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以原则为本的监管目标和监管效果

沈联涛 来源:《经济导刊》2016年01期 2016.06.10 09:32:19
我们不仅要强调金融监管理论的重要性,同时应注重金融监管实践。

 

监管就像烹饪,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门艺术。烹饪的科学之处在于厨师了解食材数量和烹饪温度,但是菜肴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厨师的技艺,同样受到饮食环境的影响。选取同样的食材,但每个厨师烹饪的菜肴却截然不同,因此成功的秘诀也并不唯一。

实现良好监管的一大阻碍是金融理论中存在的严重缺陷——多数金融风险管理模型都建立在这些金融理论基础之上,金融理论的严重缺陷是实现良好监管的最大阻碍。金融理论试图让金融成为一门定量科学,却忽视了其中人的因素。经济和金融专家往往对于无法预测经济危机感到不解,在提供可行的、持续性的解决方案时却茫然无措。现有的金融理论体系中有太多错误的假设——如市场能够自我调节到最优状态;产业的自利原则能够维护系统稳定性;货币稳定能够自然而然地促进金融稳定等。经验证明上述每条假设都是错误的,并且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不幸的是,当今这一代金融政策的制定者和金融从业者过于训练有素,往往会被这些“精巧的”理论俘获了大脑。根据这些理论,金融看起来具有超高的效率、超强的创造力并且能够提升财富水平,从而给人们带来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但是却完全忽略了特殊投资工具、表外业务和离岸业务形成的资产和债务泡沫。事实上,许多政策制定者在实践中忽略了银行监管者的实践忠告,后者在金融危机之前就警告说,至少在个体机构层面,脆弱和不可持续的迹象已经有目共睹。

现在的共识是,我们中大多数人没有预见到危机的到来,主要是因为我们被划分到专业性的机构或领域,每个机构或领域仅负责单独的一个部分。而处理金融危机的复杂性在于,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系统性或是跨系统的危机,不同的部分都是互相联系的,但领域分布导致我们对于那些动态的、复杂的、非线性的反馈机制并不完全了解。此外,经济危机本质上是全球性的,有着跨行政管辖区域、跨国界和跨市场的网络效应。

当上述反馈机制无法简化建模时,定量科学的不足就显而易见了。一般均衡模型建立在理性预期的基础上,而这样的预期要么忽视了金融部门(因为金融部分已经被排除在外),要么无视实体部门的反馈和影子银行的监管套利。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房地产行业总价值如果超过GDP250%,房地产价格下跌30%将会深深地伤害到金融体系。金融体系3%的资本(33倍的杠杆比率)难以承受相当于GDP75%的财富损失。一旦利率上升,泡沫破灭,金融体系将承担流动性和偿付能力的双重风险。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并不仅仅是金融部门的高杠杆,其它家庭、政府和企业部门在内的其他借款人也存在着过度杠杆的问题。因此,仅规制或监管金融部门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还需要推进税制改革(例如废除“奖债抑股”的歧视性税收规定),并完善资本市场准入机制。

随着复杂社会的分工不断细化,我们中大多数人仅在专门领域接受训练,较少涉足其他领域,学得越多,懂得越窄。在专业化分工下信息共享机制的缺失,导致我们缺少对整个系统的全面认知。随着银行集团横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单纯地将金融部门划分为银行和非银两类机构进行监管,已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金融理论中最具破坏性的内容当属完全信息假设。在这一理想化的假设基础上,存在着“最优化”的政策选择。但身经百战的金融监管者们早已从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体会到,监管与军事战争颇为相似:当第一发子弹射出之后,再完备的作战计划和战略也难以奏效,因为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我们不知道敌人在做什么,甚至连自己能否守住阵地都无从知晓。

与发达国家的同行们相比,亚洲的金融监管者或许没有受到相应良好的专业培训。但他们至少都很明晰,只能借助有限的信息、有限的资源以及来自政府官员和公众的有限协调和支持,开展监管工作。

中国军事战略家孙子指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前金融业的信条是“了解自己的行业、对手和风险”,但却常常会忽略对自身的认知,特别是对自身盲点和弱点的认知。

系统的改变是通过事件、过程和机构的改变而逐步深入的。我们知道,混乱或危机是系统出现的紧急状态,它标志着从一种秩序向另一种秩序转变。因此,金融危机的起源不仅是金融机构操作不当,还有更为复杂的原因,包括实体经济部门的失衡、不当操作和激励机制扭曲、政策和监管的疏漏,以及其他因素(例如恶劣气候与饥荒等自然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

现在使用的风险管理与预警模型是很不完善的,在个别情形下甚至完全失效。我们需要加强对行为模式的认知。一旦危机爆发,监管应以防止灾难发生或尽量减少损失为目标,对市场行为加以干预。监管者相信自己的经验或“直觉”显得尤为重要,即使这些经验与理论模型的结论相左。

金融体系就像“熵”一样,复杂度与日俱增。技能和掌握的信息都比较有限的监管者需要化繁为简。就像Sparrow的名言“选择重要的问题,解决它们,并告诉每一个人”。当监管规则和程序已经复杂到银行的董事会、高管层和投资者只有通过雇佣昂贵的律师和顾问才能理解时,当IT系统频繁升级时,金融体系对于“门外汉”而言就成为一种负担了。复杂的监管规则只能适用于大型的、高盈利性的机构,因为只有他们才能负担得起巨额的管理成本。

监督领导力应体现于明确监管目标、简化执行和实施,使得每个人都能理解监管。但现行的规制已经复杂到消费者、银行董事会、管理层和金融监管者都困惑于什么才是重要的。当所有的看起来都很重要时,就难以区分孰轻孰重了。

这就是为什么监管者仍需重点关注原则监管,时刻谨记监管的目标并注重监管效果,而不是制定出让“大而不倒”的机构受益的复杂规则和立法。

 

(编辑  季节)



* 沈联涛,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01期

总期号:296期

2023年12期

总期号:295期

2023年11期

总期号: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