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刊

历时半年之久的《炎黄春秋》前主编与爱国学者的名誉纠纷案最终以郭松民、梅新育胜诉告一段落,大快人心。然而,此...

 

20151221日和22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丰台法院分别就《炎黄春秋》前主编黄钟、洪振快与爱国学者郭松民、梅新育因狼牙山五壮士荣誉所引起的名誉纠纷案做出判决,法庭宣判郭松民、梅新育胜诉。该案可追溯至两年前,20131123日,梅新育、郭松民分别在新浪微博中愤慨指责《炎黄春秋》当年第11期刊发的文章《狼牙山五壮士的细节分歧》宣扬历史虚无主义、侮辱抗日英烈;该文的编辑与作者黄钟、洪振快二人随即着手准备起诉学者郭松民、梅新育侵害其人格尊严和名誉权利;此事件沉寂近一年后,201554日,北京市海淀区和丰台区法院分别通知郭松民和梅新育,于512日和13日进行了不公开审理,直到2015年年末进行最终判决。该事件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网络舆情走势

源清智库舆情监测数据显示,案件公布最终判决后,舆论呈现一边倒的态势,在媒体报道、微博、微信中,支持法院判决的声音均占绝大多数;仍然力挺洪、黄二人,批评法院判决的声音极少,主要集中在洪振快及其律师界朋友的微博中。

根据源清智库舆情监测室的数据,从201512210时至20161623时,共有涉及此事件的媒体报道149篇(含媒体转载),微博主帖14363条(含其他博友评论和互动讨论),微信相关文章有571篇(见图1)。

1 “《炎黄春秋》起诉爱国学者事件”舆情走势图(媒体+网络)

 

20151221日,海淀区人民法院宣布郭松民案的判决结果,22日丰台区人民法院宣布梅新育案的判决结果,媒体报道集中在22日前后,以对两次判决的报道为主要议题。

与媒体报道量不同,网络点击量有多次反弹。20151224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在微博中宣布要控告爱国网站“察网中国”侵犯其名誉权,做法与黄、洪二人控告郭松民、梅新育案件如出一辙。1228日,戴旭在其个人微博中批驳冯玮,称“当初炎黄春秋‘那帮狗娘养的’也气势汹汹地要起诉狼牙山五壮士的捍卫者,结果碰了一脸狗屎。这位经常帮日本皇军说话的伪教授,会是神马下场呢”,此微博得到大量转发评论,再次引起网民对郭、梅胜诉事件的关注。

 

两大舆论阵营

根据源清智库舆情系统监测数据,围绕着郭、梅胜诉事件,舆论分化为“支持判决派”与“反对判决派”(见表1、表2)。

1舆论阵营

支持判决

反对判决

环球时报、观察者网、红歌会网、海疆在线、紫网在线、察网、西征网、昆仑策、乌有之乡网、四月网、独家网、东博书院、红色文化网、破土网、民族复兴网、大众网、@郭松民、@梅新育、@司马平邦、@孔庆东、@戴旭、@司马南、@李北方、@裸枪、@刘毅然、@林爱玥、@林治波、@新疆共青团

@贺卫方、@洪振快、@周泽律师、@谭人玮、@谢文、@邵明波、@书生意气、@陈光武律师、@律师常伟平709

 

2 意见领袖影响力排名

阵营

类型

名称

转发量

综合影响力

支持判决

传统媒体

环球时报

7608

新闻网站

观察者网

3923

新闻网站

红歌会网

324

新闻网站

乌有之乡网

296

微博

@郭松民

7419

微博

@裸枪

1409

微博

@戴旭

1005

微博

@司马平邦

1271

微博

@刘毅然

714

反对判决

微博

@洪振快

2059

微博

@周泽律师

1528

 

阵营一:支持和赞许郭、梅两人捍卫民族英雄,为法院判决叫好。

判决宣布后,爱国主义的媒体网站、进步学者、军方人士和大量网民奔走相告,称赞法院此举大快人心。

议题1:认为胜诉是爱国力量对历史虚无主义势力的胜利,其意义是历史性的。

郭、梅胜诉结果一出,各大左翼媒体、学者、网民纷纷庆祝,认为此事件是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役,标志着爱国主义力量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胜利。

本案被告、独立新闻评论员@郭松民在微博中称:“胜诉不是我个人的胜利,我个人是微不足道的。胜诉首先是法律和正义的胜利,是爱国力量的胜利,是人民军队的胜利!光荣永远属于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代表的人民英雄!胜诉不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的结束,而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的开始!我们不允许他们污蔑我们的英雄,不允许他们玷污中国人民革命的光荣历史,不允许他们伤害中华民族的尊严!”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戴旭转发了郭松民宣告胜诉的微博,并附言称:英雄不倒,民族屹立,这是转业军人郭松民的胜利,更是历史的胜利,正义的胜利!

作家、导演@刘毅然援引毛泽东诗词以作庆贺:郭松民胜诉。这是正义的胜利,是民心的胜利,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司马南对于此事件的判断更为乐观,断言公知大势已去:这是一场关键性战役,将来或入史。网上诋毁开国领袖造谣英雄抹黑先烈的帖子层出不穷,鲜有诉诸法律打胜官司,这回他们恶人先告,在大法党猖獗的情况下,在那个著名杂志的背景下,在体制内公知首鼠两端假装公允的情况之下,官司胜诉,乃知公知大势去也。

媒体方面,四月网在获知该案的判决结果后,发表报道称“这是正义的胜利,也是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乌有之乡接连发表《人民节献礼 |郭松民因捍卫烈士被起诉案已宣判:郭松民胜诉!》、《再传喜讯 | 梅新育因捍卫狼牙山五壮士被诉案宣判:梅新育胜诉!》,表达乐观情绪。《国防报》发表《捍卫英雄,需要拿起法律武器》,认为经此一役,捍卫英雄的人有了更多的信心,“有宪法、法律做后盾,不输法;有广大正义之士的信赖和依靠,有正义之剑在手,不输理”。

这种乐观、庆祝情绪代表了大多数网友的情绪,网友@举起拳头呐喊在梅新育微博下评论说“这是正义战胜虚无主义的一场决胜!”,网友@无公害威斯克和他的朋友们说,恭喜郭老师,正义不倒,国贼不猖,另外感谢司法机关的公正判决,这不只是郭老师个人的胜利,更是爱国者的胜利”。

议题2:谨慎乐观,认为历史虚无主义的存在有其特殊根源,维护英雄声誉、与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影视/文化评论人@司马平邦发表微博称“左派都是善良人,对海淀法院关于郭松民案的判决绝大多数抱以善意的肯定,其实大可不必,我倒觉得他们是万不得已才做出如此判决的,再浑下去要丢饭碗了。这案子的宣判并不代表中国法律界整体环境已好转,离基本面好转还相距极远,这是人民民主监督权力的一次成功体现,所以要继续监督下去。”他提醒大家居安思危,谨慎洪振快、黄钟背后的势力。

《人民日报》甘肃分社社长@林治波同样表达了隐忧:我在思考的问题是,现在的社会为什么正气不彰、邪气弥漫?为什么妖魔鬼怪横行、歪理邪说泛滥?其根源在哪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只希望以后维护人民英雄声誉之事,成为无可辩驳的不争之事,让那些诋毁英雄之辈成为过街老鼠,而无须依靠个人打官司来解决。如此,则幸甚!”

