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战争理论的提出
1989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十几场战争,这些战争实践令整个战争样式包括武器装备、作战样式等,都发生很大的变化。
1991年海湾战争,给人们带来非常大的震动,因为在这之前,打仗还是停留在大规模作战样式,还是二战时期那种情况。而海湾战争只有38天轰炸,最后100个小时地面战就解决问题,充分显示了现代化战争空中化的特点。
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美国军方给国会做了“航空兵与导弹兵1”的报告,战争完全变成空中化了。2001年“911”之后出现了全球性的反恐战争,其中有代表性的阿富汗战争,就体现出特种兵作战加上空中打击的一些特点。2003年伊拉克战争也是这种情况。
除美国以外,俄罗斯的几场战争也是很重要的战争实践。像俄罗斯“车臣战争”、“格鲁吉亚战争”、还有发自克里米亚的“俄乌战争”。
在“俄乌战争”中,西方研究者发现,俄罗斯出现了一些穿迷彩服的“小绿人”。他们不戴军衔,看起来不是正规部队,他们判断这是俄罗斯提前深入的特种部队。根据俄罗斯的战争实践,混合战的理论就更多地受到关注了。
在这十几场战争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比如说全球反恐却越反越恐,有很多的事情解决不了。第二个就是拥有超代次军事技术优势的一些国家比如美国或俄罗斯,对于比较弱小的国家却很难获得胜利,他们似乎能控制局面,但很难达到自己的战争目标,而且安全成本越来越高,超出了国家承受能力。这使战争实践推进有了进一步发展。
在战争实践中,也有一些思想创新。对于西方来说,“我们是如何赢得冷战的?”这已经有很多理论总结;另一方面“我们将如何面对今后的热战?”他们也有很多新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战争理论,比如信息化战争、网络中心战、第四代战争、远程精确打击战、震慑战、第六代战争、空海一体战、无人战争、多域战、混合战、智能战、动态战等。
提出这么多的战争类型,我认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技术突破为核心来冠名的战争思想,比如说信息战或者无人战争,它都是由信息技术或智能化技术支撑的战争,它更多是以技术突破来命名的,其特点是建立更具杀伤力的军事力量为目标。第二类就是以领域的组合扩展为特点来命名的战争思想。另外就是把这两类混合到一块儿的,通过融合不同技术、不同时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对抗方式进行战略塑造,设计战争,然后实现总体安全目标。大概是这么两类,再加一个混合。
美国传统的作战思想,在遇到各国军事技术和作战思想发展的情况下,他们就有所改变,设计出空海一体战。然后把军事的各个领域“陆海空天电网”组合在一起进行,称之为“多域战”。
兰德公司比较超前一点,它提出了“美国怎么打政治战”的问题。兰德公司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它说美国需要改变过去过于依赖军事战争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接连遭到失败,应该积极建构政治作战能力。比如非常规的政治、远程外交、包括像“颜色革命”之类舆论影响,包括秘密政治行动。
美国的困惑是,他们拥有压倒性的军事优势,但是仍然没法赢得战争。这就归结到战争为什么打的问题。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列宁把这个话普及了,但是现在遭到一些人的质疑。我们发展技术的时候,容易陷入单纯技术的迷思中间,就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了。实际上,任何战争背后都是有政治目的的。美国现在开始回归为什么而战的问题,这是他们的一个反思。又比如,美国国际战略中心今年提出一个报告《21世纪的冲突,从军事革命到军民革命》。报告提出,光是军事领域不够,要有更多领域、更多要素进入战争,战争的军事界限被打破,颠覆性的技术引发了军事革命,但是也把社会的力量、要素融入到战争中间去,这就会发生军民革命。这和以前鲁登道夫讲的总体战概念是不同的。鲁登道夫的总体战的想法,是把所有的社会资源向军事领域集中,而现在的军事思想是要把全国所有的资源集中,进行国家之间的博弈,包括军事资源也是所有资源的一个部分。这就是混合战的趋势。
什么是“混合战”?按美国人标准的讲法是“混合战争”。一般认为这是2007年由美国的一个军事专家弗兰克·霍夫曼首次提出的,这个理论认为,由于全球化影响和技术扩散的原因,传统的大规模常规战争和小规模的非常规战争,正在逐步演变成一种战争界限更加模糊,作战样式更趋融合的混合战争。就是模糊的战争、模糊的参战方和技术应用。
