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厦门、宁波、大连、彭州、昆明等地之后,PX项目再次在广东茂名引发群体聚集事件。
据茂名市政府发布的消息,3月30日上午,茂名市区一些群众为了表达对拟建芳烃(PX)项目的关切,在市委门前大草坪聚集,并在个别路段慢行。当日下午,有小部分人上路堵塞交通,后逐步散去。但晚上10点半之后,“小部分闹事者开始骑乘摩托车扔石头、矿泉水瓶等,破坏公共设施,公安机关迅速行动,果断处置,有效控制了局面,事件中没有人员死亡”。
茂名市政府31日发布“告全体市民书”,告诫广大市民一定要相信科学、相信政府,不要让不法分子乘机制造混乱。市政府表示“热忱欢迎社会各界,通过正当渠道表达对项目的关切,通过正当渠道反映项目情况” 。
但茂名PX事件的舆情风波,不仅没有随着“告全体市民书”戛然而止,反而持续上扬。除了点评地方政府的种种危机处置举措之外,如何化解PX困境,成为舆情纵深发展的主旋律。尤其是与以往类似案例相比,茂名市已经在宣传和沟通方面汲取教训、积极主动——进入2月份,茂名市官方高调预热PX项目,当地媒体密集报道相关内容、政府单位先后举办石化项目推进工作会议,并签订责任书,还请来专家详谈茂名PX项目。
但是,一些香港媒体、公知、网络大V、财经类媒体和评论人跟多年前的厦门PX项目媒体抗议事件一样,继续拿PX制造网络媒体事件,进行了有效的舆论动员,引发群众街头抗议政府。环保部官员指出,一些PX反对者得到专业组织的指点和资金。文清在其博文中指出:昆明暴恐、广东茂名PX游行事件等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其根源在于执政党公信力的透支。
下文将予以详细分析。
舆情脉络分析
根据社会舆情监测与预警系统(X-GOT)的统计,从2014年3月29日至4月24日,共有涉及广东茂名PX事件的相关新闻9558篇(含新闻网站转载),论坛主帖43150则,博客文章7622篇,微博主帖826844条(不含其它博友评论和互动讨论)。
网络和媒体舆情走势显著不同,网络于3月31日出现舆论最高峰,而媒体报道高潮出现于4月4日。根据舆情走势变化可将整个舆情过程分为:潜伏期(3月29日以前)、爆发期(3月30日-3月31日)、发展期(4月1日-4月11日)、回落期(4月12日至今)。
网络舆情脉络
网络舆情的潜伏期。可追溯到2009年茂名市进行PX项目选址工作引发的争议,如《以科学发展观的名义,环保专家应该关注茂名PX工程选址问题》《 “给省委书记捎句话”请关注茂名PX项目的选址问题》,总点击量超过12万。2014年2月底以来,当地政府密集高调的宣传活动激起群众的恐慌与不满情绪,尤其是3月27日的网民座谈会,网民称“结果被搞到不欢而散”、“沟通存在问题”。
舆情的爆发始于3月30日,茂名一些群众为表达对PX项目落户茂名的不满与担忧,通过网络号召等手段,在茂名市市委及周边路段聚集游行。30日聚集游行事件被网络直播,网络关注度直线上升,并在31日到达最高峰。该舆情阶段有微博大V@任志强、@夏尔谢夫工程师等介入,迅速扩大了聚集游行的关注度和影响力。3月31日,“演员文章出轨”消息在网络上引起极高关注度,@文章同学所发微博总转发量超过200万条,网民对“文章出轨”事件的关注远甚于茂名PX游行事件。如此强烈的反差,引起部分网民谴责网络大环境的娱乐态度和对民生问题的漠视,“中国之声”等微博发表了相关评论。当晚,@茂名发布转发官网新闻统稿“PX项目仍处于普及知识阶段 是否上马需听取民意才决策”,网民哗然。
舆情的持续期。微博名人@五岳散人、@克里斯托夫·金、@叶檀、@袁裕来律师等都发表相关微博,参与该事件的讨论(具体观点见后文的舆论阵营),多将此事件原因定性为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也有网民对该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如文清的博文《公信力透支是社会管理失控的根源》认为:昆明暴恐、广东茂名PX游行事件等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导致中国社会公共管理失控,其根源却在于执政党公信力的透支导致执政资源的枯竭,最直接的表现就在于民心的流失。再如,和静钧的博文《反PX的“环保”成了利己主义者的万金油》认为,中国已经到了针对某个地方的集体“邻避”现象找出解决办法的时候,如何让民众更理性和有序地提出诉求,则是需要考虑的方向。
