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构建“民生国家”为主线的发展思路

鄢一龙 来源:《经济导刊》2015年12期 2016.06.09 09:32:53
“十三五”时期完成民生国家的基本框架构建,已经迫在眉睫。民生国家构建将成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并为2030年中国实现共同富裕道路目标奠定重要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是要走欧洲“福利国家”道路,还是要保持市场竞争活力、避免落入福利国家陷阱的争论。

展望未来,中国应该走一条不同于福利国家与所谓自由竞争的新路,笔者将其定义为“民生国家”道路,这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本性质、现实国情以及历史传统所决定的。

“十三五”时期完成民生国家的基本框架构建,已经迫在眉睫。民生国家构建将成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并为2030年中国实现共同富裕道路目标奠定重要基础。

民生国家VS福利国家

民生自古就是中国良治的标准。《礼记》中“大同世界”的重要标志就是要解决老百姓、特别是贫弱群体的基本生计问题、婚姻问题以及就业问题。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倡导民生主义,主张将解决国民的生计作为施政者首要考虑的问题,他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同主义。[1]

民生问题就是人民群众生存于世、与自身生活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在贫困阶段,最大的民生问题就是吃饭穿衣的问题;而当我国进入总体小康之后,人民对于生活水平的需求也相应提高。从这个意义看,民生问题包括了收入与贫富差距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养老问题、住房问题,以及环境质量与食品安全等问题。其内容更为复杂。在某种意义上,尚未根本缓解。

民生国家是社会主义特征的重要方面,不同于西方意义的福利国家。民生国家是福利国家和所谓自由竞争的中间道路,它使得社会保护和市场竞争两者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排斥;是效率与公平之间的中间道路,追求有效率的公平,而不仅仅是公平优先,或者效率优先。

民生国家具有双重功能:一是社会保护功能,对市场竞争弱势群体进行托底,保障基本生存需要;二是经济效率促进功能,即通过人力资源的普及性开发,促进人民大众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公平。

福利国家最大的陷阱是随着福利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预期持续升高,财政不堪重负。我国通过民生政策提高了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避免陷入养懒人的“福利国家陷阱”。“民生”的本意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就很好地反映了民生国家是个“劝勤”而不是“养懒”的制度安排。同时,我国具有体量庞大的公有资本,为民生国家提供了第二财政来源。

民生国家要让人民与国家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通过民生国家构建,人民与国家能够成为最直接的利益共同体。人民爱国是很具体的,就是国家一定程度上帮助其解决民生问题,爱国家就等于爱自己。国家提供的公益性保障要成为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来源。

民生问题带来挑战

建国以来,我国领导人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毛泽东同志多次谈到要解决老百姓的吃饭穿衣问题,搞经济建设把老百姓搞翻了不行。粮食统征和统配制度保证了每个人都有一份口粮,而通过农村合作医疗、普及初级教育、推广群众文化活动等方式,能够在收入比较低的条件下,以较低的投入,解决几亿人民的基本民生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探索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经济发展新路,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物质文化空前繁荣。同时,也出现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2003年后的十年间,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在社会政策方面进行了宏大布局,几乎从无到有地建立起一个覆盖广大农村的农村医保体系、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构建了一个社会基本保障的安全网,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人民的教育普及和健康水平快速提高,民生领域支出比例大幅度提高,2006年起彻底取消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和各种收费。[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民生问题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从历史比较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确实已经不能算一个低福利的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确实显著改善了。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成本上升,人民的预期同样上升。对于多数普通人而言,仍然处于为了基本生存而劳碌终身的境地,面临种种生存压力与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贫富差距加大。我国居民收入虽然高速增长,但是收入差距仍然巨大。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虽然有所下降,但是资本和劳动之间差距扩大的结构性矛盾并未改变。从财富差距看,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最富的10%家庭拥有的财富在64%左右。[3]反映在民生问题上就是相对贫困问题凸显,这是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重要原因。

住房难。城市居民住房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特大型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住房价格畸高,住房价格大大超出了劳动者阶层的购买能力。对于大多数普通劳动者而言,辛辛苦苦一辈子,仅仅攒下一套房。

