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充分考虑海外经济刺激政策的溢出效应

肖立晟 来源: 2021.07.30 11:23:05


  

2020年年底,我们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年大部分的宏观经济形势走势,对通胀程度预测不一,但是大的方向没有太多分歧。今年大宗商品结构上有些差异,油价没有涨太多,商品(有色、铜)涨得多一些。

  对通胀的可持续性有一些分歧,大家认为现在主要靠外需,外需拉动价格上行,但内需会不会拉动起来?如果内需一直起不来,从库存周期分析,预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第三季度将达到最高点,预计在11月左右达到通胀高点。中国经济这轮周期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基本结束。美国周期可以持续到明年上半年,也可能会更长一些。如果我们把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归因于外需,那么外需的可持续性要比内需更持久一些。所以商品周期的高点至少应该持续到今年第三季度,甚至有可能往后延一点。

  从商品分析框架和产能、库存看,在当前结构条件下,经济增长的趋势还是可以延续的。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过去而言,当前要重新考虑这轮海外经济刺激政策的溢出效应。2008年次贷危机溢出效应是比较清晰的,完全是依照货币途径。我们做了一些模型分析,发现2008-2013年美国量化宽松对海外的影响,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对发达国家是有差异的,对新兴市场国家内部也是有差异的。发达国家是最敏感的,而新兴市场国家如果没有资本管制,受影响程度也会大一些。对比这次疫情看得很清楚,在当时遇到一个外部的货币冲击或者金融体系内资产价格崩塌的冲击,冲击源头主要在美国,其他的国家受到影响,而贸易所受的冲击相对较小;它不是像疫情那样全面的供给冲击。相对美国而言,其他国家的政策响应是比较滞后的。新兴市场国家在那一轮冲击中,受到政策外溢的影响相对较小。

  对比之下,这次美国经济刺激政策的溢出效应有一些新的变化。我们发现,2020年美国这轮量化宽松对所有国家的影响几乎是同步的。实施了货币宽松政策之后,所有国家跟着美国一起放宽货币政策。表明这一轮基本上是全球货币宽松、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加杠杆,对金融体系的影响是非常剧烈的。各个金融体系内部都有非常宽松的流动性。现在还无法预测其中可能蕴含什么样的金融风险。

  此次西方刺激政策的溢出效应之所以这么强烈,重要的原因是这次是全面的供给冲击,与2008年冲击完全不一样。基本上所有国家都受到了疫情对内生增长动能的破坏,因而需要非常强烈的货币冲击。同时美国存在财政冲击,它引发通胀的压力会很强。在通胀压力很强的情况下,很多新兴市场国家是很困难的,一方面要放宽货币和财政空间,另一方面还要预防通胀。这次中国没有进一步实施财政刺激,也没有放宽房地产政策,所以大宗商品涨价才没这么迅速。但是很多国家也是需要更进一步进行财政扩张,新兴市场国家自身的政策也会遇到一些冲突,因此导致它们的复苏乏力,同时又叠加疫情的冲击。但是货币的扩张是给定的,所蕴含金融风险也是给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未来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各国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将会进入全面紧缩、全面风险的暴露过程,此时新兴市场国家的压力会非常大。

在目前这个阶段,我国一直控制的相对比较好,各方面的风险不断及时进行排除。如果美联储在2022年开启缩表,后年开始加息,那么明后年风险可能会非常大。跟2008年相比,它的溢出效应以及可能隐含的风险可能完全不在一个等量级上。

(编辑  尚鸣)



* 肖立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本文是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月度研判会上的发言。

相关阅读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