“混合战争”的定义反映出美军对近年来多场战争的总结,是美军近年推出的诸多战争理论之一,体现出美军对于未来作战思想的思考。“混合战争”反映出美军作战思想的一个趋向,就是突破领域的界限,融合多种手段。这个“混合战争”、“混合冲突”的概念已经被纳入到美国国家军事战略中,在2015年的这个报告中,就把“混合战争”写进去了。其直接原因是,他们分析,2014年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的军事行动就属于一种混合战争,而且俄罗斯就是这种“混合战争”威胁的代表。在那个报告里,把常规战争、非常规战争及中间交叉混合的战争并列,介于常规战争和非常规战争之间。
弗兰克·霍夫曼分析了混合战争理论的四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就是弗兰克·霍夫曼和与他合作的时任海军陆战队中将马蒂斯(现在的国防部长)。为什么最近这一段时间美国军方对于混合战讨论的比较多,可能与此有一定的关系。
第二个来源是我跟乔良1999年写的《超限战》,认为相对于美国在技术方面的优势而言,发展中国家可以用超限手段,将多种战争模式、力量结构、采用方法结合在一起,来克服自身现有的和潜在的军事劣势。他认为超限战是混合战争的东方版和亚洲版。他提及我们《超限战》中的一些话,就是利用各种技术在战场以外获得战场上的胜利。从2006年到2009年,美国海军国家实验室和霍普金斯大学的国家战略研究院连续四年开会讨论反超限战。
第三个来源就是俄罗斯。俄罗斯现在对于混合战争分为三派,一派是否定的,以原来的国防部长为代表。另外有两个比较激进的派别。一个是西夫科夫,他认为俄罗斯有强大的核威慑力量,因此针对俄罗斯的地面进攻是不可能的,俄罗斯所面对的威胁是混合战争。而且“混合战争”可以跨越核门槛,能够摧毁哪怕是在军事方面最强大、而且拥有强大核武库的一个国家,他是比较激进的。另外,他们总参谋长的看法是,战争的规则已经改变,利用非军事手段达成政治目标的重要性增加了,应该对此加强研究。相对来讲,他比较中性一点。在行动上看,西方普遍认为俄罗斯在乌克兰用的就是“混合战争”的方式。而我们的看法,真正用这种方式最好的还是美国。
第四个来源就是美国“9.11”后的军事实践和安全实践。美国一位战略学家弗雷尔建立了一个观念:在混合规范的常规状态下自然条件总合起来,可能形成一种能力的结合,给美国的安全造成威胁。他把这些观念糅到了美国的一些国家报告中,就是采取非对称的研究方法,研究混合型的偶发事件对于美国安全会造成什么影响。
关于美国混合战的实践
我认为,美国在混合战方面,实际上是早已实施过的,搞垮苏联就是一次混合战的实践。只不过他们不说,或者说那个时候还不够自觉。我看过美国中央情报局写的一本书,讲里根政府是如何搞垮苏联的。书中前言讨论:苏联是自杀的还是谋杀的?结论是谋杀的,一个大国不可能通过自杀就完全解体。这场谋杀是一场无声战役。书中详细罗列了里根政府是如何打击苏联体制的,一共讲了七点计划。
第一,隐蔽手法。1980年波兰的动荡,是有美国在财政、情报、后勤方面支持波兰团结工会,以确保反对派在“帝国”心脏得以生存。除了财政支持之外,美国中央情报局还请教皇的特使带了先进的通讯器材去波兰,送给团结工会。那时教皇是波兰人保罗,教皇特使入境是不受检查的。这样,当警察去抓团结工会的人的时候,他们事先得到消息就躲起来了。
第二,在财政和军事上支持阿富汗抵抗组织。书中专门讲到他们出口一种射程非常远的狙击步枪,让这些游击队员能够狙杀苏联的现场指挥官,打死了好几个将军。
第三,跟沙特阿拉伯配合合作,压低油价,减少苏联外汇收入。在制订这个计划的时候,他们请华尔街的金融家分析苏联的经济情况,做了一些设计。金融家认为苏联的经济情况很好,但不是没有缺陷。于是他们要金融家提交秘密报告,金融家在报告中认为,苏联经济高度依赖硬通货,因为苏联与经互会国家形成了一种伞形的外汇担保机制。而苏联的外汇来源非常单一,就是靠卖石油。所以影响它的石油出口就会影响它的外汇收入,进而影响整个经互会组织体系。然后他们又设计了操作方式,美国要求沙特压低油价。当时1985年石油是30美元一桶,1986年降到12美元一桶,这明显不是市场行为。这样,沙特的石油收入一年大约损失150亿美元。怎么给它补回呢?中央情报局答应向沙特提供美元外汇市场的情报,在调整美元汇率之前情报局先透露给沙特,这样沙特可以变动其美元资产来获得回报。通过美元汇率的情报,沙特赚得150亿美元以上的收入,填补了这个空白。
所以说,国家间的混合战没那么“市场”,它是违背市场规则的。我们讨论这些问题必须有这个前提。你说这“违背了市场规则”,但人家早违背了,你照着干就行了。
第四,就是发动一场“圆滑、精准”的精神战,以此影响苏联决策层。
第五,就是包括秘密外交在内的全球战,减少苏联获取西方高科技的可能。
第六,是发动假情报战,破坏苏联经济。比如当时苏联要修一条让从西伯利亚到欧洲的输油管道,中间需要加压站,加压站的叶片是从美国进口的。苏联一直想盗窃它的技术情报。于是美国故意泄露这些技术情报,其中大多情报都是真的,只有一个,就是叶片的角度的参数是假的。他们把这个东西塞到真情报里去,然后苏联就按这个技术资料去造加压站,结果加压站不起作用,使它的石油输送和出口受到巨大影响。
第七,实施一种进攻性的、高科技的国防建设,把对手拖入昂贵的军备竞赛,也就是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