看病难。我国目前的慢性病确诊患者达到2.6亿人。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今后20年发病人数会增长2-3倍。[4]如何有效预防、诊断、治疗慢性病,是关系万家亿户的重大民生问题,也对我国的卫生医疗体制提出巨大挑战。

养老难。中国的未富先老问题异常突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据测算,到2020年平均6个劳动年龄人口要供养一个老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情况突出,社会保障长期资金平衡和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巨大。二三十年后,中国的“老无所依”问题会进一步凸显。

教育公平问题突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的上学难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如何推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均衡分布,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成为突出的挑战。教育公平是起点公平,是实现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目前已经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

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水、空气等环境质量问题成为突出矛盾,PM2.5污染、[5]水体污染以及土壤污染[6]对公众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如何保证人民呼吸清新的空气,饮用干净的水,食用无污染的食物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不但是经济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年来,在台湾、香港地区发生的一系列社会政治事件,深层次原因是没有解决好民生问题,社会贫富差距过大,青年群体丧失了向上流动的空间。繁荣并不一定带来稳定,只有人民直接受益、公平受益的繁荣才能带来真正的稳定。

以建设民生国家为主线,作为中长期发展规划

民生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将不断改善民生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和规划发展和改革的着眼点。我们有必要以民生国家建设统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从经济建设看,以经济适度增长为目标,以满足就业需求、人民生活改善需求、社会保障财力需求为标准,确定经济增长的底线。把民生建设作为公共投资的重点领域。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率要和GDP的增长率相适应。

从社会建设看,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均衡推进社会建设,继续改善就业、医疗、住房、健康、教育等民生问题,加快推进收入差距的缩小,创新社会治理方式,通过更为灵活、多元的机制来保障民生。

从生态建设看,要以民生环境为重点,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水、气、声、土壤等环境问题,重点解决农村的面源污染、饮用水安全、生态贫困等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

从文化建设看,要以推进人民文化建设为重点,人民不但是文化消费的主体,同时也是文化创作、参与文化的主体,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寓教于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从政治建设看,民生国家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调查表明,亚洲人理解的政府民主,最重要的就是解决人民的民生问题,持这一看法的亚洲人比例达到了54.7%,而中国的比例更是达到了67.1%[7]远高于将选举、批评的自由等作为民主的属性。

“十三五”期间,我国进行前瞻性的民生国家构建,将为我国建成共同富裕社会,实现属于大多数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奠定基础,并为我国长治久安奠定基础。民生国家构建根本上是要改变普通人民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终生劳碌的状况,初步将劳动者从物对人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从而促使所有人都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并最终实现人与人的自由联合。

(编辑  蔡万焕)

 

 



¨此文发表在《开放导报》2015年第1期,本刊有删节。

* 鄢一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1] 孙中山:《民生主义》,《孙中山选集》,832 页,人民出版社1981年。

[2] 参见王绍光:《中国·治道》,247-281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 对于财富不平等状况没有官方的统计。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中国财富报告:展望与策略》,表明我国家庭资产分布极其不均,前10%的中国家庭,拥有63.9%的总资产,2013年全国家庭资产基尼系数为0.717

[4] 世界银行人类发展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病流行》,2011年。

[5] 2013年,首批实行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仅为221天,年均PM2.5浓度超过了二级标准1.1倍,仅有拉萨、海口、舟山三个城市完全达标。中国网:《环保部:74个城市2013年平均达标天数仅为221天》,http://www.china.com.cn/news/2014lianghui/2014-03/08/content_31719095.htm

[6]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不容乐观,约有1.5亿亩农田被污染,约有1.2万座尾矿库对周围水和土壤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受国务院委托,周生贤作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http://www.zhb.gov.cn/zhxx/hjyw/201110/t20111026_218818.htm

[7]指的是回答将贫富差距不大、所有人都享有衣食住等必需品作为对民主理解的比例。来源于东亚民主研究计划,http://www.eastasiabarometer.org/chinese/news.html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