另外,该舆情阶段,各种道听途说、小道消息、谣言在网络舆论场广泛传播,如“茂名官方为阻止游行出动坦克”、“茂名反PX游行造成‘15死300伤’”、“茂名市民因反PX遭警察当街暴打”等,多使用嫁接图片的手段,误导舆论。
舆情的回落期。网络关注日趋减少,论坛和博客以转载媒体评论为主,微博舆论场很快被其他社会热点事件转移。但个别微博加V认证人士对此事件的关注并没有消减,发布多条具有眼球效应的微博,促使网络舆情涟漪不断,如微博认证为“社会新闻工作者”的“记者刘向南”连续多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布3月30日茂名PX游行事件有死者(被官方辟谣),茂名官场黑暗等微博。此外,4月12日,广东茂名所辖化州市欲建火葬场,疑由于沟通不畅,引起聚集抗议活动,虽未发生明显冲突,但网民将其与PX事件联系,表达对当地政府的不满。
媒体舆情脉络
与网络关注度不同,自3月30日爆发PX聚集游行后,媒体舆论场持续发酵四天,于4月4日爬升到报道量峰值。此后,媒体关注度回落迅速,4月11日有所反弹,出现次高峰。4月12日后虽有小的波动,但以回落为主。
媒体舆情的潜伏期。3月中旬,茂名政府启动了对PX项目的宣传活动,“PX”频繁出现在当地媒体,如3月18日起,《茂名日报》接连发表《PX到底有没有危害》、《揭开PX的神秘面纱》、《PX项目还要不要继续发展》、《PX项目的真相》等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只是普及PX项目知识,未提到项目上马的任何信息。
舆情的爆发期。媒体反应滞后,在事件发生后一天才进行报道,且报道数量有限,基本是政府官网稿件或新闻统稿的转载,如茂名新闻网3月31日的报道《广东茂名市民游行反对PX项目政府:不法者挑唆》,并附《茂名市人民政府告全体市民书》,称“PX项目仅是科普阶段,离启动为时尚早”。
舆情的持续期。媒体报道数量明显增加,出现两次明显波峰。其中,4月4日的波峰主要由于3日茂名市政府就民众反PX项目事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引发。此外,当天国际在线的报道《清华化学化工系学生昼夜捍卫PX词条》也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话题挖掘。4月11日的波峰则由北京召开的“中国PX发展论坛”推动,会上官员及专家的观点成为媒体报道的主要信源。如《新京报》的报道《环保部官员:一些PX反对者得到专业组织指点和资金》引用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的说法,PX恐惧症成为中国PX发展的最大阻力;环保部宣教中心主任贾峰则指出,反对者“背后有人”。
此舆情阶段,党媒官媒的评论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舆论导向,引发理性思考。如4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以更细致工作化解PX焦虑》,认为多起PX抗议事件是民众与政府的信任困局,要在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上做好群众工作,拿出谋发展的热情来认真做群众工作,就不难穿越隔阂、消除误解、赢得信任。再如《环球时报》发表的评论《PX项目,溃退中呼唤坚守点的出现》,认为在发展PX和重化工的问题上,各地政府必须为全国的利益有所担当。“政府的担当会通过各种途径转化成公众态度的改变。如果政府随意弃守,整个社会就会溃不成军,一个谈PX色变的国家即使走向现代化,也是一瘸一拐的”。
舆情的回落期。4月23日,中国新闻网对茂名PX事件的惩处结果进行报道《广东茂名PX事件刑拘24人批捕5人 36人受行政处罚》。尽管事件本身已淡出舆论,但PX引发的思考在媒体场没有停止,相关评论性文章依然零星出现。
舆情脉络小结
综上,广东茂名PX事件有明显的潜伏期,随着聚集事件的突发,舆论骤然升温,随后经过10多天的僵持,舆论日渐恢复平静,舆论议题演化见表1所示。小结如下:
1)网络舆情早于PX聚集游行爆发,当地官媒密集和老调的宣传套路引起网民不满;当地政府漠视网络舆论场的诸多隐患,如3月27日的网民座谈会后网络出现大量负面声音及3月30日晚PX百度词条被悄然改为“剧毒”;
2)舆情的爆发期和持续期,媒体和网络舆论场表现出强烈的差异化:网络舆情集中于聚集事件爆发后的1-2天,以现场爆料和碎片化观点为主;传统媒体的报道在4-5天后才密集出现,鲜有对聚集事件本身的描述性报道,以评论反思文章为主;
3)整个舆情过程中,出现舆论话题漂移现象,清华学生捍卫百度词条及PX引发的大讨论其实已经脱离了茂名PX聚集游行事件本身;
4)该事件中的网络谣言如“茂名官方为阻止游行出动坦克”、“茂名反PX游行造成‘15死300伤’”、“茂名市民因反PX遭警察当街暴打”等最早出现于境外媒体并由网络媒体进行二次传播、扩散。
舆论阵营分析
表1 舆论阵营分析
反对PX项目的声音:
第一种反对声音认为PX项目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抑或PX本身会致癌,威胁到周边居民。如@一毛不拔大师发表微博称,由于PX工厂产能巨大以及现有的污染处理设备及监管水平较低,民众担忧其会造成巨大污染是有道理的。
针对PX在生产制造时会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腾讯微博“方舟子和他的网友们”第31期中做出了如下回应:“我去年参观过韩国蔚山的PX工厂,那里天是蓝的,水是清的,空气中闻不到化学品味道。在化工项目中,PX应该算是低污染的。即使生产过程中有污染物也是可以控制的。”央视、新华网等媒体也发布《工信部:PX项目对环境影响小 安全可控》等新闻安抚民心。
第二种反对声音主要针对政府处理PX项目的方式,认为政府缺乏透明度和沟通,无视群众的“正当诉求”。如香港南华早报中文网总编辑@郑维发微博称,茂名PX项目至今未有正式环评报告及征求意见报告,一味让群众去学习PX知识,对地方官员的能力表示质疑。@泰山童子微博称,“PX项目一而再再而三的上,一次次引起民众的抵触,这说明在某些为民谋福利项目上,政府缺乏起码的透明度,缺乏事前足够的调查研究,缺乏对百姓的解释和说明,百姓有权了解这些项目是否安全。信息不对称时这些项目不该强行上马,毕竟健康活着才是民众最大的心愿。”
对此,《瞭望》周刊发表评论指出,抵制PX已成为否定政府和解构权力的切入点。PX项目成为人们表达情绪的窗口和通道。一些反对PX项目的人,可能并不是单纯地针对PX。很多人根本不去看地方政府的环评公示,就直接说不透明,要求知情权。
第三种反对声音则直接将矛头指向政府的公信力和体制问题。北京大学教授@吴必虎在微博中写道:“在为官短期、外地执政、缺少监督、系统腐败、央企独大的制度里,没有危险的事情都危机四伏,何况本身就有环境风险的PX?” @五岳散人则称,政府如今公信力无法提高,是多年来打压民间社会的结果。
财经网发表评论《沈彬:茂名PX“说不”若不自由赞成则无意义》称,PX不再是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公信力问题。茂名市要做的是重拾公信,尊重市民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能掩耳盗铃,封杀了网络声音,就以为天下太平。如果市民没有掌握说不的权利,任凭专家怎么讲“科学”,依然难有公信。@老徐时评则在评论“老百姓为何谈PX色变?”中指出:“在互联网时代,PX项目想建在哪里,哪里就会掀起民众反对的高潮。不是觉得项目不安全,而是觉得政府承诺不靠谱。政府正在为自己公信力的丧失买单。”
不难看出,“环保”是公众反对PX项目的最初和最主要理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理由被渐渐的淡化了。舆论场开始更多的讨论政府的公信力问题,批评的矛头指向政府的沟通能力、执政能力、监管能力等,最终还是指向体制与公权力,这一点是值得警惕的。
支持PX的声音
@杜建国在其微博中明确指出,传播谣言、鼓动民众反PX情绪的源头就是《南方周末》。《扬子晚报》则发表《不妨点明PX反对者背后是什么人》一文,指出如果有关部门掌握相关证据和名单,不妨公开,也好让公众重新认识PX项目、PX事件。对于那些给PX反对者提供指点和资金支持的“专业组织”要彻底揭露并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PX事件重演。