这七条,散布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总统签署的一组国家安全决策指示文件中,具体的执行者是中央情报局的凯西,包括国防部长温伯格等。
上述是第一个例子,苏联解体基本上是被谋杀的,当然实际上更复杂一点,也有自杀的成分。
美国混合战的第二个实践,是金融战演习。2009年3月17日到19日,美国国防部在应用物理实验室进行过一场全球金融战演习,这是第一场,后面还做过。他们最初的想法就是审视全球金融活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寻找金融领域的“苏伊士运河”和“霍尔木兹海峡”,也就是金融的瓶颈所在,为此做了三年的准备。其中还特意谈到,《超限战》中说金融战以其动作隐蔽、操控灵活、破坏性强的特点,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战略武器。
演习设定的场景是,某国利用一批黄金在伦敦创办了一家新银行,然后以这笔黄金做抵押发行一种新货币,用于结算其石油天然气交易。分六方进行推演。其中提出三个课题:第一,俄罗斯利用这种方式攻击美元体系;第二,朝鲜经济崩溃对于全球金融的影响;第三,中国台湾出现支持台独的领导人,然后中国采取军事行动对于世界金融体系的影响。演习中的金融手段,包括非法预先交易、搭建借壳公司、内幕消息、流言、误导性的“粉饰行情”、逼空、操纵市场、制造骚乱、抛出安全议题、施加军事压力等等。演习的结果,美元体系遭受强烈冲击,全球金融市场广泛混乱,世界经济出现危机,多国包括美国本身都发生严重骚乱。
此后,美国又组织过各种超越军事领域的演习,包括太空战演习,它都是跨领域的。
第三个可以作为实践案例的,就是最近班农透露的对华经贸战的超限战的信息。班农说,在特朗普上任之前,他告诉特朗普,中国一直避免跟美国进行动能战(主要是军事方面),但是中国却在跟美国进行信息战和经济战。特朗普同意他的观点,也决定要用里根在经济上拖垮苏联的方式与中国进行竞争。这也是我为什么介绍他们拖垮苏联的七条,特朗普在贸易战中一定会将多种领域的手段结合,以此赢得压倒中国的胜利。
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组成国家博弈新工具
讲到混合战,就讲到了超限战问题。我们发现,军事手段和非军事手段的组合,能够成为国家博弈的新工具。我们在《超限战》第二章中间罗列了一些新形态的战争,然后中间讲到了贸易战。这是1999年写的。如果贸易战在1999年的时候还是一个形容词的话,今天它已经成了实实在在的、正为许多国家运用的非军事性的战争,特别是在美国人那里玩的得心应手、炉火纯青。比如说它的国内贸易法的国际化运用,贸易壁垒可以任意建立和打破,包括WTO也是一样的。信手拈来的贸易制裁、关键性技术的封锁、301条款、最惠国待遇等等,它给国家造成的这种破坏性效果不亚于军事行动。
因此,在国际政治领域中,贸易战与混合战是能打通的、跨越领域的博弈,这是已经存在的战争现象,正在成为国家和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趋势。以前可能不那么自觉,以后会变得越来越自觉。中美两国之间的博弈,作为国际政治领域的博弈范围之一,也是跨领域的博弈。我们必须接受战争变化这种现实,认真研究应对方法。
孙子在《九变》中讲,“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你别管它会不来,一定要准备它来,“善战着,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2014年国安委的第一次会议,阐述了我们国家的总体安全观。其中提到十二个领域的威胁、五大要素、十对关系。我们应该以这种总体安全观来应对这种跨领域的威胁、应对混合战争的威胁。要避免单打一、简单化,坚持多手对多手,通过全面、总体、长期、复杂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安全博弈,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创造需要的安全环境。这就是我们基本的应对之法。
(编辑 季节)
精彩句子:
混合战争是全球化和大量新技术创新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在核大战难打、国际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这种烈度相对低、效果更好的混合战争正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一种新方式。
美国目前的战略决策者对于混合战争有高度的认识,中美贸易战存在着发展成为混合战争的可能。我们在中美博弈中间,要以总体安全观应对,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以体系对体系,以混合战对付混合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