大众网发表评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不能止步于法庭宣判》,反思在屡屡发生的民族英雄被污蔑、抹黑的事件上,现行法律存在“宪法无追责机制,民法有局限,刑法难适用”的难题,呼吁建立保护烈士名誉的法律。

议题3:反驳公知将法院判决解读为骂人无罪,从法理上论证法院判决的正确性。

海疆在线发表评论文章《高戈里:“炎黄春秋”判案体现了东方价值取向》,称西方法理强调“程序正义”,华夏法理更强调“内容正义”。支持原告一方认定“骂人就是侵权”,这是秉持程序正义的西方法理,而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狼牙山五壮士”名誉侵权案的宣判,体现的是唯物主义世界观——不是教条地从具体的法律条文出发,而是从维护“社会公众的民族和历史情感”这一最大的“实际”出发。

昆仑策网站的昆仑岩发表《为海淀法院点赞:一个依法治国的经典案例》,认为被告充分依据宪法法律来捍卫自己的立场与权利,此次判决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法律,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政权”的体现。

紫网在线发表《吕景胜:“炎黄春秋”案判决的价值取向与社会视角》,称“法官判案应遵循当今中国的理性正义和主流价值观,应注重分析案件背后的社会因素及社会问题”,“法官的判案思维应是多元、立体的,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等因素都能成为法官判案过程中的考量因素”,“本案法官将社会洞察与解读、法律概念分析及适用、价值考量与选择有机结合,是一个值得点赞的判决。”

大众网发表评论《几棵萝卜引发的大案,背后另有深意》,认为这起诉讼表面上看似一桩普通的名誉侵权案,实际上却是有人想借法律之名,行否定那段抗战史、诋毁狼牙山五壮士英雄事迹和精神之实。因此,此案的一审判决,不仅合情、合理、合法,更树起了一种鲜明导向:任何人想假借法律之名行诋毁英烈、否定历史之实,都不会得逞。

阵营二:讽刺法院判决不公,力挺洪振快、黄钟。

此方观点多出现在微博中。洪振快本人1222日发表微博称,“颇为奇观的是:法庭辩论梅新育已承认骂人,自己的微博上也公开承认骂人,而判决却说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和评论’。法院真是护犊情深呐,比亲儿子还要亲。”个别法学界、律师界的大V@谭人玮、@谢文、@陈光武律师、@律师常伟平709@邵明波、@书生意气等,通过转发、评论@洪振快的微博力挺洪、黄二人,但整体上支持声音寥寥。

@周泽律师称,洪振快在《炎黄春秋》发表《狼牙山五壮士的细节分歧》一文,被梅新育、郭松民辱骂是狗娘养的。洪振快及编辑黄钟起诉梅、郭侵权。今日海淀法院判郭松民胜诉。明日丰台法院宣判另案,想必还是洪振快、黄钟败诉。这是骂家的胜利!” 北京锦都艺术中心董事长@荣剑2001说,即使原告写的是历史虚无主义,难道被告就可以骂人?原告是就被告骂人而将其告上法庭,法庭不审被告是否骂人侵权,反而认定原告写作是历史虚无主义而驳回原告所有诉讼请求,这是什么审判?真是不可思议!”

反对法院判决的观点多是仅从骂人是否属于侵权这一角度着手,避而不谈洪、黄二人是否污蔑、抹黑狼牙山五壮士。对此类观点网友表示强烈不满,但也有少数评论表示认同。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任重道远

此案件起因于201311月下旬,梅新育因狼牙山五壮士遭污蔑而转发微博批驳:“《炎黄春秋》的这些编辑和作者是些什么心肠啊?打仗的时候都不能拔个萝卜吃?说这样的作者和编辑属狗娘养的是不是太客气了?”郭松民亦发微博支持梅新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不动这帮狗娘养的就是笑话!”。不久遭到时任《炎黄春秋》执行主编洪振快、黄钟的起诉。

洪振快、黄钟的起诉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维护其个人名誉是假,坐实《炎黄春秋》污蔑狼牙山五壮士的言论、扩大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力是真。201311月之后,对于狼牙山五壮士谣言的热议从未停息,其间,舆论中还出现了对其他革命烈士如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等的所谓“揭秘”,一时间,抹黑和恶搞革命烈士竟然成风。最典型的莫过于20154加多宝假借感谢大V“作业本,采用侮辱先烈邱少云的方式搞营销炒作,手法恶劣之极。欲灭其国,先去其史,这股以《炎黄春秋》为代表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若不加以遏制,不仅将伤害爱国群众的民族和历史情感,也将危及中国人民的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

此次海淀区和丰台区人民法院的判决虽是法律判决,客观上却有着引导社会舆论向爱国主义靠拢、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积极作用。海淀区人民法院在郭松民案的判决书中写到:“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体现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敌、不惧牺牲的伟大精神,坚定了无数中华儿女奋勇抗敌的决心,这是我国社会公众的一致共识。《细节》一文试图颠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形象,伤害了社会公众的民族和历史情感。被告郭松民批评以《细节》一文为代表的历史虚无主义,是对前述社会共识、民族情感的表达,符合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这段判决词正本清源,表达了我国法律系统对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主流价值观的支持,打击了洪、黄二人借法律之名否定我国人民革命的光荣历史的企图。

正如《经济导刊》2015年第6月号刊登的评论员文章《以人民的名义起诉历史虚无主义》所说:“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是举国缅怀抗战英雄和革命先烈的肃穆时刻。但有些人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不仅没有丝毫悔意,反而冒天下之大不韪,状告见义勇为的公民,其嚣张至此,理所当然地激起广大群众的反感和愤慨。很明显,如果听任历史虚无主义的歪风肆虐,听任某些人日复一日地颠覆英雄、消费崇高、解构历史,必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我们应该鼓励有良知的公民站出来,斥责歪风,伸张正义。只有这样,才能重塑国家的精神力量,才能增进社会的团结,才能真正树立我们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然而,此案爱国学者的胜诉并非标志着爱国主义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彻底胜利。从2015512日和13日,此案在海淀区和丰台区法院分别进行不公开审理之后,历时半年多才在年底公布判决。微博平台上,仍有一些律师和法学学者对此案判决颇有微词,。另外,保护烈士的法律不够完善,也是革命英雄屡遭抹黑的原因之一。

此外,媒体界的情况也不甚乐观。20155月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时,引起了媒体的密集报道,根据本智库舆情监测室的数据显示,从510时至6423时,共有涉及该事件的媒体报道37824余篇(含媒体转载);而法院公布判决结果后,媒体却极少报道,自判决公布之日至201616日近半个月的时间,仅有149篇媒体报道。多来自于《环球时报》、观察者网、海疆在线、乌有之乡、独家网、四月网等左翼网站,以及中国军网、国防报等军方媒体,很多主流媒体并未跟进报道,网民得知此事件的信源大多是郭松民等当事人的微博。在此事件上,主流媒体的集体失声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和思考。对同一事件的缘起和结果的报道量出现如此之悬殊的对比(1000.0039),看来不在于事件本身的新闻性,而是媒体的立场决定了报道的取舍。

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社区的热议则比媒体报道要热烈得多,从网民互动来看,绝大多数网民支持法院判决,民意站在爱国主义一边。历史虚无主义的歪理邪说近年来大行其道的原因并不在于其群众基础,而在于独特的舆论和法律环境,反击历史虚无主义不能止步于法庭,立法保护英雄名誉、整顿意识形态领域的歪风邪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编辑  杨利红)

从某种程度上说,始于今年年初的“百度贴吧”事件是一场网民集体反抗互联网巨头长期垄断的话语起义。作为企业,百度固然要追求商业利...

 

“贴吧”事件掀起舆论批判

2016111日,百度血友病贴吧等病种类贴吧的吧主被换,引入商业化合作的吧主,血友病贴吧的网友投诉百度售卖病种类贴吧,指责其不承担社会责任,惟利是图。一时间,各大媒体掀起对于百度将病种类贴吧商业化行为的广泛讨论和评价,角度不同,但态度多是批判。

112日,百度公司正式对外宣布,百度贴吧所有的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的公益组织开放。

115日,国家网信办针对百度贴吧存在违法违规信息及商业化运作管理混乱、部分搜索结果有失客观公正、百度新闻炒作渲染暴力恐怖等有害信息的突出问题,约谈百度公司的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将认真反省公司管理的失责问题。

117日,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参加“未来论坛·2016年会”时再次表态,百度将深刻反省,“度过危机”。

119日,百度副总裁、移动服务事业群副总经理,亦是贴吧事业部总经理、贴吧产品直接负责人的陆复斌,在《财经》杂志的独家专访中就该事件首次表态,称“在营收上,贴吧对百度的贡献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贴吧不是过度商业化,而是几乎没有商业化。这次之所以出问题,是在监管制度上犯了判断错误,对于医疗病种吧,不该使用例行的商业考量标准,在医疗行业,最重要的考量标准不该是活跃度,而应该是公益性和信息的公正性。”

此后,该事件的舆论热度逐渐下降,告一段落。

根据源清智库舆情监测的数据显示,从2016111日至2016125日,共有涉及此事件的媒体报道194篇(不含媒体转载),微博、论坛主帖13504条(不含其他博友评论和互动讨论),微信公众号相关文章有911篇(见图1)。

1 “百度血友病吧”事件舆情走势图(媒体+网络)

 

