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私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矛盾

桑百川 来源: 2023.08.02 13:16:39



 

市场经济最初是在私有制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但这不意味着私有制和市场经济是天然地完美结合在一起的。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与市场经济同样存在矛盾,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会有较大的贫富差距问题,会出现大量失业,造成劳动力资源大量浪费,继而,也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系统性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矛盾,提出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结论。

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具体表现为:在私有制下,资本在追求收益最大化中,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序状态的矛盾,生产供给无限扩大的趋势与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这些矛盾不断扩延激化,市场调节失灵,导致经济危机。在凯恩斯主义看来,经济危机(经济衰退)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

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已经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为了缓和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矛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捡起政府干预的手段,采取政府宏观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措施,以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缓和私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矛盾。而这恰恰是通过对私人财产权利的局部剥夺或者控制来实现的。

 西方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实际是对私人财产权进行了局部剥夺

为什么说西方国家的政府在干预经济运行,以求实现降低失业率的目标,以及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对私人财产权利的控制或局部的剥夺,来缓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矛盾?

西方国家为了降低失业率、缓和社会矛盾,开始放弃传统的自由化主张,在经济危机时,政府适度干预经济的运行。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面对经济危机中客观存在的大量失业现象,不得不承认除了自然失业外,还存在“摩擦性”失业,这是因为社会的供给与需求缺乏协调平衡机制,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的产品卖不出去,就只能减少生产规模和裁员,于是出现大量非自愿的失业。所以政府适度干预经济运行,刺激社会扩大有效需求,让企业的产品能卖出去,并且企业产品有需求,生产规模才能得到扩张,如此就会增加就业,使失业率降低。

怎么增加社会有效需求?社会总需求是由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出口-进口,即净出口)组成,也被称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对外经济关系方面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然希望增加净出口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他们一方面主张自由贸易,帮助本国企业打开国际市场,或通过谈判、或动用武力,要求别国降低关税,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极力扩大海外投资,签订投资保护协定,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另一方面,他们又千方百计采取非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市场,限制进口。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在帮助本国资本开拓海外市场、缓和国内总供求矛盾的同时,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形成了全球统一的世界市场。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获得发展。但别国的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本国贸易逆差扩大时,向别国转移过剩生产能力以缓和国内总供求矛盾的努力就归于落空。这时西方资本主义政府又往往走向自由贸易的反面,拾起贸易保护主义,千方百计打压竞争对手。美西方国家一贯采用各种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打压国际竞争对手,包括这几年对中国实行遏制和打压。在这种环境下,就需要把视角主要放在国内的政策上,怎样增加国内的有效需求?历次经济危机证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仅靠市场机制是没有办法自动解决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已经破产,需要政府帮助扩大有效需求,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怎么刺激有效需求?主要是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财政收入,实行赤字预算,增加国债去弥补赤字。但增加财政支出,如政府投资、政府采购等等,它本身就是一种需求,不仅有政府的需求,而且会产生乘数效应,拉动私人投资和消费加倍增长。面对政府需求,私人企业的产品可以更多地卖出去,从而进一步增加生产规模,再带动私人增加投资和消费,社会的总需求就会扩张。

减少财政收入,主要是减税,这样可以增加私人企业税后利润,使他们提高投资的欲望,如此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工人就有更多收入,也可以更多用于消费,由此可以拉动社会有效需求扩张。增加财政支出、减少财政收入,就要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

增加支出事先就得有收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一个是税收,一个是发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没有增税,有可能还减税。但财政收入的主体仍是税收。是由谁交的?也许社会公众都可以称为是纳税人,所得税是有所得的人交的,流转税是参加交易的人交的,总之收入高的人交的税就更多。征税意味着政府通过强制手段,把私人的收入部分征收交到政府,由政府统一使用,实质上这就是对私人财产权的局部剥夺。因此,每次增税时总会遭到大多数所有者更强烈的反对,因为交税就等于把私人的收入以税收的形式交给了政府,这正是通过对私人财产的控制,集中了部分社会财产,再用于社会公共用途,以增加就业机会。因此,征税是一种取得财政收入用于财政支出,通过对私人财产的局部控制或者局部剥夺来实现的手段。