此外,在此次PX事件中,支持者的声音以辟谣以及反驳反对者的意见为主,缺少“主动出击”。其中一些说法引起网友的不满,容易导致议题偏离。如方舟子与网友聊PX项目时,针对网友@陈慕蓝称“PX在发达国家没有问题,在我们国家却有了问题,原因何在一目了然”,方舟子答道:“你这话把PX替代成任何别的东西都成立,所以中国现在什么事都别干了,先来解决制度问题,制度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经济就不要发展,是不是这个意思?”这一回应引起了部分网友的不满。再如经济学家@王福重认为,“生产不可能不损坏环境。当然要评估,尽量控制。但也不能过分,否则太贵,你用不起。”对此有网友表示:“对不起,我宁愿选择进口!”可见公众对从经济角度分析PX项目是比较敏感的,在引导舆论时需要注意。
综上所述,支持PX的阵营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为主,以及一些学者、网站为主。反对PX项目的阵营则以一些所谓公知、网络大V以及财经类媒体和评论人为主。
此外,境外特别是香港媒体在此次事件中较为活跃,包括《南华早报》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了不实或反对的消息。其中“茂名事件造成15死300人伤亡”的谣言就来自香港《东方日报》,《明报》也发表评论《引入现代社会管理“PX 焦虑”》称,茂名当局没有汲取厦门事件的教训,“以密集、宣传、引导方式,强力操作,制造项目已经定案的假象;另外,则从维稳出发,打压反对意见”。由此可见,事件背后的境外“推手”若隐若现。
微博热点分析
PX事件中,微博成为舆情爆发、发酵、观点激辩的主战场。
下述蒲公英图揭示出本事件中最为活跃的微博聚集热点及其推动力量。其中,蓝色实心圆代表舆论风暴中心,由此生发的红色实心圆代表引发活跃转发和评论的微博。被蓝色圈住的为媒体微博原创,被紫色圈住的为大V微博原创,被绿色圈住的为政府微博原创,被灰色圈住的为企业微博原创。红色实心圆周边的绿色实心圆均为与之互动的其他微博博主。
图1 茂名PX案蒲公英图
由蒲公英图可见:
从量的角度,在茂名PX项目中,普通网民的活跃度较以往的舆情事件更为明显,不少原创微博成为重要的一级传播节点;与此同时,大V整体的活跃度也高于媒体微博平均活跃度,除广东茂名之外,政府官方微博参与度较低,企业官方微博参与度几乎没有。
从质的角度,综合转发量、评论量以及微博在舆论场的影响力,蒲公英图中的热点微博如表1所示。由表可见,头条新闻、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在微博舆论场中影响力较强,作为本地官方微博的“茂名发布”在舆论引导中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相对而言,其他媒体官方微博在突发事件时的报道评论和舆论引导能力仍有待提升。再者,一些言辞新颖的观点也受到网民追捧,如“@夏尔谢夫工程师”谈到的清华学者捍卫百度百科PX词条,不愧是流着拉瓦锡门捷列夫血液的化学人。
链接:茂名PX案热点微博一览
排名 |
博主 |
微博 |
1 |
夏尔谢夫工程师 |
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昨日誓死捍卫百度百科px词条,双方易手竟达57次,这就是当今中国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此乃大丈夫也!不愧是流着拉瓦锡门捷列夫血液的化学人!向他们致敬! |
2 |
央视新闻 |
【6天被修改36次 清华学生捍卫PX“低毒”描述】3月30日,茂名民众反对"PX项目"最激烈的一天,有网友将百度百科中PX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由此拉开"词条保卫战",有人不断篡改,清华多位化工系学生反复更正了数十次!学生们说:“有责任解除民众的误解,有责任捍卫科学的阵地”。 |
3 |
冷酷的Noah |
我觉得,PX和核电站,肯定是成熟安全的技术,就算体制内,监管也不是问题。例如把PX建在清华化学系宿舍楼旁边,把核电站建在五环内,体制监管,肯定成熟有效可续,你们说是不是呢? |
4 |