2016111日,“血友病吧被出卖的消息”在互联网传播开来,话题首先由知乎网站上发起的一个帖子引爆——“百度贴吧的血友病吧被卖了,原吧主小吧主突然间全部被拿下,如何看待百度这样的行为?”原“血友病吧”小吧主“蚂蚁菜”在回帖中回答了相关问题,在短期内即收获了3.2万个点赞,是话题中获赞最高的一条。

112日,百度回应称,所有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舆论中,反对、批评百度的占九成以上,支持、同情百度的不到一成。微博上呼声较小,各大媒体和微信、尤其是知乎等平台上的舆论比较活跃。

115日,国家网信办约谈百度负责人以及17日、19日李彦宏和贴吧负责人陆复斌就此事件的公开回应,也使得舆论热度再次增加。

各方观点的激烈交锋

111日以来,围绕着百度出售血友病吧的商业化举措,各方媒体主要呈批评的态度。112日,百度对外宣布,百度贴吧所有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议题转向对于百度与公益组织合作的评价,出现小部分正面评价。主要议题如下:

议题1:对事件本身的报道

    一财网第一时间发出报道《贴吧吧主痛诉百度为钱出卖血友病吧 百度回应已着手调查》;北京晨报的《贴吧事件“引爆”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大洋网-广州日报的《36家健康类公益组织举报百度》阐述了百度贴吧事件基本情况,短短时间就获得跟帖1万多条。

议题2:对于百度整体的负面的评价

    南方人物周刊发表的文章《搜不到的百度:互联网老大的中国式生存》中回顾了百度的发家史,讽刺 “干预特长”早已深植百度的基因;并对百度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批判,认为百度走的是超级大店的模式,百度的垄断可能导致中国整个搜索引擎门户的失败。

在“百度百科”中被誉为“中国博客教父”的方兴东在《血友病贴吧事件拷问互联网企业价值观》一文中指出,贴吧事件,不仅仅是简单的是非问题,而是拷问互联网企业的底线问题。

议题3:对于百度商业化运作的评价

负面评价:

《互联网周刊》在《百度贴吧商业化:需先端正价值观》一文中,批评百度急功近利,将企业社会责任放一边,置贴吧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可译作:用户原创内容)属性于不顾,用近乎野蛮的手段去实现其商业目的。

大河网署名耿直哥的网友发表文章《百度贴吧 今天算是得罪你们一下!》,辟谣称接管血友病吧的“刘陕西”并不是网友宣称的骗子,但是对于百度强硬出售贴吧的行为予以批判,认为这会令网友们与新来的承包人员发生激烈冲突,更会令大量网友认为“百度贴吧”是一个不尊重用户,只知道拿用户变现、毫无人情味的平台。这种评价,在如今“草根为王”的网络环境下,恐怕对百度贴吧的长远发展,是一种绝对的负资产。

《光明日报》发表评论《互联网企业的“蛮劲”要用对地方》,认为企业挣钱没错,但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下要遵守原则,不能因为自己是互联网企业,就忽视消费者权益,罔顾法律规范。

cnbeta网站(台州)的文章《百度贴吧商业化:不可以靠把用户当肉鸡来实现》强烈谴责百度的商业化行为,指出今天百度在搜索、贴吧社区所占据的垄断地位,让它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公共服务平台,但是百度却没有肩负起大公司的企业责任,认为百度贴吧的商业化就是百度搜索生意的延续。

凤凰网等网站转载了长城网发表的文章《百度贴吧摊上事儿了,不能贴了金钱掉了节操》,该文指出,百度贴吧暗搞商业合作自毁声誉,贴吧商业化不能“伤及公益”。

微博方面,彭晓芸发文《百度为何勇于堕落:“资本的道德”值多少钱?》抨击百度不讲道德,认为这轮消费者抵制运动以及舆论的谴责之声,的确可能给百度造成致命打击;而且,在长远的未来,百度企业的发展还可能受声誉资本所累而持续下降,而声誉资本也是企业未来重要的资本增值点。

微信方面,caoz的梦呓发表《贴吧的水有多深》,肯定了贴吧的商业价值,但是否定百度的行为,指责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商业利益走到了价值观的前面,并提出百度对付费吧主的资质审核更应该严谨和审慎,减少私下内幕交易,暗箱操作的空间,注重企业信用。

正面评价:

    中国网发表评论《李彦宏整改贴吧回应流出?用户体验是百度第一信条》,认为百度此举是百度贴吧针对部分资源的商业化尝试,也可以看作一次创新道路上的“试错”。

科学的fan发表《百度贴吧事件冷思考:商业化就是作恶?这是有罪推定》,认为企业的目的就是合法地创造商业价值,不能因百度的某些错误而全面否定其商业化的路径。

议题4:对于百度与公益组织的合作的评价

正面评价:

    中国网发表《法律专家:权威机构加入贴吧 可避免网友权益受侵害》力挺百度,从法律层面分析,认为百度贴吧引入权威公益组织机构参与合作,将有效避免网友权益受到侵害,维护网友利益,百度贴吧也将在病种类吧与公益组织机构的合作中更好地发挥机构专业能力,为广大病友提供更加优质的平台服务。

CCTIME飞象网发表《“隐形的NGO”和百度如何化危机为契机》,对百度贴吧搭台、公益组织“唱戏”的尝试做了分析,认为NGO需要互联网平台的助推,也要关注用户的根本需求。如此百度才能化危机为契机。环球网的《百度贴吧用户超过10亿 停止所有病种类贴吧商业合作 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一文也肯定了百度引入NGO组织的做法。

《京华时报》发表文章《百度贴吧与多家公益组织达成共识》,认为凭借专业公益组织在相关病种领域的专业积累与百度的技术、平台等资源优势,百度贴吧将为广大吧友提供更优质的内容服务。

ITbear发文《牵手公益面向“阳光” 百度贴吧“三天两策”获多方点赞》,充分肯定了百度公司三天内的两次举措,一方面将会对NGO发展带来显著地提速效果,促进公益与互联网的融合;另一方面,百度贴吧加入阳光行动,无疑将极大减少网络犯罪的可能,使用户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负面评价:

《南方都市报》报道《百度贴吧合伙人招募“下架”》,指出全国36家关注健康疾病类公益组织已联名向北京市工商局举报百度。而百度病友吧引入NGO组织,合作细则仍未敲定。在此篇报道中,亿友公益的发起人雷闯表示:“百度邀请NGO参与贴吧管理只是一个危机公关,是一个权宜之计。”

微信公众号Bianews(北京)在《百度贴吧事件调查:到底卖给了哪些鬼?》中,对百度“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的声明表示怀疑,并对高血压吧、甲亢吧、肝病吧等疾病类贴吧的目前吧主身份进行了分析,讽刺百度所谓的“合作运营”。

议题5:分析百度事件爆发的原因

人民网评论《百度贴吧事件,警钟为谁敲响?》认为,百度内部绩效指标考核导向的管理手段压抑了员工的创新和工作积极性,失去了工匠精神,让员工成为“数字的奴隶”。所以才会出此“卖吧”下策,这种唯考核数字论的发展逻辑不仅“绑架”了企业内部员工的创造性,同时也污浊着整个互联网的生态环境。

信海光在《百度贴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与普遍意义》中分析了贴吧事件爆发的四点原因:一、表面的力量是百度在贴吧实现商业价值的冲动;二、吧友对贴吧的热爱是另外一大原因;三、贴吧文化中一些毒瘤的存在也是肇因之一;四、存在整体医疗市场混乱这个社会大背景。分析认为,百度事件标志着无为而治的“社区田园时代”的结束,而百度以及微博等其他互联网平台未来所要面对的问题是:要继续旁观第三者在贴吧中牟利并制造乱象,还是参与进去推行新的管理秩序和商业秩序。

    中国经济网《多个百度贴吧被有偿承包出让 过度商业化引发争议》分析认为,此次百度贴吧事件,体现出网友自发讨论与商业化之间的矛盾。另在《贴吧事件持续发酵百度需承担何种责任引热议》一文中引用方兴东的言论:百度贴吧事件其实也折射出了整个互联网产业的竞争环境。《反垄断法》迄今为止还没有在互联网领域发挥作用,网络空间层面的很多公共服务实际上由平台自身承担,缺乏制约和监督。在眼前和短期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各种损害公共利益和行业利益的行为进入高发期。