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增加就业机会的时候,也许并没有增税,甚至还减税,这时就要通过发行国债取得财政收入,用于财政支出。那么,发行国债买?表面上看,企业、社会公众谁都可以买。但实际上是有所得的人、有财产的人才能买。购买国债的人是把自己的财产借给了国家,政府以国家信用的名义向老百姓借钱。有财产的人买了国债,就等于暂时放弃了财产的使用权。人们为什么愿意暂时放弃财产使用权?因为以后要还本付息,能够增值。正是利用信用机制,利用人们谋求增值的心理,国债得以成功发行。

购买国债的人并没有真正放弃财产所有权,因为将来是要还本付息的,但是他暂时放弃了财产使用权。所以,发行国债筹集到了财政收入,用于增加财政支出,扩大社会有效需求,降低失业率,本质上正是通过对私人财产使用权的局部控制来实现的。

一句话,西方的政府在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社会失业率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很多措施,本质上都是通过对私人财产的局部剥夺或者控制实现的。

    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本质

经济学的研究,不能满足于对表面一些经济现象的观察,更要揭示现象之间的联系,揭示现象背后事物的本质。我们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采取干预经济的措施来降低失业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很多措施是相似的,于是很多人热衷于研究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措施,而忽略其背后本质的经济关系。再看社会保障制度。西方发达国家大都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甚至很多国家都被称之为福利国,有国家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无所不包的社会保障体系,甚至比我国的社会保障发达得多。其实,社会保障制度本质上也是通过对私人财产的控制来编织社会安全网,以实现社会稳定的。

的确,社会保障制度是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编织的一道社会安全网,是社会稳定器,或具有转移支付的功能,对于缩小贫富差距、增进社会稳定的作用功不可没。但是,我们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和本质上可以看到,它恰恰是通过对私人财产权利的控制来实现的。

从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上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现收现付制,也叫做代际转移支付,就是说,由现在正在工作的这一代人缴纳社会保障金,去养活上一代已经退休的人。当然上一代退休的人过去也缴纳社会保障金,他们在养活更上一代的人。就是说,你在职期间所获得的收入,不能以工资的形式都领回去随意支配,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提取出一定的比例交到指定的社保基金账户上,已经退休的人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领取使用。它本质上是通过对私人财产收入的局部控制,转移给需要保障的人。当你退休的时候,下一代人也会为你买单。

这种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有明显的转移支付的功能,存在所有权的转移,但也存在缺陷。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在职的一代人负担将会越来越重,特别是当初欧洲老龄化发展很快,正在工作的一代人交纳社会保障金赡养上一代人的压力很大。而且这种社会保障制度容易养懒汉,不工作的人也能获得社会保障金。因此人们创造了另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基金积累制。

所谓基金积累制,是指你在职期间所得到的收入不能全部以工资的形式领回去,而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提取出一定的比例来交到指定的账户,等到你退休之后,就可以到指定账户领退休金和报销医疗费,能够领多少、报销多少,和你在职期间所缴纳的社会保障金数额相对应。

基金积累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自己给自己提供保障。你在工作期间能得到的工资收入中需要拿出一个比例作为社会保证金的组成部分,等你将来遇到相应风险时再动用。并没有剥夺你的所有权,它还是归你自己所有,并且将来可以继承的,但它对私人财产的使用权进行了控制。

当然,这种保障制度也有相应的缺陷,比如残疾人等缺乏劳动能力的人,一生无法就业,他靠谁保障?因为这种保障制度不具有转移支付功能,覆盖面窄。于是就有了第三种社会保障制度——混合制。混合制的社会保障制度资金,一部分来自基金积累,一部分来自现收现付。我国的社会保障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就类似于混合制的做法。它吸收了两种社会保障制度的优点,同时也保留了这两种制度的缺点,但是优点和缺点都已经钝化。

由此,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它的资金来源上来看,本质上无非是通过对私人财产的局部转移,或者对私人财产使用权的局部控制来实现的。正因为如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更适合公有制的要求。在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会受到更多人的支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制度性优势

表面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措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是相似的,政府也是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降低失业率,也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缩小贫富差距。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干预经济所实施的这些措施,本质上是通过对私人财产权利的控制、局部的剥夺得以实现的。在公有制条件下采取这些措施,更能够顺利地推进。我国无论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还是干预经济运行降低失业率,比西方国家有更强大的社会制度优势,在制度改革和新制度构建方面的进展也更快,没有哪个西方国家像中国这样推进税制改革、集中财力的努力这么顺利,也没有哪个西方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搭建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编辑  石)



* 桑百川,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