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分享:

中国全力助推非洲经济起飞,实现非洲梦

胡鞍钢 来源:本刊编辑部 2018.11.29 10:48:23

 

 

40年前,9.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仅313元,人均GDP甚至低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人均值;但到2016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相当于非洲的4.2倍。已经富起来的14亿中国人民始终关注有着12亿人口的非洲大陆何时实现经济起飞,以及怎样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也关注非洲大陆怎样能够像中国那样,让十几亿非洲人民富起来。

20133月,刚刚担任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在南非德班会见非洲国家领导人时指出,中国与非洲从来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历史反复证明,中国发展好了,非洲发展会更顺;非洲发展顺了,中国发展会更好。

1963年,非洲联盟正式成立,52年后的2015年,非洲联盟第24届首脑会议制定了《2063年议程——我们想要的非洲》,这是非洲消除贫困,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渴望到2030年成为一个繁荣的大陆,成为全球生活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非洲的总体GDP要与非洲占世界人口和自然资源的比例相称,使世界级的、一体化的基础设施遍布非洲大陆;2045年非洲占国际贸易份额将从2%增加到12%,非洲内陆贸易从2013年的12%上升至50%;非洲在世界舞台上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力量,进而实现整个非洲大陆共同富裕。这就是非洲雄狮的“非洲梦”。

 

快速起飞的非洲经济

我们需要走进非洲、了解非洲、认识非洲,才能更好地帮助非洲。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人没有去过非洲,对非洲大陆知之甚少,即使是学术界,对非洲和非洲各国国情的研究也是相当有限的,缺乏系统性。这与中国对非洲经济增长、工业化、基础设施、双边贸易、直接投资、承包工程、增加就业、发展援助、减少贫困、培养人才、医疗健康、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贡献极不对称。

21世纪的中国与非洲》一书的作者行走非洲,在2016-2017年,历时120天,对非洲七国进行了调研,行程6.5万公里,考察中国公司在非洲的102个工程项目,访谈302人次,包括3位国家总统、3位国家总理、18位政府部长。这本书的重要价值在于作者获取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可以说这是目前中国国内对非洲研究具有开拓性的重要进展。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到非洲大陆经济正在起飞,有一大批普通中国企业家、技术员、工人及外交人员深度参与其中,助推非洲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

这里,我从中国与非洲的视角,说明非洲为什么进入经济起飞阶段,为什么中国全力助推非洲经济起飞。

21世纪以来,曾经被视为世界最为贫穷和落后地区的非洲正在快速进入经济起飞阶段,被《2063年议程——我们想要的非洲》视为非洲的转折点。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90-200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年均经济增长率为2.3%,低于世界平均增速(3.0%);1990年,该地区人均GDPPPP2011年国际美元)为2513美元,高于中国人均水平(1526美元),到了2000年,该地区人均GDP仅为2379美元,比中国人均水平(3701美元)低得多;2000-2016年,该地区年均经济增长率提高至5.1%,明显高于世界平均增速(3.6%)。2016年,该地区人均GDP提高至3453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45.1%;工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2722亿美元增长至最高峰2015年的4588亿美元,增长了69%;货物和服务出口额从2000年的1197亿美元增长至最高峰2012年的5341亿美元,增长了3.46倍;外国直接投资从2000年的68.75亿美元增长至最高峰2015年的462.81亿美元,增长了5.73倍。以上数据表明,非洲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持续高增长纪录,经济正在起飞,后来居上。

 

中非经济的合作共赢

为什么二战之后,经过了50多年经济发展的起起落落,直到21世纪初,非洲才进入经济起飞阶段?

直接的原因是,非洲从21世纪初才开始进入工业化时代,2000年之后,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5.2%,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5.6%,带动了总体经济增长。但从总体上看,在独立后的50年,非洲未能建立一个比较独立、互为配套的工业体系。2017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工业增加值(2010年美元价)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只有2.0%GDP2010年美元价)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为2.2%,显然,只有加速工业化才能加速经济发展。为此,非洲联盟2007年发起了“非洲加速工业化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加速工业化发展的七个优先领域,将工业化作为非洲发展战略的主体,其目标是在21世纪使非洲成为工业化大陆。

间接的原因就是中国全力助推非洲工业化进程,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00年中国与非洲国家贸易额为100亿美元,到2014年增至2200亿美元。之后由于世界贸易额持续下降,直接影响中非贸易额下降,但据中国海关统计,2017年中国与非洲进出口总额约为1697.5亿美元,占非洲进出口总额(9503亿美元)的17.9%。其中,中国对非洲出口约945亿美元,占非洲出口总额(4167亿美元)的22.7%;自非洲进口约752.5亿美元,占非洲进口总额(5336亿美元)的14.1%

第二,中国主动对最不发达国家实行零关税,对部分非洲国家减免进口关税,极大地刺激了非洲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增长。

第三,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投资来源国。2017年中国对非洲贷款额超过1000亿美元,是2010年贷款额的50倍。2007-2017年,中非发展基金作为合作方在非洲开发项目投资总额达到200亿美元,建设了100多个非洲工业园,铺设了近6000公里的铁路、4000多公里的公路,建成了9座港口、14座机场,同时建成了34座火力发电站、10座大型水电站、1000座小型水电站。

第四,中国企业成为非洲基础设施工程的最大承包商。根据《工程新闻纪录》(ENR)杂志的2017年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最新数据,中国企业在非洲基础设施工程承包市场占有率为56.2%,其中大部分建设资金来自中国政府框架合作项目的“两优贷款”。