腾讯科技《十字路口的百度贴吧:为何难说放弃商业化?》一文总结了百度贴吧一周以来的事件发展,分析称百度贴吧的商业化运作由来已久,但是在2015年,百度对贴吧加速商业化和盈利性,摒弃了过去“为兴趣而生”的理念。而此次贴吧风波中备受外界质疑的“贴吧合伙人”运营机制是由陆复斌提出的,在贴吧极大的变现压力下,2015年底在百度最焦虑的时候,民营医疗“莆田系”再次进入。病种类贴吧被“莆田系”快速覆盖。而这也为百度遭遇此次舆论危机埋下祸端。

微信方面,公众号“瞭望智库”发表文章《百度为何突然被唾弃?》,摘取各方观点抨击百度,讨论百度有无权利售卖贴吧,揭露商业机构接手贴吧的弊端,谴责百度搜索引擎的恶性竞价排名,并指出“莆田系”医疗机构与百度的合作,在给百度带来巨大商业利益的同时,其泛滥、混杂的医疗信息,也贬损了百度平台的信誉。其中网友@Odysseus评论道:“根源还是来自垄断。”。

议题6:对于“互联网+医疗”的分析和展望

中文科技网发表《透过百度贴吧事件 看中国社区平台的不易》称,从百度事件看到了中国互联网社区的普遍问题——管理难,并认为百度贴吧对于病种类贴吧事件的处理态度将会开启百度的互联网医疗公益之路。

《法制晚报》在《卫计委回应 百度贴吧事件》中指出,卫计委就“百度贴吧事件”已向百度了解情况,同时也希望相关机构与百度合作,利用好这个平台。国家卫计委宣教司司长毛群安表示,要共同把大家关注的这个问题协商好,真正发挥网络在精准健康传播方面的作用,并在今后寻求与百度的相关合作。

微博方面,《南方都市报》在《百度病种吧停商业合作 互联网+医托何去何从》中指出,百度搜索引擎的医疗广告好比电线杆上的小广告,而疾病相关的百度贴吧在通过其创新的“合伙人”制度出卖以后,就变成了医院门口游荡的“医托”,而且自带“互联网+”光环。但是,目前国内医患信任的缺失、医生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对涉医疗类推广信息的监管体系不强,也是导致病种吧“生意红火”的一大因素。文章强调,除了病种吧之外,百度的企业吧中的医疗广告信息也有待加强管理。

微信公众号丁香头条的文章《被百度卖掉的疾病贴吧=互联网+医托》在111日获得三万多次的阅读量,文章指出,百度的核心商业模式是通过流量分发来获利,医疗广告(确切的说是莆田系医院广告)成为百度搜索引擎盈利的主要来源。出售贴吧给莆田系导流并不奇怪,本质是另外一种流量的贩卖方式。文章更提到对我国医疗广告管理的担忧:医疗广告尚且没有有效管理,又如何有能力监管一个需要专业知识维护的贴吧?

议题7:话题指向“莆田系”

《第一财经日报》在《百度卖吧事件买方被指莆田系》一文中指出,莆田系虽与百度就竞价排名发生过争执,很多莆田系运转得比较好的医院已经取消了与百度的合作,但莆田系还是有不少医院需要通过百度来提高知名度、推广业务。莆田系与百度呈现“相爱相杀”的关系。

    微信公众号“蜜蜂财经”也在《百度,为作恶而生》中直指莆田系的虚假广告,指出:百度为赚广告费,昧着良心和虚假医疗广告大户莆田系合作多年,坑害普通老百姓。随着百度广告费越来越高,莆田系无法忍受,就联合抵制,百度也渐渐发现,医疗是一块肥肉,索性就义正言辞地把“莆田系”蹬下车。

百度商业化的反思

此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主要集中在111日以来的一周以内,但是通过百度售卖血友病吧事件的舆情发酵,可以看到百度的商业化一直都潜伏着危机,这次擅自售卖疾病类贴吧更是触动了吧友的切身利益、并涉及生命和伦理。

百度的竞价排名搜索模式本来就颇受诟病,莆田系的虚假广告也坑害了不少消费者,百度为了自身的利益一再忽视广大网民的根本利益,却依然毫发无损地继续赚钱。谷歌退出后,百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信息传播依赖的公共空间,占据着中国第一大搜索引擎的宝座。贴吧固然有其商业价值,百度作为企业固然要追求商业利益,但是作为享有“入口霸权”的企业,商业化不该没有边界和道德底线,如此急功近利地采取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商业化行为,最终遭到各方的批评甚至谩骂,百度及网络治理者均需深刻反省。

综观百度贴吧的危机及其舆情发酵,我们可以视此为一场网民集体反抗互联网巨头长期垄断的“话语起义”。至今,这些质疑、抨击的话语仍可以被查询到,而不是被删帖,从这个角度来讲,多少是值得欣慰的。然而,令人尴尬与无奈的是,反百度、反BAT的网民仍然会陷入反抗者的悖论,就是我们的反抗对象并不是一个外在于我们的他者,而是扎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休息、娱乐的“我们”的一部分,反对百度的人,恐怕仍然需要用百度的搜索引擎“百度一下查看自己言论的转载量;反对BAT的人,恐怕也还得通过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通过支付宝结算消费——无论多么不甘心,我们别无选择。在我们感叹的同时,不能不想起那个短命的“即可搜索”,也不能不想起谷歌的高调出走与低调回归,中国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将何去何从?

在资本垄断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同时,更可怕的是科学主义、拜金主义和工具理性的蔓延。互联网的“失控特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要以价值理性去修正工具理性。

 

(编辑  杨利红)                                    

2016年2月7日,央视春晚在中央电视台等主要频道播出,如往年一样,春晚吐槽也随之而出。但是,今年春晚的吐槽和往年春晚的...

 

春晚播出之后

201627日,央视春晚在中央电视台等主要频道播出,如往年一样,春晚吐槽也随之而出。但是,今年春晚的吐槽和往年春晚的吐槽存在本质性差异,与以往草根段子手“找乐子”不同的是,今年的吐槽除了针对节目本身质量之外,更多的是将矛头直指春晚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史上最差春晚”“政治春晚”“严肃的颂功会”“歌舞版的新闻联播”等嘲讽与负面吐槽在微博、微信和知乎等媒体平台上掀起阵阵舆论热潮。

与此同时,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夸赞本届春晚贯穿“中国梦”的主题、弘扬了正能量的文章也陆续推出。春晚总导演吕逸涛在春晚播出的第二天,对本届春晚打一百分,并说:“我觉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于是,对于今年春晚的评价走向了两个极端,舆论态度也迅速分化为批评派、力挺派和少量中立派,并呈现出民间舆论场一边倒吐槽和官方媒体一边倒点赞的分离态势,形成了“春晚评论”舆情。

舆情走势

根据源清智库舆情监测室的数据显示,从201628日至2016226日,共有涉及春晚评论的媒体报道724篇(不含媒体转载),微博5025条、论坛主帖515条(不含其他博友评论和互动讨论),微信公众号相关文章共有1011篇。

1  “春晚评论”舆情走势图(媒体+网络)

27日晚2000,央视猴年春晚正式开始。第一个节目《春到福来》刚播出,网友便开始在网络平台上吐槽该节目“歌功颂德”的内容。

之后,从主持人的串场到节目的内容来看,全场晚会是围绕着“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核心主题而展现,大家在网络吐槽的重点也转向了春晚与政治之间关系的讨论。一时间微博、微信、知乎等平台都异常活跃起来,评论、跟帖的内容多为批评、讽刺,除了常规性的吐槽,还有对中国意识形态管控的抱怨,认为本届春晚的政治性压倒了艺术性和观赏性。28日,央视等官方媒体以及春晚导演一边倒地称赞春晚的言论更加激起了网友的反感,评说的言辞也更加激烈。28日晚的新闻联播央视春晚好评如潮的报道播出后,又引发了网民和一些民间媒体对其数据真实性的怀疑,增加了网友不满的新热点。

28日到226日左右,关于春晚的讨论在各地媒体和网络上一直“高温”不降。

媒体舆论态度比较

屏幕快照 2016-03-09 下午2

2 媒体舆论态度比例分布图

 

