跃,对于联想公司叛变投敌的批判随处可见,但一些批评不是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客观地分析问题的前因后果,反而因此损害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

通过对国内衍生舆情的分析,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内宣和外宣的一体两面性。国内社交媒体上的公众意见,既能体现中国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括美国媒体在内的西方媒体对我国部分群体、尤其是与国外交流较频繁的人群的观点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国内外舆论产生的背景与机制

有关中美贸易摩擦的舆论是由一系列影响力不同、波及范围不同的舆情事件组合而成的,这些事件以及其他相关的事件形成了一个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舆论场。这个舆论场当中的引导力量,既包括中美两国的主流媒体,也包括两国的社会化媒体,还包括世界其他国家的各类媒体。因此,对我国国内互联网舆情产生机制的分析必须包括国际形势和国内舆论环境。

    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1)世界整体形势。中美两国此次在贸易摩擦中的舆论表现,首先反映出近年来中美两国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实力的增强让美国媒体表现出明显的不安,对中国强硬态度的担忧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质疑是其中流露出的主要情绪,可能造成两败俱伤的贸易战而非单方面的制裁成为最主要的关注点。这些特征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中美之间的竞争关系愈演愈烈。

近年来,西方世界内部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经济增长放缓、制造业流失、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拉大、政府赤字严重等问题,促成了以特朗普为代表的右翼保守势力的崛起,迫使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以更加现实的视角看待问题,着力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并淡化意识形态论辩,正越发成为知识界的共识。因而,美国媒体倾向于忽略特朗普设置关税壁垒对自由贸易的侵犯,愈发肯定特朗普解决社会问题的诚意,而将对特朗普政策批评的重心放到了他过于激进的策略使美国失去盟友支持和世贸法规庇护之上。此外,中美两国经贸问题对世界局势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方面,同中美两国的直接贸易关系牵动了许多国家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中美协调合作对于加强全球治理意义非凡,维护世界政治秩序和金融体系的稳定需要中美两国合作完成。这样的局面,促使更多国家媒体和公众加入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关注和报道中来,使整个国际舆论场更加复杂多变。

2)中美关系变化。中美关系的变化首先体现在两国外交战略的变化上。中共十八大后,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框架下发挥更大作用,积极开展周边外交,对外经济交往合作不断拓展。而特朗普政府在其《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表示过去试图塑造并吸纳竞争对手的尝试已经失败,美国在未来同中国的竞争可能更多出现在展示实力的场合。其次,中美两国竞争的场合和深度正在快速拓展:新技术的发展、新产业的出现正在刷新双方经济科技领域竞争的定义;在同其他国家间的关系、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国际信息传播秩序等涉及世界政治经济体系构建的问题上,双方也会出现更多的争执和冲突。

    国内舆论环境的特点

1)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较强。虽然此次中美贸易摩擦事件中出现了一些与主流媒体意见相左的其他舆情,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主流媒体在国内舆论引导上作用显著,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舆情信息,其议题、观点、立场和情绪大部分同主流媒体一致。

2)网民的爱国情绪高涨。此次事件中大部分网络舆情都体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色彩,包括自主创新、经济结构改革等议题,也基本离不开爱国主义的主题,完全不认同国家、民族立场的舆论信息十分少见。

3)大部分网民对具体信息缺乏辨识力。由于中美贸易摩擦涉及到金融、互联网、科技、能源等领域和行业的专业知识,非相关专业背景的大部分网民实际上对事件信息的来龙去脉缺乏必要的辨识力,容易被主流媒体和专业人士引导。

4)固有的负面社会情绪仍然存在。在社交媒体上积累的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等方面的不满情绪仍然存在,经过某种方式的鼓动,能够以各种潜在的相关热点舆情为引子集中爆发出来,成为具有较强破坏力的负面衍生舆情。

5)社交媒体舆情易受外国媒体信息引导。社交媒体一方面具有全球意义上的互联互通性,各种新闻信息的传递不受限制,外国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传入。另一方面,最易接触到外国媒体信息的往往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专业人士,这部分人群在社交媒体当中通常扮演着意见领袖的角色,他们的意见也更容易对大众的态度构成影响。

(编辑  杨利红)



* 丁远哲,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