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李玲 来源: 2023.05.18 11:08:27



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叠加了经济、社会、地缘政治、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今天我们看到世界上种种动荡、冲突和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在所有国际问题的背后,根本的问题是21世纪世界的发展将由什么力量来引领。

2022年,党的二十大成功召开,它不仅将对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为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党的二十大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性可以看历史上从遵义会议到党的七大。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45年,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这是党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独立自主的理论体系,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理论基础。

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也是十年时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了党章。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党的二十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写入了党章,推进了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列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理论指南。

二十大结束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忘初心,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因此,党的二十大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特征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既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富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我们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注重其普遍性。相对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强调的是中国特色,是特殊性。这次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内涵定义是一个巨大的跃迁。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工业文明以来,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城市化,实际上最后现代化变成了西方化或者美国化但是西方化、美国化能解决多少人口进入现代化呢?目前进入发达国家的人口不到10亿人,西方现代化是少数人的现代化。而中国拥有14亿人口,所以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没有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我们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国文化。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传统是平衡,表现为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协调、人与自然的平衡协调、国与国之间的平衡协调,具有浓厚的中国智慧,有望解决西方现代化无法解决的问题。

现代化的核心是,重构与工业化新型生产力相匹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先发的西方现代化国家都逐步建立了与工业化相匹配的资本主义制度。

近代中国从泱泱农耕文明大国沦为落后挨打的弱国,无数仁人志士都在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也在追求工业化、现代化。但是无数探索都没能改变中国四分五裂、民不聊生、饱受列强欺凌的衰败状态。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苏联建立了人类社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北京大学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敏锐地看到新路:在全球资本主义格局中,欧、美、日本工业化的老路在中国已经走不通了,中国应该走苏俄道路,用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来发展生产力。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从此拥有了先进的政党力量,中国共产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党,它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有崇高政治理想、严明组织纪律和优秀分子的新型政党;是中国五千年文明、马列主义、现代文明等所有先进文明的集大成者,它带领人民在百年改天换地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进化,它超强的领导力、组织力、动员力和自我革命能力展示了走在时代前列的现代化政党水平。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先进政党带领下,通过建立新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来促进生产力发展。因而中国式现代化是制度再造、系统重构,其“化”的原理与中国古代哲人老子所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同——寻找到人间正道,有了1,后面的0会越来越多。

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力量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将先进理念与本国历史、文化、社会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境遇有机融合,创造新思想、新文化、新社会和新人;然后让组织、制度和人民在实践中相互促进,动态演化、不断升级,不断进“化”……

从这个视角来看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不断“化”的动态过程,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持续地“化”的内生动力是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和中国人的现代化的不断迭代升级。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三个支撑力量,第一是政党的现代化,第二是制度的现代化,第三是人的现代化。

政党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马列主义政党,在带领全国人民改天换地的百年奋斗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今天所拥有的力量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全世界没有一个政党有近一亿党员,拥有先进的理论和严密的组织。中国共产党还拥有先进的文化,是5000年中华文明和人类先进文明包括西方文明的集大成者。西方的政党是现代化的产物,但是它们和资本结合以后,沦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不可能代表人民利益,真正为全体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以及在近几年脱贫攻坚、抗击疫情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并且拥有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修正错误的能力,只要干事就会有错误,没错误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党有修正错误的能力。在这样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就越战越勇,展现出卓越的执政能力、领导力、组织力、规划力、行动力。

我们拥有整体大一统的制度,上下联动,中央可控,我们的改革常常是中央定一个目标方向原则,地方去推动探索实现路径,因为中国太大,发展不平衡,治理能力也不平衡,一刀切的方案不会成功。比如医改。对比2009年奥巴马的医改法案,它是一个法案,而我国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央确定了改革的方向原则,具体怎么干,各地先行尝试,然后再将典型经验推广实施。而奥巴马的医改法案为了能在国会通过,改革力度不断减少,最后通过的方案空洞无力,最后还被下一任特朗普推翻了。美国医改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仍然无法真正改革,充分暴露出美国制度的障碍。在中国,我们医改十多年,取得的进展还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各地探索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径。这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前追后赶、左右监督,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一统的中国式的改革发展方式,既保证了中央政府把握方向和目标,又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探索改革路径,中国一直处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虽然会遇到很多新问题,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进步得非常快。

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展现出卓越的领导力、组织力和行动力,既传承马列主义和中国文化的优秀部分,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能够不断自我更新、自我革命、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世界上最强有力的领导力量。现在我们面临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智能化、大数据是新的生产力,有新的生产力加持, 未来中国共产党的迭代速度、更新能力会更强。

制度的现代化

先进的政党建立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制度,跃进到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70多年来,我们遇到的种种挑战,主要是落后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不匹配。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集成了马列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主义、天下大同的优秀思想,颠覆了人类历史上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制度,建立了人民政权,工人、农民成为新中国的主人。我们建立了人民的政权、人民的军队、人民的医院,新中国的一切,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崭新的制度,是人类社会的先进的制度。