态度一:批评春晚

议题1:讽刺春晚的政治性压倒了晚会的艺术性和娱乐性

从第一个节目《春到福来》开始,这一观点便开始在网友们的评论中发酵。知乎网友十八花生在问题《如何评价2016年央视春晚?》中回答道:(第一个节目)所有的词没有韵,也没有调,就是赤裸裸的国内新闻十大头条……。”这一回答得到了2042个赞。以清华大学校园公众号小五爷园文章《吐槽集中帖|观看春晚的你值得拥有》的精选留言为例,关于第一个节目就有关注者留言:“开场简直就是新闻联播……”“第一个节目真好,时政大联播哈哈”等。

针对整场晚会的报道舆论有:搜狐平台个人作者发表《只要坚持看春晚 2016没有过不去的槛》,极力讽刺春晚巧妙地避开了所有人想看的节目;一些媒体翻出2013年的一篇旧文《央视前副台长洪民生:政治毁了春晚》再次登出,通过此文中对过去春晚歌功颂德风气的批评,来喻指今年春晚;新加坡联合早报网在《政治仪式之外的春晚》中说,一方面,春晚这道“不可或缺的年夜饭”的民间仪式感已经大为削弱;另一方面,春晚被赋予的独有的软性权力平台,却持续造就了强劲的政治仪式感,强硬地宣传和灌输主旋律;台湾中华时报中文网的《央视春晚,文化屈居政治之下》也讽刺春晚用“文革”式的口号来向人们灌输主旋律。

微博网友@李蒙不蒙你在游迅网文章《猴年春晚很成功》中评论道“今年的春晚差的真是远远突破了底线,尽管多年不看春晚,每年还是会看看回放的部分节目,有个总体印象。今年春晚之差,实在是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年。可以说,已经彻底放弃了艺术性、观赏性!”

微信公众号@中国道路运输在线的《2016年猴年春晚网友评论 年年吐槽年年看》中,多数评论是批评春晚的政治性太强。微信网友@杲杲杲杲杲杲杲阿在搜狐的微信推送《吐槽比春晚还精彩!》中反话正说道:“我觉得,在一档严肃的政务宣传节目中插播歌舞是不合适的!(知乎问题“评价2016春晚被删)我就想问下连评论的权利我们都没有了吗?

    在知乎平台上,问题“如何评价2016年央视春晚?3780条回答, 其中得到最高的点赞数(2842条点赞)为张方的回答这届春晚办得跟十八大演讲似的,三观正的我都不敢中途上厕所,以免被人说政治不正确……看完之后感觉自己离中国梦又近了一步!

    可以看出,在这一议题上,网友们往往以反讽、戏谑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

议题2:对官方媒体给予春晚以及总导演称赞和好评表示不满

春晚播出后,官方主流媒体也开始肯定和夸奖这场晚会。从大年初一开始,《新闻联播》开辟了“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的固定栏目来讨论春晚。其中大年初一、初二关于春晚的报道时间都长达15分钟,大年初三的报道长达5分钟。《人民日报》发表头版文章《央视春晚传递正能量》,评论《向着梦想进发》;新华社发了评论员文章《普天同庆演绎时代精彩》和《通信共筑中国梦携手再谱新华章》等;《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春晚:温暖的在家感 满满的获得感》等。

对此,其他媒体的反应是:FT中文网刊登先后刊登才让多吉《中国春晚:毁于傲慢》和叶檀的《从经济学角度谈春晚》等,叶檀一文开篇就说“辉煌的垃圾也是垃圾”,并从春晚的垄断谈到对市场经济改革的担忧,说春晚收视率不是刷金漆的理由,总导演打一百分的态度也是垄断机制下的傲慢表现,并由此生发到对社会产能过剩的担忧。游迅网的《猴年春晚很成功》,讽刺春晚不顺从民意,网友@四季轮回评论道:弘扬正能量我们需要点赞,本无可厚非,但对于春晚的质量我真的不敢恭维,看到媒体宣传今年春晚如何好,我曾一度怀疑自己的审美能力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搜狐网微信平台的《春晚好评率95%98%网友反对》(被删)中称,吕导演自评100分时, 98%的网友投了反对票。并说,大家都理解春晚不好办,导演不好当,可是如此高比例地唱反调,已经不是意见分歧而是绝对民意了。微信公众号@一点资讯《央视春晚,你的受众是谁》强调春晚受众不是政府领导而是14亿人民,抨击主流官方媒体一味给自己点赞的行为不得人心。

 

态度二:赞扬春晚大气磅礴,是一场真正的全民大联欢

议题1:贯穿了中国梦的主题,弘扬了正能量

如央视网,评价了今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称其在玩笑间传播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爆笑声中传递正能量。新华网的《各地观众话说猴年春晚:接地气聚人气鼓士气兴喜气》称春晚反映民心所向,思想性强,体现文化多样性,很接地气。荆楚网的《魅力春晚弘扬正能量》认为2016年春晚以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为主题,努力实现东西南北中、全民大联欢,在真情、感人、欢乐、祥和的氛围中传递社会正能量,聚焦了年度大事,贯穿了中国梦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题主线,在歌曲、情景剧、舞蹈、小品、杂技等各类艺术作品中,都充分地融入体现,可谓精彩纷呈。

新京报《春晚,和你聊一聊数字的“真相”》中报道,“据新华社电春晚播出期间,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海内外收视与互动的观众总规模达10.33亿。

  其中,国内有6.9亿观众通过电视收看了晚会直播;有1.38亿观众在网络上收看了春晚直播;参与五福临门贺新春互动人数超过1.63亿;通过央视网在FacebookYouTube等多个海外社交平台收看晚会的观众总人数超过115万,参与互动的人数超过260万。

  据统计,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409家电视机构使用了央视中、英、西、法、阿、俄6个国际频道的直播节目信号,其中394家全程转播,海外传播力度、覆盖广度创历年新高。此文用大数据说明大家对于春晚的参与度,获得92条转载。

议题2:肯定春晚的创意和亮点

如《人民日报》文章《央视春晚传递中国正能量》称晚会直播中通过央视网,创新使用全媒体传播方式,达到“大屏带小屏,一屏带多屏,多屏共振”的效果,以先进的互联网手段吸引年轻观众。光明网的《网络春晚:“互联网+文艺讲述中国故事》称晚会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依托,并完成了电视+”的新愿望,兼顾电视受众及网络受众群体,开创全民手机大联欢“APP送年货的先河,重新定义了大年夜的概念。《经济日报》的《魅力春晚文化盛宴》报道:每一年春晚都离不开宏大主题,今年更具大国风范。每一年春晚都彰显民族特色,今年尽显十足的“中国范儿。每一年春晚都努力创新表达,今年更凸显开拓精神。中国社会科学网在《今年春晚别样好——社科学者喜谈春晚》的系列访谈中梳理了春晚的亮点。《北京晨报》的《回看央视猴年春晚哪“带劲儿” 春晚不变是情怀》主题评论说:“始于1983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如今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在逐渐演化为文化风俗集萃和社会文化盛事的同时,近年也遇到一个不小的尴尬,就是网友各种各样的吐槽,寻根溯源,众口难调是春晚永远躲不过的课题。”

议题3:阐释目前舆论中的错误引导

如中国青年网《从经济学谈春晚究竟在谈什么》批评叶檀发表在FT中文网的文章《从经济学角度谈春晚》,认为此文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叶檀剑锋所指,是央视春晚上的正能量。经济学角度解读的包装下,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本质。此文同时对网友的吐槽采取了一种豁达明智的评析:“春晚吐槽本身就是一种互动和欢乐。以吐槽来概括所有市场需求显然有所偏失。笔者身边多数朋友尤其长辈都对这台春晚赞誉有加:每个节目都饱含正能量,更加期待未来的生活。央视春晚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央视春晚前途命运的关键。这篇文章认为,叶檀一文看似谈经济,实际是对春晚正能量的攻击,是对弘扬中国精神的质疑,是对坚守中国道路的质疑。这绝不是一篇经济学小品,而是一篇意识形态檄文。

态度三:分析春晚吐槽舆论分化的原因

   议题1:梳理春晚吐槽的历史以及观众的变化

如《中国日报》转载腾讯娱乐《春晚三十三年:到底是它变了,还是我们变了?》,从春晚和观众两方的变化来解释大家对于春晚的评价呈两级态势的原因。未来网称,正因为有了春晚的存在,我们的春节才有了看点,正因为有了春晚,我们守候着才能集体吐槽。新浪新闻《我为何不吐槽央视春晚?》揭示了民间舆论场一边倒吐槽VS官方媒体一边倒点赞的现象,并作出原因分析:一是央视春晚太夺人眼球,众口难调是难免的;二来语言类节目整体疲软,长期脱离实际,脱离现实生活,看起来似乎取材于现实生活,实际上很多包袱都是为创作而创作,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议题2:客观呈现春晚的亮点及不足