第五,中国成为非洲第二大官方援助国,向非洲国家直接提供对外援助,包括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咨询培训,扩大科技教育、医疗卫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减少贫困等领域的对外援助和合作,提供免息减息贷款等。据美国全球发展中心估计,2000-2016年中国对非援助总额约为750亿美元,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中非研究所估计,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的贷款总额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正因如此,中国极大地助推了非洲经济起飞,推动了非洲“三网一化”建设,即建设非洲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区域航空“三大网络”及基础设施工业化。由此可见,中国“走出去”、“投资非洲”与非洲工业化、经济增长、减少贫困是同向、同行、共建、共赢。

以上事实表明,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并不是西方媒体所描绘的“新殖民主义”,而是中国特色的“共赢主义”,突出表现为中非关系的五大要素合作:一是政治上平等互信;二是经济上合作共赢;三是文明上交流互鉴;四是安全上守望相助;五是国际事务中团结协作。中国与非洲的关系,是典型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不仅根源于20世纪50-60年代中非的传统友好关系,也体现在2000年在北京创建的中非合作论坛,与52个非洲国家以及非洲联盟建交,更体现在2013年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中非共同制定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2016-2018)》,明确了中非关系未来发展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包括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五大支柱”,着力实施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绿色发展、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减贫惠民、公共卫生、人文、和平和安全“十大合作计划”。正是基于此,中国政府大力提倡并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与非洲各国实施“十大合作计划”。

 

非洲经济起飞的道路选择

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非洲走什么路?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选择。

一是美国模式。2018618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底特律经济俱乐部(Detroit Economic Club)明确表示,要把西方模式,也就是“人权、法治、知识产权”理念教给非洲,这样非洲的发展就更接近“西方模式”而非“中国模式”。他还指出,一个经济体可能暂时不采用“美国模式”,但最终只有“美国模式”才可能产生活力、创造力和技术创新。事实上,“美国模式”并没有让非洲国家富起来,诚如前文所述,非洲人均收入不仅没有增长反而下降,非洲大陆最缺的从来都不是“美式民主”,而是严重不足的现代基础设施,许多设施基本上是殖民主义时代留下的遗产。如果将电力视为一个家庭、社区、地区和国家现代化的一个因素,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信息,2000年非洲未能获得电力供应和服务的人口比例达到四分之三,这意味着非洲有7~8亿人口并不享有现代化生活基础。从历史上看,美国对非洲的所谓支持更愿意出钱出兵发动战争,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却是一个典型的“葛朗台”!

二是中国经验。为什么非洲各国愿意从中国发展道路中汲取经验,向中国学习?因为中国从来不输出“中国模式”,更不会强迫非洲国家采用“中国模式”,而是提供“中国经验”和 “中国方案”,如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正如这本书所详细介绍的各种典型案例,特别是中国的五年发展规划经验对非洲国家极有吸引力和借鉴之处,它们纷纷到中国实地考察、学习取经。我曾经多次去非洲国家授课和讲座,这些国家不仅关心中国五年规划如何制订,更关心五年规划是如何实施和评估的。最主要的还是非洲各国通过大量的“中国工程”、“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运营”的案例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把中国视为成功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老师”,学习中国经验。例如,中国帮助非洲国家修建水电站、火电站、国家电力网等,极大地削减了非洲无电人口比例,到2016年,非洲的无电人口比例已降至57.2%;又如中国帮助肯尼亚实施“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人才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特别是中国提出的“要想富先修路”的简单道理,已经成为非洲各国的共识,要求中国帮助它们修建铁路及各类基础设施。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帮助非洲国家修建了近6000公里的铁路,这相当于非洲6万公里铁路存量的1/10,相当于新修建铁路总里程的90%以上。仅以2017年建成通车的蒙内铁路为例,这条480公里长的铁路将带动肯尼亚GDP提高1.5个百分点。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帮助非洲建设最先进的电信基础设施,消除数字鸿沟。2000年,非洲移动电话用户量只有1100万户,到2016年已经高达7.54亿户,相当于2000年的68.5倍。中国在非洲大陆参与的港口建设多达20余个,这为非洲进出口贸易创造了基础设施条件。中国经验对非洲国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示范效应,它们纷纷效仿中国港口、工业园、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保税区等做法,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特别是来自中国的投资,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对非洲的各类援助和投资,不只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2017年,非洲来华留学生人数达到近5万人,是10年前的20倍;同年,由中国政府出资主办的各类培训项目超过4万人次参加,其中来自非洲的学员占60%70%。此外,中国有大量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医务人员进入非洲、援助非洲,这标志着中国与非洲已经进入大合作阶段,中国助推非洲进入大发展阶段,也标志着非洲开始走向了富起来的新的发展阶段。

1974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首次公开提出“三个世界”的思想。同年4月,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全面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他指出: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同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一样,具有相似的苦难经历,面临共同的问题和任务。

中国发展起来之后,逐渐改变了两个世纪以来的南北“大趋异”,进入21世纪,世界首次出现了南北“大趋同”。在这一全球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创造性地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首次提出“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让非洲12亿人富起来,加速南北“大趋同”。

1982 1 1日,邓小平在会见阿尔及利亚政府代表团时说:“‘南南合作’是新提法,这个提法好,应该给发明者一枚勋章。”“‘南南合作’是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历史发展的方向。” 改革开放40年后,在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南南合作”的助推之下,非洲的经济起飞正在成为现实。富起来与强起来的中国有意愿、有能力帮助非洲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本书中所展现的那些为了帮助非洲、受中国政府以及企业派遣,不远万里来到非洲的普通中国企业家、技术人员、工人以及外交家等,每个人都应当获得一枚勋章!

(编辑  宋斌斌)

 



¨ 本文是作者为赵忆宁所著《21世纪的中国与非洲》作的序言。《21世纪的中国与非洲》已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相关阅读

胡鞍钢

胡鞍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4年10期

总期号:305期

2024年09月

总期号:304期

2024年08月刊

总期号:3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