尽管这个先进的制度在当时和中国的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仍严重不匹配,但我们依靠先进的制度,解决了现代化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充分利用制度优势发展生产力,走出了新的现代化道路。社会革命先于经济革命,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建设,在社会革命的基础上启动了经济建设,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改造中国的社会结构,把金字塔的社会阶层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变成了一个平等的社会,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发展都是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为实现现代化扫清了障碍。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是市场经济的原创国,历史上中国的农耕经济曾经是当时的时代条件下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每个人都是市场的交易者。政府采用轻税薄赋,清代税收占GDP的比例一直在1%2%之间,远低于同时期实现工业化的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它们的税收占比都是两位数,国家财政占近30%GDP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但是中国当时经济总量的90%以上是农业,于是我们创造了新的农村集体生产制度——人民公社制度。通过这样的组织形态,我们把分散的小农集中起来,降低交易成本,以交公粮的方式完成了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积累。中国的税负从原来占GDP1%-2%,提高到20世纪60年代的30%以上。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全国人民进行几十年艰苦奋斗,是那一代人从牙缝挤出来的税收,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积累。

到改革开放时,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才明显下降。近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上,土地财政对中国的发展功不可没,它支撑了我国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超速发展。土地财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红利”。

人的现代化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国人民展现了一流的国民素质,科学理性、遵纪守规、无私奉献、团结互助、积极乐观、不屈不挠地与病毒抗争。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人需要提升人力资本,它包含教育和健康。而投资教育和医疗都需要巨额资金和专业人才,这是发展中国家无法提供的。所以容易陷入“马尔萨斯陷阱”。依靠制度创新,中国探索出了人力资本跨越式提升的新路。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国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动员群众相结合”卫生方针,这是一个伟大创新,中国共产党动员组织人民改善了贫穷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开创了赤脚医生、合作医疗和三级医疗保健网等先进医疗制度,迅速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

同样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人和农民中文盲比例极高,提高国民素质和进行经济建设,首先要进行国民普及教育。20世纪50年代初,我们以夜校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开展扫盲运动。知青上山下乡,也是极大地带动了整个农村的教育、医疗水平的改善。习近平总书记他们那知识青年,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在全国,特别是在广大农村普及了初等教育和基本医疗,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

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的人力资本水平世界领先,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像中国这样普及了全民教育和医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口红利。我们最早将男女平等写入《宪法》,大大地提高了女性的地位。现在中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了男性,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世界第一,遥遥领先。我们在教育、健康、生育率方面的相互促进,使得我们越过了“马尔萨斯陷阱”,把庞大的人口转成了人力资本、人口红利,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

发展的初心是什么?虽然人力资本的作用很早就被经济学家认识,但都是把人力资本作为一个投入品、作为一个生产要素,而人力资本增长所蕴含的深刻社会变革的含义,并没有被充分认识。人力资本的增长就是发展的实质,我们若仅仅GDP格局小了,有了GDP不就是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教育和幸福吗?中国式的现代化跳出了西方单纯依赖GDP的模式。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年代能领导和组织人民,将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民教育和健康的福利,这对发展中国家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新时代的中国在不断探索。2012年中国开始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明考察的时候说,“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现阶段,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2岁,已经超过美国的人均预期寿命(76.1岁),而我们的人均GDP是美国的1/6,人均医疗费用是美国的1/10

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0多年来,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新国际环境和新生产力,中国持续不断地“化”,不断调整和匹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将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国家。

由于政党、制度、人的现代化以及信息化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未来中国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现代化赶上了智能化的新机遇,我们先进的生产关系不断促进新的生产力发展,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目前我们在信息化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中国拥有最完整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均走在世界前列。我国有最大的手机用户人数,是全球唯一一个拿着手机可以搞定消费和服务的国家。

面对数字革命的新趋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是数字中国建设的蓝图。我们将组建国家数据局,由新的领导机构全面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未来数字就是最大的财富,14亿人产生的数据就是无与伦比的财富。目前国际上没有其它国家能快速推出这样的规划,并成立新的机构实施规划。

这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地匹配,不断与时俱进。政党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促进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新科学技术发展和进“化”。

传统计划经济的出现,是要解决资本主义解决不了的问题,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过去计划经济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没有信息技术的落后生产力制约了精准有效的计划经济。

在未来的大数据平台上,我们可以做更精准的计划,既让每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又能够有组织、有计划地生产,从而避免因盲目生产引发的经济危机。在我看来,中国与美国、西方竞争的本质是文明的博弈,即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的竞赛。美国是近代工商业西方文明的集大成者,但是在信息化的时代,资本主义文明落后了,原因在于它的政党制度和社会制度无法匹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所需要的生产关系。

而中国拥有悠久的农耕文明加上西方的工商业文明,再叠加信息化、智能化,中国将创造人类文明新的形态,这是一个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的集大成的新文明形态,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借鉴了近代人类文明的精华,她包罗万象,又气象万千,充满生机和活力,且不断地迭代升级。应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手段,未来能够全方位地围绕国家发展目标,形成整合力量、综合决策、组织实施、动态调整、全程监管和科学评估的正反馈智能体系;在海量数据的支撑下,不断提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形成系统、综合、协调的全新智慧社会主义。中国将创造出智慧社会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二十大充满自信地向世界宣告,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让14亿人民都过上好日子,我们更大的目标是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中国的经验、中国的探索与世界分享。

进入新时代,中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的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的世界经济,更好地惠及各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愿意同全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也是人类几千年来的共同梦想。

(编辑  宋斌斌)



* 李玲,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资深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本文根据作者在87期中信大讲堂•中国道路系列讲座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