如四川在线发表《第4小时的春晚高潮不断 创新之处可圈可点》肯定春晚,但是结尾引用成都观众徐建永、邱玉清的话说:“今年春晚与往年春晚相比,其观赏性,娱乐性真还是要逊色一些。”与此同时,新浪娱乐等媒体只是摆出客观事实性的报道,并没有给予进一步的评价和分析。

舆情评析

    此次春晚评论中,舆论场呈现出明显的两级分化的状态。舆论态度中,一方是由背景各异的网友组成的“批评派”,由于近年来春晚吐槽几乎已和春晚一样,成了一些人在春节中约定俗成要做的事,犹如一件与春晚伴生的娱乐项目,加之短小篇幅、抓人眼球的吐槽本身就具有传播优势,可以体现出存在感,所以许多人乐此不疲,而今年裹挟着政治调侃的吐槽批评比往年更加声势浩大,似有一呼百应之势,也就不足为奇了。另一方是由央视和《人民日报》等传统官方媒体组成的“力挺派”,赞扬春晚贯穿了“中国梦”的主题,弘扬了正能量,但说话口吻和表达话语与网络中平民舆论的立场和网络语言截然不同,因此有如“鸡同鸭讲”,未能引发网络舆论场的共鸣。尤其是总导演吕逸涛对自己表现100分的绝对性评价,成为进一步激化网民吐槽和不满的催化剂,加速了舆论场呈现出对立态势。

虽然,春晚吐槽早就成为近年来的一种常态,但是今年春晚被说成“史上最差”“政治春晚”,并且引起巨大舆论反响这一现象背后仍值得深思。

210日,观察者网发表文化学者刘仰的文章《央视春晚好得很?糟得很?》,跳出了对春晚节目吐槽的肤浅争论,提升到对春晚文化方向感上去做出评价。他认为:“这年头,对于文艺工作者的吐槽往往被网络放大,他们想必也早有准备,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估计会被唾沫淹死。”“‘中国特色’实际上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我们在思想理论层面,对于中国现实的解释力完全不够。”“中共十八大以后明确要求从政治上端正立场。这个试图结束思想混乱的举动如今终于清晰地体现出来,我认为,这个方向感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必须肯定这一方向感。前几年,一些文艺工作者表态支持《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果遭到舆论媒体的群殴,就是因为群殴者发现了中国重新树立思想标杆的意图。难道,因为这种痛骂和群殴,我们连明确这种方向感的勇气都没有了吗?”因此,部分文艺工作者能够坚定立场,端正思想,不怕痛骂、亮明态度,我觉得就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进步。”

    2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后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如果我们将央视猴年春晚体会成一台要领风气之先的实践之作,就可以增加了许多理解,明白了它的方向感,是对“娱乐至死”的一种反动。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今年的央视春晚在正确意识形态指导下表达手法上的乏力,内容落于空洞、形式过于直白、展现流于简单。既缺少“寓教于乐”的内敛,也鲜与观众喜怒哀乐的共鸣。网友们的吐糟点,并不是无的放矢,恰恰是在宏大叙事下不能接地气的软肋。这种主观方向感的正确与客观播出效果的背离现状,正如赵月枝教授所说:“这种分裂的情感和价值,某种角度是真实的,但在另外的角度,也是被知识精英和文化精英扩大化的。也就是说,这种分裂和分化,在对央视春晚进行评价的主流观众里面其实是更厉害的。”“从央视的做法中可以看到它也做了一些努力,比如设立东西南北分会场,渲染‘全民大联欢’氛围等,但是这本身并没有改变春晚的生产体制,以及春晚的生产者与社会的脱节。”“不是说要不要国家角色的问题……关键在于权力的政治性质和导向,以及权力在什么样的层面和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发挥作用。”[1]

    而刘仰的文章更直白,也多了几分理解与宽容,他说:“当然,在方向感之下,我们的确可以讨论艺术表现手段,但我们也应该面对现实。当今中国,找一个手艺好的导演很难,找一个三观正的导演更难,找一个手艺好且三观正的导演更是难上加难。几十年来,在文艺市场化去政治导向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各类艺术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还有几个是按照《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标准来选拔、培养人才的?毛泽东说:“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过去把培养人才方向定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后来,这个标准早已被替换了。

恰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葛兰西所言,文化领导权(hegemony)是建立在公民的常识和同意的基础上的,因此要找到与大众文化的咬合点(conjunctural points,意识形态是制造同意的艺术。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话语表达格外活跃,春晚遭到非议,再次凸显出新媒体时代增强主流媒体和文化产品政治传播能力的迫切。大家都在盼望新时期文艺英雄辈出的到来。

 

  (编辑  杨利红)                         



[1] 赵月枝、龚伟亮:《从“春晚”到“村晚”——兼谈农村的衰败叙事》“批判传播学”微信号2016-2-28

 

舆情走势分析

201624日,公安部公布2015年十大打击食药犯罪十大典型案例,其中一例为山东济南庞某等非法经营疫苗一案。2016318日,澎湃新闻刊发报道《数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 专家:这是杀人》,记者报道采访了济南当地食药监管部门、公安等基层干部,指出涉案疫苗流向不清,并采访了疫苗领域激进派意见领袖王月丹教授、称“这是在杀人”,引发舆论轰动。3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迅速做出回应,责令山东食药监局会同当地公安、卫计委迅速查处非法疫苗问题。

318日晚,腾讯将母女贩卖数亿毒疫苗至18推送成腾讯微信的头条。

320-21日,总局连续发文,对查处非法疫苗事件进行部署,要求各地食药监局根据公布线索查处非法疫苗的流向。公安部、卫计委也联合总局发文,要求各地公安、卫计委配合展开调查。各地方部门纷纷展开调查自查,疫苗事件进一步扩散。

320日,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报道疫苗案情的最新进展,公布调查结果查处问题疫苗流向24省份,疫苗事件舆情态势逐渐升级。

321日,微博大V贾乃亮对疫苗事件爆粗口,引发网友关注。陆川、李晨、章子怡等也纷纷转发,疫苗事件在微博娱乐明星的助推下扩散。322日,一篇名为《疫苗之殇》(该文章目前已经删除,疑似财新网首发)的文章刷屏朋友圈,该报道翻出2013年南方都市报《疫苗之殇》的旧闻,将其与此次疫苗事件联系在一起,成功博取了网民眼球,刺激网民情绪引发舆情爆发。

323日,李克强总理对疫苗事件作出批示,要求食药监总局、卫生计生委、公安部要切实加强协同配合,彻查“问题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况,腾讯微信再次将之作为新闻头条推送。23日,世卫组织也对疫苗事件发声,称“中国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力挺中国疫苗安全性。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消息称挂牌督办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要求各级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切实做好这一系列案件的办理工作。32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卫生计生委、公安部首次联合召开发布会,对疫苗案情进展进行通报。本次发布会取得了一定舆论引导效果,大部分新闻媒体对相关情况进行了如实转发报道;但在微博、微信平台上,仍有部分大V、媒体官微和微信公众号却片面炒作扭曲发布会上的个别信息。25日,新浪微博账号世界卫生组织对问题疫苗事件中中国网民的质疑进行收集并再次发声予以解答,再度引发舆论质疑和争论。328日,世卫组织第三次回应事件,对常见问题予以解答并再次声明对中国的疫苗生产和许可有信心。当日,国务院成立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工作督查组,29日,世界卫生组织第四次对中国疫苗事件做出回应。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建议我国加强对二类疫苗的监管。

疫苗事件持续被热议,话题层出不穷,观点多元碎片,自媒体众声喧哗,普通民众神经紧绷。综合来看,推动舆情步步高涨的主要有以下关键传播节点:

媒体方面,推动舆情热议的关键动因有:1.澎湃首发新闻披露济南疫苗非法案件,称这是在杀人,人民日报微博、央视新闻微博等在转发时标题中新增或致人死亡字眼、夺人眼球;2.微信腾讯新闻三次推送疫苗事件为新闻头条、关注激增;3.财新网旧闻新做《疫苗之殇》引发朋友圈刷屏;4.央视报道疫苗事件,根据山东公布的可能线索推算出所谓非法疫苗流向24个省份,引发恐慌。