茂名发布 |
【PX项目仍处于普及知识阶段 是否上马需听取民意才决策】 |
5 |
观察者网 |
【14个问答告诉你PX到底是什么】PX(Para-xylene)是对二甲苯的缩写,是对人类生活影响深远的化工原料,国际公认大型PX项目造成的污染弱于其对环境的间接贡献。但PX项目为什么成了各地民众抗议的焦点呢?到底px是什么呢? |
6 |
四月网 |
【茂名反PX游行致“15死300伤”?港媒又造谣】近日,茂名反PX游行造成“15死300伤”“坦克车进城”等传言开始在网络上散播。所谓“坦克车进城”照片是前几年某部队训练行进在公路上的图片。另一张所谓市民流血横卧街头的图片,是一则“大龄男子纠缠前女友被砍……”的新闻图片。 |
7 |
头条新闻 |
【全球最大PX工厂在新加坡试运行 距主城区仅5公里】本月起,新加坡裕廊芳烃公司价值24亿美元的石化工厂将试运行,该项目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对二甲苯(PX)生产企业。工厂位于新加坡西南部外海,距离新加坡主城区仅5公里。据悉,2011年我国进口PX的5.2%来自新加坡。 |
8 |
记者刘向南 |
茂名17岁少年温万彬是连年几起PX事件中第一个有名可查的死者。3月31日凌晨他驾摩托车载着同伴江锡材驶过市委附近的事发现场。江告诉我,当时有棍棒朝摩托车打来,噼里啪啦响,他们先是躲过了,紧接着就摔了出去,温当场死亡,江则昏迷,头部受重伤。图1为温万彬母亲,4月13日傍晚本人摄于金塘温屋村。 |
9 |
辟谣与真相 |
【“国外PX项目安全性高”--再高也有发生事故的概率,国外居民为何不打砸烧反PX?--要么是民众懂科学,明白危害不大;要么是民意虽不同意,但反对无效!】全球最大PX裕廊芳烃公司距离新加坡主城5公里,埃克森美孚公司PX距离居民区不足1公里,日本川崎PX距离居民区5公里,荷兰鹿特丹PX距离居民区800米。 |
PX争议引发的思考与讨论
对于PX项目,舆论场始终未有审美疲劳,只是舆论场的话题渐渐从厦门、大连时的“发生了什么”演变为宁波、昆明时的“为什么发生”,以及今天广东茂名的“如何避免发生”。
围绕PX争议,有很多议题值得思考和讨论:
PX引发的群众聚集游行,是否仅是因为信息不畅、对话受阻?
我们看到,昆明PX抗议发生后,昆明市长亲自坐镇新闻发布会、民众恳谈会,对话并没有受阻;我们也看到,为了避免争议再现,茂名早早启动网民座谈会和科普宣传等,信息不能说不畅,为何依然阻挡不住群众上街游行?
PX引发的群众聚集游行,是否仅是因为对其污染致癌感到恐慌?
如果说在厦门、在宁波,很大程度是因为掺杂着谣言的短信和网贴的散布导致群众恐慌而上街的话,到了广东茂名,已不单纯如此。每一次的PX群体抗议事件,都成为政府和官媒科普宣传的机会。而在广东茂名相关舆情中出现新的迹象,如对官媒宣传“PX知识知多少”的吐槽和不满等,公众对PX的反对似已超越PX本身。
PX引发的群众聚集游行,是否仅是“邻避效应”蔓延的体现?
十八大前夕,宁波镇海、四川什邡、江苏启东三起环境性群体事件先后爆发,引发有关“邻避效应”和“环境敏感”的讨论。毋庸讳言,互联网加速了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与膨胀,群体抗议往往都是从项目选址地核心利益相关群众中开始的;但不容忽视的是,从宁波到昆明到茂名,抗议都是如涟漪般传导,上街抗议的,包括被“别有用心的势力”煽动的,早已超出项目选址地的范畴,在宁波镇海持续三天的抗议冲突中,甚至有人从江苏、上海赶赴现场、加入抗议队伍。
由此值得反思的,PX争议不是逐步蔓延的邻避效应,而是逐步蔓延的执政公信力危机。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民意绑架政府,最终一次又一次让舆情决策取代科学决策。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技巧亟待提高。
在公共政策议题愈来愈被网络和媒体背后的推手所绑架的过程中,中国的很多问题都 “PX化”,“集中力量办大事”已经越来越困难。当日本、韩国、新加坡都能成功建设PX项目的时候,我们必须思考的是,下个十年,我们发展的优势在哪里?破除“PX化”,我们最应该做些什么?
(编辑 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