政府方面,推动舆情进展的主要动因有:1.18-21日间总局连续四次发布通告,公布山东疫苗案线索,并要求各地展开调查;2.李克强总理对疫苗案做出批示,有网络谣言称总理要求3天内公布流向;3.24日三部委首次就疫苗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部分语言被脱离原有语境炒作;4.国务院成立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工作督查组。此外,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次声明,也是疫苗事件的重要舆情助推力量。

自媒体方面,主要的事件有:1.微博红人发声关注疫苗事件,如@贾乃亮、@稀土部队(章子怡)、@王克勤等;2.“疫苗之殇引发的论战,反对疫苗之殇一派的自媒体如和菜头方玄昌等一批较为专业的学者;3.“疫苗之殇后的疫苗科普,众多自媒体以漫画、插图等方式形象地阐释疫苗的机理、科普、监管模式及与此次疫苗事件的关系等。自媒体发声主题多元、利益动机各异。

舆论议题分析

对此次疫苗事件,舆情总量十分庞大,七成左右是对事件进展以及政府发声举措的报道,三成左右是建言性、观点性、情绪性舆情。我们选取媒体及微信平台中对疫苗事件的分析和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讨论。

(一)事件分析:管理制度的漏洞,是导致问题疫苗出现的重要原因

1.疫苗管理的制度存在漏洞,这是导致问题疫苗出现的重要原因。

制度中责权利严重不相符合。《三联生活周刊》的微信公众号文章《疫苗为何失效?》中提出,按照2005年规定,因接种二类疫苗异常反应产生的补偿费用,由疫苗生产企业承担,意味着疫苗批发企业有利益无责任。而疫苗的质量保证以冷链运输为前提,但疫苗批发企业并不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对冷链运输这一必要条件并不重视。这一制度存在的漏洞为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监控机制严重失调。“E药经理人”微信公众号的文章《5.7亿元疫苗大案,疾控药监谁之责?》提到,2005年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之规定很难实行,因为地方药监局的行政级别往往比主管疾控中心的地方卫计部门低半级。这种“管不了”的尴尬,也体现在疫苗的使用管理上,卫计委系统往往有各种内部标准。目前,所有的一类疫苗全都由疾控中心监管;二类疫苗中的大部分,也是由疾控中心监管。当绝大多数的疫苗进入卫计系统主管的疾控体系之后,省市的药监局就难以再深入监督,止步于墙外。

权力寻租导致乱象丛生。财新网评论文章《业内揭:自费二类疫苗为何成为摇钱树?》披露,在经历数次改革后,二类疫苗形成了自由竞争、市场供应的流通模式。这一模式带来了不少弊端,一方面,疾控“控制流通差率”的做法,使得疫苗“加价”成为疾控收入来源的重要方式。部分疾控机构可能会采购那些成本低的问题疫苗;而在实际操作中,各省往往对二类疫苗实行“上级采购,下级调拨,终端使用”的制度,形成权力寻租。

利欲熏心导致后患无穷。腾讯财经的文章《疫苗行业“药虫”生存准则为省成本不顾病人死》提到,“药虫”指的是倒卖药品的个人,他们消息灵通,能够获得一些药厂的代理权以及疫苗采购需求信息。药虫们需要借助那些拥有资质的药品公司来发货。药虫们获悉某个区域有疫苗需求时,则会与拥有资质的药品公司合作。或者疫苗批发企业的销售员直接贩卖疫苗,类似“山东疫苗事件”主角庞红卫。他们在利润驱使下,疫苗配送必需特殊的冷链运输车以及冷库等条件自然不会严格执行。过去近十年食药监和卫计委三番五次下令整改,但是“疫苗事件”依旧不断。

(二)对策建议:多管齐下,齐心合力

1.利用电子监管码建立统一完善的药品追溯机制。有媒体指出,应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等全流程的药品追溯机制,防范非法药品流向市场、危害民众健康。药监的电子监管系统和防疫部门不兼容,就防不住非法疫苗;即便药品监管电子码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瑕疵,但毕竟瑕不掩瑜,尤其是像疫苗、血液制品等高风险品种,仍然必须坚持实施电子监管码体系,以保证问题产品的及时追溯和召回。

2. 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方式解决二类疫苗难题。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认为,中国疫苗的生产并没有问题,问题出在疫苗出厂后,中国需加强对自费疫苗分发的监管。政府分发的免费疫苗是通过严格管理的冷链系统分发的,而自费疫苗的分发未遵循相同的高标准,该缺陷遭到不法分子的猖狂利用。世卫组织建议,国家免疫规划最好能涵盖部分自费疫苗,包括肺炎/脑膜炎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

也有些媒体提出,二类疫苗应回归公益,让二类疫苗统一纳入国家管制范围,实行免费接种,这样才能压缩疫苗可能发生问题的空间,全面保障疫苗接种的安全。

3. 完善疫苗异常反应的补偿机制、给家长安全感。“民主与法制”网刊文《疫苗管理不应忽视的补偿机制》表示,已有的异常反应处理流程看似合理,可是一旦发生了此类争议,卫生部门既是受害者索偿的对象,又是责任认定和裁判方,是否能够做出公平判断?具体补偿方案由各地方自行制定,但“一次性”的规定是否合情合理需讨论。

4. 执法的信息公开透明、避免社会恐慌。中国政府网发文《信息公开才是消除恐慌的“疫苗”》,疫苗可能失效,监管却绝不能失语。要彻底铲除疫苗销售领域的“潜规则”利益链,杜绝类似事件再度发生,则必须升级行业监管,查补缺口漏洞,把疫苗流通“体外循环”的上下游端口扎牢。所有相关信息必须及时向全社会公布,让人们把对疫苗的监管看得清楚明白。及时迅捷的信息透明公开和建立成熟完善的纠错机制能让人们免于恐慌。

(三)疫苗事件中的媒体角色思考

1.疫苗风波的始作俑者。解救纸媒公众号发文《澎湃、财新、网易才是疫苗风波的始作俑者》,澎湃新闻发布了题为《数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或影响人命,山东广发协查函》的文章,一经发出,公众对疫苗的关注度快速提升。整件事情的源头是澎湃、网易、财新这样的主流媒体,自媒体不过是推波助澜。

2. 反思媒体煽情炒作。中国产经新闻发文《警惕“疫苗之殇”背后的殇情!》指出,疫苗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被誉为人类健康的保护神;解决了曾深深困扰中国人的天花和麻疹。现如今,一则不负责任报道的流传,就使人们对疫苗产生了深深的误解和恐惧,并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儿童的疫苗接种率,这才是“疫苗之殇”背后的殇情,这才是潜藏在社会中的最大危险。

“社会学没了”公众号的《疫苗事件引起了谁的恐慌?》称,网民疯狂转发的背后源于对安全感的缺失,大V们以自己的影响力,迅速传播尚未完全正式的消息,甚至加上情感化的阐释,使得民众在网络空间中形成了勒庞所描绘乌合之众。作为媒体人,我们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还是致力于事件真相的挖掘?

3. 澎湃等媒体应为不实报道带来的恶劣影响负责,受到惩罚。搜狐发文《疫苗事件还原真相,“澎湃社”应付出代价》,正是澎湃新闻标题的一句“或影响人命”才会引起那么大的影响,事件爆发以后澎湃新闻却早早的把新闻给撤了,给社会留下一地鸡毛。最后引导舆论矛头对准国家。山东疫苗事件发生后公知放话“类似事件发生在美国的话,奥巴马都会辞职”,公知们在暗示什么呢?被中伤的政府部门总是被动的想办法向这些对真相并不关心的无良媒体证明或澄清,而没有拿起法律度武器对待这些无良媒体。

舆情分析与总结

济南非法经营疫苗事件舆情持续发酵不仅对我国免疫规划事业造成重创,影响了公众对预防接种和疫苗安全的信任;同时也对现有疫苗的生产、流通及接种管理体制造成冲击,暴露出诸多漏洞及薄弱环节。此外,媒体煽情炒作、自媒体标题党成风、专家语不惊人死不休、微信公众号站队互骂……当前舆论场的种种弊病也都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在众声喧哗、观点碎片化、传播扁平化的时代,政府如何及时正确引导舆论、传播社会正能量,也成为此案例值得深思的一个重要维度。

(一)十年疫苗风波,媒体反复炒作

疫苗又出事了。这是山东疫苗案爆发后,各类妈妈微信群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媒体煽情炒作疫苗,已经不是第一次。2005年,媒体炒作安徽泗县甲肝疫苗事件,造成社会恐慌和甲肝疫苗接种率的显著下降,尽管最终原卫生部将事件定性为违规集体接种甲肝疫苗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但过于专业的术语和模糊的措辞,并没有彻底澄清事实,使得公众的记忆仍然停留在夺命疫苗的媒体故事中。

2010年,山西疫苗事件爆发,以“揭黑”著称的记者王克勤发表长篇报道《山西疫苗乱象调查:数百儿童或死或残》,披露原山西省疾控中心主任栗文元贪腐、擅自经营疫苗流通企业,并垄断山西疫苗市场。相关部门始终没有解释清楚个别官员贪腐与整体疫苗安全之间没有直接关联,乃至于当年10月原计划开展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受到严重冲击。

2013年末至2014年年初,乙肝疫苗事件再次甚嚣尘上。此次事件发生在大部制改革后,因而应对主体变成了两个部委:食药总局和卫生计生委。自此,部门配合问题成为影响疫苗危机处置和舆论引导的一个关键因素,并在本次山东疫苗案中尤为明显。此次的乙肝疫苗事件依然出自媒体炒作之手。尽管政府最终通报这些孩子死于偶合,也就是正好在患有其他疾病时接种了疫苗,但是仍然无法挽回涉事企业康泰数亿元的损失和国产疫苗行业所遭受的严重打击,在此期间乙肝疫苗接种率下降30%以上。

十年来,媒体在炒作疫苗事件时无外乎有两个法宝:一是用时间的先后顺序偷换真正的因果逻辑、在政府权威结论未出之前盖棺定论称疫苗有“罪。原卫生部配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组织制订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已明确指出,“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的诊断,应由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做出。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从法律的角度而言,在疑似异常反应并未经权威专家组诊断之前,媒体、包括独立的专家个人,是无权对疫苗安全性以及接种孩童是否因为疫苗而致残(死)作出判定的。

第二个“法宝”就是用个体的凄悲故事来消解计划免疫事业的整体成绩。市场环境下以眼球经济作为商业模式的媒体,在报道疫苗时的视角选择与疫苗接种本身就存在天然的、难以调和的冲突:媒体报道感性、预防接种理性;媒体报道炒作个案和故事、预防接种强调整体和政策;媒体在乎的是命中,百万分之一的“之一”落到任何一个家庭就是百分之百的命中,而预防接种强调的是概率,概率只能降低、不可能消除;媒体似乎总能找到疫苗“有证据的害人,有孩子活蹦乱跳地接种了疫苗,却病了、死了,但预防接种却是无证据的救人,多数孩子因为接种了疫苗而避免了致命或者致残的疾病。某种意义上而言,上述这些不可调和的矛盾决定了关于疫苗的炒作恐怕以后还会不断出现。疫苗话题联系着千家万户,使之总能挑起家长们敏感脆弱的神经,集中的舆情关注、持续的舆情波折,又是市场化的媒体环境最乐于见到的。

在经过十年的发酵之后,疫苗已无奈地陷入“塔西佗陷阱”:政府引导愈发被动,似乎总也扭转不了公众对于疫苗的不信任情绪;每当发生新的疫苗事件,原来疫苗事件留下的集体记忆就会被唤醒,加重对疫苗安全的刻板成见。已经显露的苗头是,国产疫苗恐怕会成为第二个国产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人蜂拥去香港、海外购买奶粉,国产奶粉行业一蹶不振、信任度降到低谷;而此次疫苗事件爆发后,给国内的疫苗产业带来沉重的打击。

(二)疫苗信任危机,危及疫情防控,折射医改困局

从公共健康与疾病防控的角度而言,我国的疫苗安全问题被反复炒作、家长信任度降低,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将是,公众无法通过预防接种形成免疫屏障,疫情就会局部暴发甚至全面暴发,到时为之付出沉重代价的不仅是政府的公共财政,更是大规模感染疫情的家庭和孩子。如2005年甲肝疫苗事件后,我国甲肝疫苗接种率下降、发病率就一路走高;再如上世纪70年代发生在英国的百日咳疫苗风波,由于怀疑疫苗接种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全欧洲的百日咳疫苗接种率下降,导致百日咳疫情反弹。

我国是全球为数不多的由政府统一出资为儿童提供接种服务的国家之一。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并取得了突出成绩,通过国家统一规划和财政支出,不仅消灭了天花,而且成功实现了无脊灰状态;2008年实施了扩大免疫计划之后,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一类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等15种传染病;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的策略,也使得我国成功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认可。

因此,国产疫苗质量不被信任,不仅危及到公共疫情的防控,也危及到免疫规划事业的发展,甚至危及到政府在公共健康和深化医改中的角色问题。进而言之,如果说山东疫苗案暴露出什么问题,最突出的其实就是在深化医改的过程中,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的问题。目前,除了政府支出的一类疫苗之外,由家长自主选择购买并接种二类疫苗,这似乎是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两种模式中找到了结合点,但由于各地财政经费有限,除了中国疾控中心之外,各地疾控部门都无法实现政府全额拨款,部分经费需要自筹,于是各地疾控部门“创收”、给人员发绩效工资的经费来源主要就是二类疫苗的采购和销售,这个环节屡屡出现问题、形成权力寻租,也就不难理解。

如若继续按照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双轨方式管理,基层疾控就仍然可能在二类疫苗处寻租,且从业人员对一类疫苗的接种和管理缺乏动力。遗憾的是,在此次疫苗舆情发酵中,与深化医改、政府角色相关的讨论,少之又少。

(三)疫苗多头管理,部门利益为先,舆论引导难有合力

2013年大部制改革之后,疫苗管理愈发多头。食药总局负责疫苗生产许可、批签发、质量监管和疫苗流向,卫生计生部门负责疫苗接种管理以及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公安部门负责涉及非法案件的查办。导致部门利益优于整体利益,部门之间的协调成为应急联动和舆论引导最消耗时间和精力的部分。

澎湃对疫苗事件的原始报道中,济南公安的相关民警及山东食药监局的稽查人员明显存在媒体沟通风险意识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疫苗流向和涉案金额的关键问题回答时不假思索,如“账本记录以外几年所售疫苗数量和流向已很难查证”未经各方确认便草率透露给媒体,使得相关部门在疫苗案件中的处境极为被动,并且这些并不准确的信息成为推送网络舆情高涨的动因之一。

324日,总局联合卫生计生委、公安部联合召开发布会,也存在各说各话的情况,强调的点各有不同。政府正面所提供的信息却极其有限,舆论引导效果差强人意。显然,十多年前设计并沿用的新闻发布会制度,已然不适应当前媒体新环境的发展,政府舆论引导需要出新意、需要有突破。

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提出“三医联动”的最新策略,即“医院、医保、医药”改革联动。如何有效联动、能否通力配合、推动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破解,联系到此次疫苗事件暴露出的问题,更令人感到时不我待。解决14亿人口的健康问题,不仅仅是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在深化医改方面,需要反思过度强调市场化的倾向,需要更好的顶层设计和实施战略。

后记

4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听取了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调查处理情况汇报,决定先行对一批责任人实施问责。根据已查明情况,会议决定,依法依纪对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卫生计生委和山东等17个省(区、市)相关责任人予以问责,有关方面先行对357名公职人员等予以撤职、降级等处分。下一步还要坚决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和失职渎职行为,并根据案件查处情况,提出进一步问责处理意见。会议还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草案)》,一是改革第二类疫苗流通方式,取消疫苗批发企业经营疫苗的环节;二是强化疫苗全程冷链储存、运输管理制度;三是完善疫苗全程追溯管理制度;四是加大处罚及问责力度;此外,草案还完善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制度等内容。疫苗生产企业直接配送疫苗到基层,不再允许基层疾控以经营疫苗补贴差额拨款不足。国家出经费保障,而且进一步将部分二类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中。这些政策调整都是积极有利的。“政府之手”在医改领域不回避问题,找准方向,体现了回归医疗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使命和疾病防控的公共属性。这也体现了深化医改的正确方向。

 

(编辑  迟晨光)

热门话题

关注医改,没有健康哪有小康

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明确医改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

查看更多

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

2015年4月22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牵头,邀请行业内部分重点企业领导人和管理部门&...

查看更多

>

2023年10期

总期号:293期

2023年09期

总期号:292期

2023年08期

总期号:291期